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梅

作品数:3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1篇骨髓
  • 7篇淋巴
  • 6篇贫血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6篇病理
  • 5篇血液
  • 5篇造血
  • 5篇综合征
  • 5篇病例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血液病
  • 4篇淋巴瘤
  • 4篇干细胞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增生

机构

  • 37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沈阳市劳动卫...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沈阳市交通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市公安局

作者

  • 37篇张雪梅
  • 30篇刘丽梅
  • 24篇刘彦琴
  • 22篇周凡
  • 18篇郭步云
  • 11篇冯嗣青
  • 11篇张素芬
  • 9篇朴英
  • 8篇朴瑛
  • 6篇徐星
  • 3篇贾芙蓉
  • 3篇黄文臣
  • 3篇陈渝宁
  • 2篇武桂兰
  • 2篇冯嗣清
  • 2篇白岩
  • 1篇陈琳
  • 1篇岳辉
  • 1篇袁潞
  • 1篇赵鸿雁

传媒

  • 16篇沈阳部队医药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现代康复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保健医...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6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4例淋巴瘤尸检病例肝脏播散的病理特点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肝脏播散的病理特点。方法对44例死于淋巴瘤的患者进行尸体解剖,通过大体及镜下观察其肝脏播散情况。结果 44例患者肝脏播散发生率为45.45%(20/44),其中结节型占肝播散病例的55%(11/20);浸润型占45%(9/20),原发病灶位于颈部者结节型占70%,浸润型占30%,原发病灶位于颈部以外部位者结节型占40%,浸润型占60%,霍奇金淋巴瘤中结节型占72.72%,浸润型占27.27%,非霍奇金淋巴瘸结节型占33.33%,浸润型占66.66%。结论淋巴瘤肝脏播散可见结节型和浸润型两大病理类型,原发病灶位于颈部者以及霍奇金淋巴瘤以结节型播散为主,原发病灶位于颈部者以外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浸润型播散为主。
冯嗣青黄文臣刘丽梅刘彦琴周凡张雪梅
关键词:淋巴瘤尸体解剖肝脏播散
低分子质量肝素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4年
刘彦琴陈渝宁刘丽梅周凡朴英张雪梅郭步云
关键词:低分子质量肝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普通肝素副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检与形态学检查的比较(附31例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涂片与活检联合应用在 MM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31例 MM骨髓涂片采用瑞氏染色 ,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法薄切片经 HGF染色。结果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增生程度完全相符者占 48% ,活检高于形态者占 39% ,形态高于活检者占 13%。瘤细胞检出例数活检与形态完全相符者占 39% ,活检高于形态者占 48% ,形态高于活检者占 13%。结论 :骨髓涂片与活检结合可相互补充 ,对
贾芙蓉张雪梅郭步云
关键词:骨髓活检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分析
亚标准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性疾病
2002年
目的 :观察亚标准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疗效、副作用。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做基础预处理方案 ,同时给予免疫球蛋白、甲氨喋呤、泼尼松等治疗。对HLA半相合者加环孢素、骁悉、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输入单个核细胞 2 .0~ 7.0× 10 9/kg。 结果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最低下降为 0 ,血小板 3~ 7× 10 9/L ,血红蛋白 6 0~ 110 g/L ,持续 12~ 2 1d。 30例中 3例死亡 ,存活率 90 % ,2 4例 (80 % )无病生存 ,随访 5年以上 (最长者 12年 )无严重合并症。结论 :亚标准预处理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据个体差异及药物不同敏感性等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剂量预处理方案 ,经染色体嵌合体检测 ,DNA基因鉴定及发生GVHD情况看 ,其干细胞能有效植入 ,且副作用小 ,并发症轻 。
刘丽梅周凡武桂兰刘彦琴张雪梅郭步云朴瑛
关键词: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核细胞酶标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2000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外周血和骨髓抽取物涂片的细胞形态改变,以及骨髓活检所见。除量的改变外,尚有发育异常,即所谓病态造血。但红、粒系的病态造血也可见于非MDS的其他疾病;而巨核细胞的病态造血对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意义。我们用CD_(41)免疫酶标技术APAAP法对171例病人的骨髓片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文171例中男96例,女75例。
张雪梅刘丽梅张素芬贾芙蓉张莉陈渝宁
关键词:巨核细胞MDS病态造血酶标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过程中高白细胞综合征的预防
2001年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完全缓解率高达86%。但约1/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导致部分患者早期死亡或因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为预防此综合征的发生,根据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过程中白细胞的动态变化规律,我们在早期预防性应用相对较小剂量的联合化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冯嗣青刘彦琴刘丽梅周凡朴瑛张雪梅郭步云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
周期蛋白D_3异常表达使1例粒单系白血病原始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1998年
为探讨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机制,分离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常规染色和普通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荧光分析免疫表型,单荧光胞浆蛋白标记分析周期蛋白表达和免疫印迹进一步证实周期蛋白D_3的表达情况,采用周期蛋白和DNA双标记分析周期蛋白D_3表达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白血病原始细胞中CD_(13)^++HLA-DR^+细胞为94.69%,CD_(13)^++CD_(34)^+细胞为96.86%,CD_(41a)^++CD_(34)^+细胞为41.6%,CD_(13)^++CD_(41a)^+细胞为40.0%;周期蛋白D_3表达明显升高,大部分细胞表达周期蛋白D_3,周期蛋白D_3阳性细胞在细胞周期各时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G_1期52.1%,S期9.9%,G_2+M期38.0%。结论:周期蛋白D_3的异常表达导致此白血病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马东初孙英慧杨晓凤张雪梅常奎忠马小锋初俊杰刘亚革张素芬
关键词: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
全文增补中
夫妻同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1999年
<正>例1.妻25岁,农民.因乏力1月余,发热1周,于1994年7月29日被发现外周血中有幼稚细胞,拟诊为急性白血病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150次/min,血压14/9kPa,神志清,贫血貌,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右颈部可触及2个1cm×2cm肿大淋巴结,胸骨有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Hb59g/L,WBC27.0×10~9/L,BPC31×10~9/L,早幼粒细胞0.97,3P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时间23s,纤维蛋白原5.6g/L,肝功、肾功正常.骨髓: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早幼粒细胞占87.5%,胞浆丰富,布满紫红色颗粒,可见大量柴捆样Auger氏小体,过氧化酶染色阳性,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3a).用三尖杉酯碱1mg/d,维甲酸20mg/d诱导分化治疗25天,同时用肝素30mg2/d抗DIC治疗.此后用HA方案化疗1个疗程.8月23日复查骨穿,骨髓增生活跃,早幼粒细胞占2%,骨髓完全缓解.于1994年9月30日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继续用HA方案及维甲酸治疗4个疗程,此后病人未继续治疗,于1997年10月复发死亡.
周凡张雪梅徐星刘彦琴刘丽梅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
口服安乃近致全血细胞急剧下降死亡1例被引量:1
1997年
口服安乃近致全血细胞急剧下降死亡1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医院(110031)张雪梅周绍增沈阳市交通医院张皎患儿,女,12岁。因鼻衄,周身乏力,心悸3天,于1993年11月13日来院就诊。就诊前1周因发热、头痛、头晕,于当地村卫生所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
张雪梅周绍增张皎
关键词:安乃近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为提高其诊断率及鉴别诊断 ,以便及时治疗。方法 :采用西班牙格瑞索 (GRIFOLS)自动分析仪进行Coomb试验 ,将其分为AHG、IgG、IgG +C3 、C3 、骨髓单个核Coomb试验及Coomb试验阴性几种类型。结果 :5 6 1例贫血患者 15 7例Coomb阳性。其中原发性 10 7例 ,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Evans综合征。 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阳性 ,Coomb试验阴性者 8例。继发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症 5 0例 ,包括多种微生物感染、癌症、器官移植术后、结缔组织病等。结论 :无论原发或是继发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症均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和 (或 )补体 ,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 ,导致红细胞破坏而溶血。同时对Coomb试验阴性者及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阳性者进行探讨 。
刘丽梅周凡郭步云刘景华刘彦琴张雪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