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俊玲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CT
  • 1篇蝶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分析
  • 1篇综合征
  • 1篇霉菌性
  • 1篇霉菌性鼻窦炎
  • 1篇空蝶鞍
  • 1篇空蝶鞍综合征
  • 1篇鼻窦
  • 1篇鼻窦炎
  • 1篇X线
  • 1篇MRI
  • 1篇MR影像
  • 1篇MR影像分析
  • 1篇成像
  • 1篇垂体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篇唐勇
  • 2篇曹林德
  • 2篇彭俊玲
  • 1篇彭湘辉

传媒

  • 2篇华西医学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空蝶鞍综合征X线、CT、MR影像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空蝶鞍综合征(ESS)患者的X线、CT、MRI表现,探讨三种诊断方法在ES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32例ESS具有完整的X线、CT、MRI及临床资料。结果:X线、CT、MRI均能发现蝶鞍扩大,X线不能分辨鞍内结构;CT可显示垂体萎缩,识别75%的垂体柄,有少量伪影干扰,观察细节受影响;MRI完全显示鞍区解剖结构及信号变化。结果:MRI是ESS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手段。
曹林德彭俊玲唐勇彭湘辉
关键词:空蝶鞍综合征垂体X线CT磁共振成像
CT、MRI对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CT、MRI对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霉菌性鼻窦炎CT、MRI表现。结果:霉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①90.6%的病变内有高密度钙化影。大多呈斑点状,位于窦腔中央,与窦壁无关。②50.0%的窦壁存在骨质破坏,常见于上颌窦内侧壁,其特点是伴有窦壁骨质增生。霉菌性鼻窦炎的MRI表现为上颌窦病变中央大部分呈T1、T2低信号。结论:霉菌性鼻窦炎有较特征性的CT、MRI表现,CT对病灶内钙化显示较MRI更明确,而且经济,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在评估病变窦腔外受累及与肿瘤鉴别方面优于CT。
曹林德彭俊玲唐勇
关键词:霉菌性鼻窦炎CTMR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