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月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伤患者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2篇血管内降温
  • 2篇重度颅脑损伤
  • 2篇颅脑损伤患者
  • 2篇脑损伤患者
  • 1篇蛋白
  • 1篇多糖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流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钙
  • 1篇亚低温
  • 1篇亚低温治疗
  • 1篇严重创伤
  • 1篇严重创伤患者
  • 1篇早期气管切开
  • 1篇造瘘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

作者

  • 6篇彭月丽
  • 2篇徐兰娟
  • 2篇李保林
  • 2篇李成建
  • 1篇杨彩浮
  • 1篇张志伟
  • 1篇刘静
  • 1篇吴琼
  • 1篇张志伟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11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对照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感染时间、感染控制率、患者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病死率较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彭月丽
关键词:气管切开颅脑损伤患者
经皮胃造瘘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经皮胃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至2013年1月危重患者15例,对高危患者进行经皮胃造瘘手术,将空肠管放入患者体内,为患者补充营养的同时解决经胃肠给药问题。结果经皮胃造瘘成功在15例危重患者中应用。结论经皮胃造瘘置管可以为病危患者供给肠胃道营养,在胃镜直视下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对危重患者使用。
彭月丽
关键词:经皮胃造瘘危重患者
右美托咪定对严重创伤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表达的影响评价
2020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严重创伤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组,A组41例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B组41例患者采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比两组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表达情况。结果A组镇痛第1d、第3d、第7d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B组镇痛第1d、第3d、第7d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肾上腺皮质激素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使其更加表达更加稳定,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帮助。
张志伟彭月丽薛一歌
关键词:严重创伤
血管内降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经由血管内降温仪控制体温的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脑血流、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方法  选择2017年...
彭月丽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血流
文献传递
早期脓毒症患者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脓毒症患者脑钠肽(BN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3例,按照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对实验中两组患者的年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乳酸、血小板及BNP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组的BNP、CRP、WBC、PCT、血小板及乳酸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BNP、乳酸及PCT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两组患者LEV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PCT是BN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早期脓毒症患者BNP与心功能无关,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BNP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PCT是导致BNP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成建彭月丽刘静吴琼张志伟徐兰娟李保林杨彩浮
关键词:脓毒症脑钠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脂多糖
血管内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降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01—2016-06收入我院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应用血管内降温仪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体表降温毯行亚低温治疗,其余治疗2组相同。记录2组患者达到目标温度所用时间,并分别于入院后0、4、8、12h及24h动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浓度,统计2组患者迟发性血肿和脑梗死发生率,3个月后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提前达到目标温度;治疗组治疗4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8h时高凝状态明显改善,12h以后凝血功能趋于稳定;对照组治疗8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12h时高凝状态明显改善,24h时凝血功能趋于稳定;2组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治疗组GOS评分为1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为4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和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方法较体表降温更早的达到目标温度,可更早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的高凝状态,降低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徐兰娟李保林沈景桂彭月丽李成建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凝血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