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佐宇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刺
  • 6篇成像
  • 5篇功能磁共振
  • 5篇磁共振
  • 4篇功能磁共振成...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脑功能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脑区
  • 2篇静息态
  • 2篇静息态功能磁...
  • 2篇静息态功能磁...
  • 2篇激活脑区
  • 2篇FMRI
  • 1篇循经
  • 1篇循经远取
  • 1篇一致性
  • 1篇针刺效应
  • 1篇针刺治疗

机构

  • 7篇黑龙江中医药...
  • 7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8篇徐佐宇
  • 7篇王丰
  • 7篇李晓陵
  • 4篇于国强
  • 4篇张帆
  • 4篇曹丹娜
  • 3篇徐英杰
  • 3篇秦玉环
  • 2篇赵桂君
  • 2篇范越
  • 2篇杨聃琳
  • 2篇李昂
  • 1篇曲冰
  • 1篇金弘
  • 1篇周晓
  • 1篇刘力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医药信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fMRI针刺足太阳膀胱经京骨穴激活脑区特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针刺京骨穴及其对应非穴激活脑区的效应,验证针刺腧穴的特异性,证明穴-脑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为针灸腧穴治疗临床疾病提供科学合理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4名健康的在读男性研究生...
徐佐宇
关键词: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脑活动的改变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脑活动局部一致性的改变。方法收集该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3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hilips Achieva 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健康志愿者和PD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5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局部一致性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Ho)图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右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双侧楔前叶;ReHo值减低的脑区为右侧额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左侧嗅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距状皮层、左侧角回。结论 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这些异常的脑部神经活动可能和PD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相关。
王丰李晓陵曹丹娜范越曲冰赵桂君徐佐宇张帆
关键词:帕金森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应用fMRI技术对针刺腧穴效应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针刺腧穴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fMRI技术对脑活动的研究已成为一种理想的工具和手段。目前,关于穴-脑fMRI研究多集中在单个穴位或单个穴位间的比较上,而对于不同穴位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于针刺一组腧穴发挥某个特定功用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于国强李晓陵王丰徐英杰曹丹娜秦玉环徐佐宇
关键词:针刺腧穴配伍FMRI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前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局部脑功能区一致性差异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帕金森病(PD)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 Ho)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针灸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8例,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评分。利用Philips Achieva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针刺治疗后仅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8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Re Ho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Re Ho图像。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及Re Ho图像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PD患者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PD患者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Re Ho减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豆状核、右侧豆状核、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尾状核。结论 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脑部神经活动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可能和针刺治疗后PD患者症状改善相关。
王丰李昂李晓陵于国强曹丹娜张秦宏金弘徐佐宇张帆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CT定量分析对中药强肝消脂胶囊治疗NAFLD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CT定量测定的方法在强肝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强肝消脂胶囊组28例和安慰剂对照组28例。分别予强肝消脂胶囊和安慰剂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脏CT值、脾脏CT值、肝/脾CT值比值肝功能、血脂的变化。结果:28例治疗组患者肝功能、血脂、肝脏CT值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发现CT定量可准确诊断脂肪肝的程度并对疗效进行评价,而超声报告没有具体数据,不便统计。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54,P<0.01)。结论:强肝消脂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显著,CT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治疗脂肪肝新药开发提供客观依据。
刘力王丰李晓陵秦玉环徐佐宇杨聃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CT疗效评价
不同功能状态下针刺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脑功能成像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影像诊断技术,包括PET、SPECT、f MRI、ERP、光学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它能够在无创状态下实时地反映出整个针刺过程中脑功能的变化。对近年来针刺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进行总结,就机体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的针刺效应,进一步探讨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刺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杨聃琳李晓陵王丰张帆周晓张秦宏徐佐宇
关键词:脑功能成像针刺效应
针刺大钟穴激活脑区的功能MRI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MRI(fMRI)针刺大钟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材料与方法选取1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大钟穴(络穴),同时应用3.0T MR扫描仪完成脑部扫描。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8(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分析处理。结果针刺受试者大钟穴,激活的脑区有双侧小脑前叶,左侧颞下回BA37,左侧颞中回BA38、BA39,左侧颞极BA38,右侧颞极BA32,左侧脑干,左侧苍白球,右侧额中回BA6,左侧额上回BA6。结论大钟穴的脑激活区主要分布在额叶、颞叶、小脑前叶及脑干和苍白球,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躯体感觉冲动的传入,与足跟痛及腰腿痛的脑内躯体感觉中枢相符合。
徐佐宇李昂李晓陵王丰于国强范越徐英杰赵桂君张帆
关键词: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太溪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37
2013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太溪穴后脑激活区的反应。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8例,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太溪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MATLAB 6.1软件SPM模块和REST软件分析,观察太溪穴的脑激活区。结果:8例受试者太溪穴主要激活右侧颞上回(BA22)、颞中回(BA19、BA30、BA39)、颞下回(BA38)、楔前叶(BA7),其次为左右顶叶的中央前回(BA2、BA4)、中央后回(BA40)、左额叶的额下回(BA47)。结论:太溪穴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右侧颞上、中、下各回及楔前叶,主要负责听觉语言及认知功能,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肾开窍于耳"、"肾经挟舌本"、"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相符合。
于国强李晓陵王丰徐英杰曹丹娜秦玉环徐佐宇
关键词:针刺循经远取功能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