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利斌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文化层
  • 3篇遗址
  • 3篇尉迟寺遗址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考古
  • 2篇古遗址
  • 1篇大汶口文化
  • 1篇地球化学方法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学研究
  • 1篇中华古文明
  • 1篇生态地质
  • 1篇生态地质学
  • 1篇示踪
  • 1篇同位素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篇徐利斌
  • 4篇孙立广
  • 3篇王吉怀
  • 2篇罗泓灏
  • 2篇游科华
  • 1篇王玉宏
  • 1篇张志辉
  • 1篇彭子成
  • 1篇张居中
  • 1篇朱仁斌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蒙城尉迟寺文化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在对安徽蒙城尉迟寺古文化遗址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文化沉积层剖面中的17种元素、pH值、TOC等数据,结果表明:①主因子分析得到的fact1可以反演距今5 050~4 000年间尉迟寺遗址地区古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变化曲线和传统器物考古方法得出的古文化层演变关系有很好的相关性;②在处于原始农耕文明的古代人类社会,人口数量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兴衰与气候是息息相关的:夏季风越强,人口数量就越多,社会就越繁荣.孢粉分析结果表明4 400年左右的气候事件,导致尉迟寺遗址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更替;③探索性的研究表明,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应用在考古学研究中,并提供文明与气候的新信息.
徐利斌孙立广张志辉王玉宏罗泓灏
关键词:地球化学方法考古研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古气候变化
公元前2500年: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汞记录被引量:11
2008年
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5050-4000cal.aB.P.间的汞记录研究表明,剖面中Hg的累积速率主要是由大气沉降影响的。在5050-4550cal.aB.P.间,YC1剖面中的汞的累积速率相对较低,并且主要是受气候控制:气候越寒冷,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则越高;在4530-4000cal.aB.P.间,YC1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显著升高,此时影响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原始金属冶炼活动,原始金属冶炼活动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剖面中汞的累积速率。Hg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显著上升,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
徐利斌孙立广张居中朱仁斌游科华王吉怀
关键词:气候变化中华古文明金属冶炼
蒙城尉迟寺文化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Ⅱ——古遗址气候变化反演及代用指标选择被引量:1
2009年
考古遗址剖面研究正在突破传统文物考古研究的学科局限,应用孢粉学、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新方法,提供研究人类历史有意义的信息.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剖面中各种元素、粒度等指标的综合研究分析,区分了剖面各种指标对人为影响、自然影响的响应程度,并且利用主要受自然影响的指标恢复了5050-4000cal.aB.P.间尉迟寺遗址地区的气候变化历史.在与经典亚洲夏季风指标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气候变化与原始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古遗址剖面气候研究中使用代用指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徐利斌孙立广彭子成罗泓灏王吉怀
关键词:尉迟寺遗址气候变化夏季风
尉迟寺遗址文化层铅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始冶金文明矿料示踪被引量:4
2010年
古遗址土壤形成物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YC1剖面中Pb、Al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Pb在5050cal a BP~4000cal a BP间剖面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尉迟寺遗址文化层剖面中的铅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1·0~1·8左右,富集程度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Pb的富集系数有明显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遗址剖面中的Pb很可能与原始社会中期发展起来的冶金活动有关。5050~4000cal a BP间,中国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到最后进入青铜时代,这个过程中铜资源利用越来越多导致产生的大气粉尘铅越来越多,很可能是YC1剖面中Pb富集系数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铅同位素结果表明,土壤206Pb/204Pb比值分布在18·3~19·8之间,平均为18·82;207Pb/204Pb比值分布在15·3~16·5之间,平均为15·76;208Pb/204Pb比值分布在38·0~41·0之间,平均为39·04。铅同位素示踪表明,土壤中的铅的来源自5050calaBP至4000calaBP有越来越广的趋势,并且很可能与出自中国南方地区的矿料有关,包括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或广东地区的矿料。
徐利斌孙立广游科华王吉怀王玉宏
关键词:铅污染铅同位素文化层尉迟寺遗址
文明的兴衰:蒙城尉迟寺遗址古文化层生态地质学研究
考古遗址地层是研究古代社会人类活动及其相关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之一。考古遗址地层研究对考古器物的依赖性较小,并且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研究人类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更替,尤其是在探讨遗址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
徐利斌
关键词:生态地质学考古遗址文物考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