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化影

作品数:1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哲学
  • 6篇主义
  • 5篇马克思主义
  • 3篇马克思哲学
  • 3篇马克思主义大...
  • 2篇道德
  • 2篇哲学视域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文明
  • 2篇中国政治
  • 2篇中国政治文明
  • 2篇视域
  • 2篇主体论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榜样
  • 1篇大众化
  • 1篇道德治理
  • 1篇道德重建
  • 1篇德治
  • 1篇形而上学

机构

  • 11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15篇徐化影

传媒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5篇广西社会主义...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哲学的形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历史上任何伟大的哲学思想都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论性,还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这种崇高的追求集中体现其理论的形上内核和深层本质。在西方,这种崇高的形上追求虽然是哲学以一贯之的本性,但是,哲学家们的形上沉思大抵囿于知识的范围,而马...
徐化影
关键词: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献传递
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基本思考 ——一种基于政治文明历史考察的哲学研究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它不仅推动着人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是判断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政治文明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
徐化影
关键词:政治文明
“包容性增长”中国实践的三重境遇
2013年
"包容性增长"理论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实现人及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当前,"包容性增长"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思想认同和深度的实践践行,根本原因在于"包容性增长"之于中国三重境域的深度洽和,即中国故有的"包容性"文化支点、对宏观的世界性发展课题的现实反思、中国发展之于政治社会伦理价值的进一步诉求。总之,基于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现实考量,"包容性增长"在中国的境遇中有着历史的思想基点、现实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性的实践价值。
徐化影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对榜样认同的思考
2016年
榜样认同在本质上是对特定人物特定行为所代表的价值理念的认同,价值理念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揭示和理性建构,而人的存在具有动态过程性。所以,在榜样认同问题上,人学主体论视角、价值关系论视角以及过程生成论视角是基本维度。在人学主体论视角下,榜样认同的主体包括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两者的存在都需要榜样认同;在价值关系论视角下,个体主体与共同体主体之间的价值理念既具有异质性又具有同质性,两者的存在需要它们之间价值理念的同质耦合;在过程生成论视角下,主体的人是随着自身价值理性动态发展而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其超越性生存之维的,所以,标志着价值理念及其建构样态的榜样认同也需要随之革新、获得时代性的内涵和表征。
徐化影
关键词:人学价值观过程论
康德“哲学的耻辱”之问与马克思哲学之解——对马克思哲学观的再认识
2011年
康德关于"哲学的耻辱"之问是一个关于存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在本质上实际关涉的是哲学观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哲学尤其是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前奏。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认为康德的"耻辱之问"是一个伪命题,而马克思哲学则通过新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实现了哲学革命,确立了新的哲学观,给康德之问提供了一种唯物辩证的哲学解答。
徐化影
关键词:哲学革命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探析
2013年
在哲学领域中,本体论是无法避绕的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哲学是其所是的学理性质。马克思哲学也有自身的本体论。但是,它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或者人学本体论等单一的视角和范畴所能涵盖的。在此问题上,以实践观为切入点在自然和人类学的自然这两个维度上一分为二地深入剖析,同时又合二而一地系统把握,才能不偏离本体论的论域又能甄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革命性与科学性。
徐化影
关键词:本体论自在自然
协商民主:主体新塑与制度新建的双重建构被引量:1
2013年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在新时期的重要实现方式。协商民主的推行既具有政治理论上的合理性又包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必然性,而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也有深厚的理论意蕴和实践依据。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协商民主之功能、价值和意义,需要作为思想和实践主体的自我革新、国家制度层面的创新以及两者的和谐共生。
徐化影
关键词:协商民主历史合力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
2012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提"民生",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奏响改善"民生"的时代最强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集中体现和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即实现其大众化的根本途径和重要载体。"民生"是马克思主义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切的理论关注和实践关注,如何真正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人的复归"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的特质所在,更是马克思主义获得无产阶级认同、信仰的要义所在。总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民生视角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这既为历史所证明,亦为现实所需要。
徐化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民生
中国政治文明现代演进的基本思考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它不仅推动着人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是判断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政治文明作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
徐化影
关键词:政治文明
文献传递
主体论视域下道德重建如何可能
2015年
经过长期有序的道德教育,人们观念地具有完备的道德规范,道德却实际缺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体性根源在于人们面对道德事件时,道德上理性主体、实践主体和交互主体之维的根本丧失。在这个层面上,道德需要人们自觉进行主体的三维重建:道德理性的主体重建是道德重建的思想性前提;道德实践的主体重建是道德重建的现实性路径;道德互主体关系的主体重建是道德重建的社会性支撑。
徐化影
关键词:道德重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