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卫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3篇血清
  • 3篇脑梗死患者
  • 2篇蛋白
  • 2篇电刺激
  • 2篇尤瑞克林
  • 2篇皮层
  • 2篇皮层电刺激
  • 2篇疗效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蛋白谱
  • 1篇电刺激法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 3篇郑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徐国卫
  • 5篇杨帆
  • 5篇郭达云
  • 5篇刘欣
  • 5篇王新成
  • 3篇杨亚红
  • 3篇高兰
  • 2篇张红霞
  • 2篇贾新州
  • 2篇宋新光
  • 2篇张斌
  • 2篇刘欣
  • 2篇姜秀云
  • 1篇王晓楠
  • 1篇任菊敏
  • 1篇赵敏
  • 1篇岳贝贝
  • 1篇张小杰
  • 1篇吴梦娇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研究尤瑞克林联合巴曲酶注射液对于进展型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将他们分为尤瑞克林组、巴曲酶组、尤瑞克林和巴曲酶联合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不同组别用药分别为组名所列药品,分别在治疗14 d后、21天后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状况。结果在规定的治疗周期结束后,对照组与各观察组无显著差异。而尤瑞克林组、巴曲酶组、尤瑞克林和巴曲酶联合组组间虽无显著差异,但三组在治疗14 d和21 d后显效率分别为12%、6%、24%和32%、28%、72%。结论尤瑞克林和巴曲酶对于进展型脑梗死均能显效,但二者联合使用对于进展型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徐国卫
关键词:尤瑞克林巴曲酶脑梗死
经颅皮层电刺激对脊髓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4月在我院临床拟诊脊髓损伤的53例患者,经颅对皮层运动区行电刺激多导联描记肢体肌的MEP,测定ME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53例患者中有35例脊髓MEP异常,其中颈段MEP异常20例,胸、腰段MEP异常15例,其余18例患者脊髓MEP正常。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拇短展肌和胫前肌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MEP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胫前肌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MEP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5例中31例(88.57%)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其中28例(90.03%)患者在MEP提示节段发现脊髓病变。结论经颅皮层电刺激MEP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脊髓损伤定位诊断方法。
徐国卫刘欣王晓楠张斌张红霞贾新州宋新光
关键词:MEP脊髓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75例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应用安慰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且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症状的治疗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徐国卫刘欣王新成杨亚红郭达云杨帆
关键词:帕罗西汀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脑梗死患者245例,根据入院空腹血Hcy水平分为高Hcy组(n=98)及非高Hcy组(n=147).另选择8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Hcy、血脂、病史及复发情况.结果 高Hcy组、非高Hcy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高血压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冠心病史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组年龄、复发率高于非高Hcy组,总胆固醇低于非高Hcy组(P<0.05).脑梗死复发的多因素分析显示,Hcy、糖尿病、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Hcy升高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Hcy水平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徐国卫赵敏高兰郭达云王新成刘欣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复发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为老年血管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6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血管性痴呆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及血脂水平情况。结果血管性痴呆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抗动脉硬化治疗有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
徐国卫刘欣王新成杨帆郭达云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血管性痴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MCP-1、BDN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清MCP-1、BDNF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随机分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吸氧、抗血小板聚集、给予他汀类药物等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7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两组患者血清MCP-1、BDNF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对照组为79.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CP-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C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CP-1水平,升高患者BDNF水平,临床疗效高于单纯使用西医疗法。
姜秀云杨帆岳贝贝张小杰徐国卫
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脂蛋白谱水平的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脂蛋白谱水平差异,为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6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3例脑梗死疾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33例脑出血疾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另选取3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三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样本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三组研究对象血脂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血清脂蛋白谱脂蛋白 A1(ApoA1)、前β脂蛋白(preβLP)、β脂蛋白(βLP)、α脂蛋白(αLP)及载脂蛋白 B(Apo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 ApoB、VLDL、LDL-C、TC、TG、HDL-C 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组 HDL-C 及 TC 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各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组αLP 水平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TC 及 HDL-C 水平对脑出血及脑梗死疾病辨别率较高,可作为此两种疾病诊断及防治的重要观察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徐国卫刘欣王新成杨亚红高兰郭达云
关键词:脑出血脑梗死血脂血清脂蛋白谱
经颅皮层电刺激对糖尿病患者神经近端损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法对糖尿病患者神经近端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人100例,健康人对照组120例。将大脑皮质电刺激仪与肌电诱发电位仪相连,用表面电极记录左侧拇展肌的电刺激下的运动诱发电位,弓形表面刺激电极阳极在上、阴极在下,将阴极分别置于T12棘突、S1棘突和腘窝三点,用电压500V,脉冲宽度150μs的经颅皮层电刺激。结果糖尿病人与对照组在电刺激诱发运动诱发电位的潜时及波幅均有显著差异。三节段的传导时间顺时差,糖尿病人较对照组延长。糖尿病人较对照组,T12-S1段、T12-腘窝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结论经颅皮层电刺激法对糖尿病人神经近端损害的定位及节段性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徐国卫刘欣张斌张红霞宋新光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诊断价值研究
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0-01—2013-12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早期运动疗法康复治疗)。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使用化学比色测定法,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检测使用硝酸还原酶法。结果治疗前2组NIHSS、FMA和Sheikh评分、NOS活性及NO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NIHSS、FMA和Sheikh评分、NOS活性及NO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和Sheikh评分、NOS活性及NO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疗法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损伤脑功能的恢复,升高NOS活性及NO水平可能是主要机制。
徐国卫刘欣王新成杨亚红杨帆郭达云高兰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疗法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丹红通经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丹红通经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依达拉奉+丹红通经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NIHSS(7.51±2.65)分、CRP(7.01±2.32)mg/L,均优于对照组[(11.73±7.22)分、(14.03±5.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5%)与对照组(12.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通经方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改善病人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姜秀云吴梦娇任菊敏杨帆徐国卫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血清C反应蛋白神经功能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