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忻慰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关节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电图
  • 3篇诱发电位
  • 3篇韧带
  • 3篇术后
  • 3篇体感
  • 3篇前交叉韧带
  • 3篇全髋
  • 3篇髋关节
  • 3篇膝关节
  • 3篇肌电
  • 3篇肌电图
  • 3篇交叉韧带
  • 3篇感受器
  • 3篇本体感受器
  • 2篇置换术
  • 2篇韧带损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感染

机构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忻慰
  • 6篇赵辉
  • 6篇陈宜
  • 6篇吴海山
  • 5篇周义钦
  • 4篇丁喆如
  • 3篇王波
  • 3篇钱齐荣
  • 3篇吴宇黎
  • 3篇付奇伟
  • 2篇彭锦辉
  • 2篇符培亮
  • 2篇王波
  • 1篇李晓华
  • 1篇李晓华
  • 1篇祝云利
  • 1篇吴俊
  • 1篇李乐翔
  • 1篇付培亮
  • 1篇周琦

传媒

  • 3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2013年上...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模式血栓预防方案在THA术后出血高危的亚洲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单纯使用多模式血栓预防方案在THA 术后出血高危的亚洲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追溯本中心2009 年10 月-2012 年10 月间接受单侧初次THA 手术的患者,由一名术者完成,术前评估,如存在高危因素,...
忻慰吴海山吴宇黎李晓华祝云利赵辉王波符培亮付奇伟
一种髋关节镜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髋关节镜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定位装置,包括一根横杆,其特征在于:横杆的一端下方设置有一尖头,另一端固定连接一弧形固定臂,弧形固定臂的远端指向横杆的下方,弧形固定臂上设置有滑槽,有一导向臂由螺母连接...
钱齐荣彭锦辉陈宜付奇伟丁喆如邵加华李乐翔忻慰周义钦袁帅吴俊韩亚光
文献传递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导航或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提高髋关节假体位置准确度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翻阅国内外知名杂志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及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的机器人厂商的相关宣传资料及报道的临床结果,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手术可有效增加手术的精准度、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让术者手术过程更可控,可以根据患者解剖特点进行真正个性化手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机器人辅助系统可能延长手术时间,且目前只有少数文献报道显示使用机器人与术后疗效的提升有关。对于致力于进行患者个性化手术的外科医师,机器人辅助手术会成为更有效的助手。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和相关研究深入,将会有更准确的分析机器人手术效费比的数据及研究。
忻慰王波钱齐荣陈宜付奇伟彭锦辉丁喆如周义钦邵加华曹嘉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关节导航机器人
一种新型间隔器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
目的:二期翻修术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标准方法,本研究在二期翻修术中使用一种新型间隔器方法,旨在评估其在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 年7 月至2012 年1 月...
忻慰陈宜赵辉付培亮吴宇黎吴海山
一种新型间隔器技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间隔器制作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间收入院的6例TKA术后慢性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后使用消毒后的股骨假体、新内衬和抗生素骨水泥作为关节间隔器,确认感染控制后行第二阶段膝关节翻修手术。术后观察感染控制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5例患者按计划接受新型间隔器的二期翻修术。平均随访时间(24.4±10.5)个月(8~37个月);术前、间隔器安置后、二期翻修后平均HSS评分分别为(40±5.3)分(32~46分),(47±2.6)分(43~50分),(65.4±2.3)分(62~68分)。术前、间隔器安置后、二期翻修后平均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5°±3.5°)(70°~80°),(94°±4.2°)(90°~100°),(106°±4.2°)(100°~110°)。总体感染消除率为83.3%。结论消毒后假体和抗生素骨水泥组成的间隔器在治疗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上有优良的临床前景。
忻慰陈宜赵辉符培亮吴宇黎吴海山
关键词:假体
兔膝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双侧韧带内本体感受器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后双侧ACL内本体感受器的形态及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使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造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模型,4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于术后2、4、6个月各取4只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前交叉韧带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损伤侧随着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并出现部分结构缺失,与对侧及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与对照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ACL损伤后其本体感受器出现数量减少、结构异常,但是在短期内依然能发挥一定功能,随损伤时间延长其作用逐渐减弱。而对侧膝关节似乎也有本体感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忻慰吴海山赵辉王波周义钦陈宜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本体感受器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
兔前交叉韧带不同部位损伤对韧带内本体感受器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兔前交叉韧带( ACL)不同部位部分损伤后ACL内本体感受器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共选用28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A、B组各12只,分别于兔单侧ACL中部和ACL近胫骨1/3处制作部分损伤,对照组4只不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于实验后2个月,A、B组均于实验后2、4、6个月各取4只兔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ACL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 A组和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损伤侧膝关节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A、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A组和 B组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CL不同部位的损伤均会导致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及本体感觉下降,且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的本体感受器及本体感觉变化无差异,其机制可能与韧带内血管对总体血供影响不大有关。
忻慰赵辉陈宜周义钦王波吴海山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肌电图诱发电位
一种用于全髋置换术的导航装置
一种用于全髋置换术的导航装置,包括一个中空的管体,所述的管体的腔体内设置有一个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的前端伸出所述的管体,所述的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标志球,所述的管体的前端设置为与连接杆同轴的锥面,所述的锥面上设...
王波丁喆如忻慰钱齐荣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的早期临床评估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病例,探讨THA在此类患者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到2012年1月,本组接收的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17例,其中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头坏死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THA术,所有病例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4个月(14-69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14个月因肺炎而死亡,出现脱位2例,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6.1分(33-65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3.6分(55-98分),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5.64,P〈0.05),其中优5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2.4%。术后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1.5分(66-97分),较术前也有明显增加(t=17.59,P〈0.05)。其中优4例,良7例,可5例,死亡1例,优良率为68.8%。结论对于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的患者来说,THA早期临床效果较满意,可作为治疗的该类疾病的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是不能忽视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风险的增加,而且长期效果主要与帕金森病的进展情况相关。因此在选择为合并帕金森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时仍需慎重。
周义钦忻慰周琦李林涛丁喆如赵辉李晓华吴海山
关键词:帕金森病
兔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变化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及背景:前交叉韧带(ACL)不单单是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结构,更提供本体感觉等相关功能.膝关节本体感觉是维持其动态稳定的重要机制,膝关节本体感觉的传入神经来源于关节囊、半月板、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及皮肤等,而前交叉...
忻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本体感受器膝关节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