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国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开展实习专业考核 提高毕业生质量
- 2001年
- 王彦华王保梁戴维国
- 关键词:实习生毕业生质量
- 脑缺血早期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组化的时程变化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24 h内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GS抗体标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缺血15 min缺血中心区出现GS阳性细胞,胞体8~10μm,无突起;缺血1~3hGS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达到高峰,胞体增大,直径达20~30μm,胞质强阳性,突起长达80~100 μm,胞体可见水肿泡;缺血6 h GS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减少,细胞出现固缩现象;缺血12~24 h缺血脑组织因水肿破坏,中心区未见阳性细胞。结论:脑缺血早期GS活性增强,且与缺血持续时间相关,在脑缺血早期谷氨酸兴奋毒性对神经元的损伤中,GS具有较强的代偿保护作用。
- 戴维国马常升马文领孙雅贤朱望东葛莉杨天祝
- 关键词: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免疫组化
- 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分布及发育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不同日龄(1、5、10、15、30、120 d)大鼠纹状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特征。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首先出现于尾壳核前上部,随生长发育逐渐扩展至外侧部、内侧部和苍白球;1~5 d时胞体直径10μm左右,无突起,或仅 1~2个短小突起,10~15 d胞体增大,数量增多,突起明显增多伸长,并有许多膨体,30 d时胞体直径达20~35μm,突起200μm以上,并反复分支交织成网状,120 d与 30 d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纹状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变化在生后1~30 d之间,NO可能与运动机能的建立及调控有关。
- 戴维国朱望东马常升马文领杨天祝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纹状体
- 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优化医学生专业实习环境被引量:2
- 2004年
-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院校与医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行政手段下达教学任务已成为历史.医学院校如何适应医疗市场与医学教育市场的改革,优化医学生专业实践环境,为社会培养多层次医疗专业人才,已成为医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临床实践教学经费的产生背景及投入现状,并就临床教学经费投入方式提出建议性思路,为医学院校及医疗教学单位提供参考.
- 王彦华王文峰戴维国
- 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实习环境
- 脑缺血早期谷氨酸能神经元时程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探讨SD大鼠脑缺血 15min6h内大脑谷氨酸 (Glu)能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Glu抗体标记免疫组织化学ABC技术。结果 缺血 15min1h ,缺血中心即出现阳性细胞 ,胞质染色较深 ,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 Ⅴ层 ,以锥体细胞为主 ,苍白球内侧部和尾壳核也有少量阳性细胞。缺血 2h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染色较淡 ;缺血 6h未见阳性细胞。同时观察到阳性细胞由缺血中心区逐渐向半影区 (边缘区 )扩展。结论 脑缺血早期Glu能神经元合成Glu增多。
- 戴维国马常升马文领朱望东杨天祝
- 关键词:脑缺血谷氨酸能神经元时程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继发性损伤
- 大鼠脑缺血早期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04年
- 背景: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是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脑缺血后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详尽报道较少。目的:观察脑缺血15min~6h内缺血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变化规律。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河北工程学院。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体质量280~350g。干预:按插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梗死15,30min,1,2,3,6h组,分别进行灌注固定后,取脑组织块进行冰冻冠状切片,每隔15片取两片,分成两套,一套进行ABC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另一套做阴性对照试验。主要观察指标: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阴性对照试验切片结果。结果:缺血15min~1h,缺血中心区即出现阳性细胞,且逐渐增加,胞质染色加深,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Ⅲ~Ⅴ层,以锥体细胞为主,苍白球内侧部,尾壳核也有少量阳性细胞。缺血2h其数量减少,染色较淡;缺血6h阳性细胞消失。同时观察到阳性细胞由缺血中心区逐渐向半影区(边缘区)扩展。结论:脑缺血早期谷氨酸能神经元大量合成、释放谷氨酸导致神经元损伤,同时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及早用药提供依据。
- 戴维国许忠新宋永红
- 关键词:脑缺血谷氨酸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