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小平

作品数:30 被引量:368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水稻
  • 8篇基因
  • 6篇性状
  • 5篇诱变
  • 5篇杂交
  • 4篇粳稻
  • 4篇抗虫
  • 4篇空间诱变
  • 4篇激光
  • 4篇不育
  • 3篇稻种
  • 3篇育种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水稻种
  • 3篇胚芽
  • 3篇种质
  • 3篇转基因
  • 3篇籼型
  • 3篇籼型杂交水稻
  • 3篇细胞质

机构

  • 26篇广西大学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30篇易小平
  • 14篇陈芳远
  • 14篇卢升安
  • 6篇何龙飞
  • 4篇周开达
  • 4篇李创珍
  • 4篇王爱勤
  • 2篇邢少辰
  • 2篇彭月华
  • 2篇莫长明
  • 2篇李金国
  • 2篇杨华德
  • 1篇杨存义
  • 1篇韦善清
  • 1篇马忠
  • 1篇胡凤仙
  • 1篇杨建国
  • 1篇冯斗
  • 1篇李军
  • 1篇张应兰

传媒

  • 3篇广西农业科学
  • 3篇广西农业生物...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激光生物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农学会水...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激光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2003年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诱变创造克服籼粳杂种半不育性新种质和新恢源研究被引量:48
2000年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 ,使 2个对胞质雄性不育育性保持的粳稻品种“中作 59”和“海香”干种子处于海拔高度 3 0~ 3 5Km的高宽 8h后回收种植 ,从 SP2 代群体中 ,获得二类突变体 :一类为粳型亲籼并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 ,其突变频率依次为 8× 1 0 -3 和 6× 1 0 -3 。这类突变体的后代稳定株系与典型籼稻品种杂交 F1的结实率在 70 %以上 ,但与典型粳稻品种杂交 F1的结实率只有 3 0 %左右 ,与籼、粳不育系交配 F1的结实率也是如此。另一类为亲籼、粳并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 ,其突变频率依次为 3× 1 0 -3 和2× 1 0 -3 。这类突变体的后代稳定株系与典型籼、粳品种杂交 F1结实率均在 70 %以上 ,与籼、粳不育系测定 F1的结实率也是如此。从这二类突变体后代选出的生育期不同、综合农艺性状和米质均好的粳型亲籼恢复系和亲籼、粳恢复系 ,经 3年 6季与多个籼型不育系测交 F1,不仅表现出明显的籼粳杂种优势 ,而且结实率达 80~ 90 % ,籽粒充实度良好 ,千粒重在 2 3~ 3 2 g之间。本项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空间诱变创造新恢源和改变粳稻亲和性 ,克服籼粳杂种 F1的不孕性和籽粒充实度差的难题 ,是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陈芳远卢升安易小平
关键词:粳稻空间诱变
空间诱变创造克服灿粳杂种半不育性新种质和新恢源研究
高空气球搭载,使2个对胞质雄性不育育性保持的粳稻品种“中作59”和“海香”干种子处理海拔高度30~35km的高空8h后回收种植,从SP<,2>代群体中,获得二类突变体。从这二类突变体后代选出的生育期不同、综合...
卢升安陈芳远易小平
关键词:粳稻空间诱变
籼型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细胞质遗传效应研究
易小平
关键词:籼型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细胞质遗传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蒸煮品质、碾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细胞质遗传效应被引量:73
1992年
有关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注重于现有杂交稻米质的表现,或者是稻米品质的核遗传效应,作者在前文中已报道细胞质对稻米外观品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发现细胞质效应是显著的,但主要是通过核质互作进行表达。本文就稻米蒸煮品质、碾米品质及营养品质的细胞质影响作一探讨。
易小平陈芳远
关键词:籼型稻米品质
转SCK基因水稻田间抗虫性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用转sck基因的M81、R527、C162、秋B、D62B系列水稻及对照,进行了田间抗三化螟性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用枯心指数和白穗指数作评价指标,所有转sck水稻在早造和晚造大田种植中对三化螟抗性均明显提高,达中抗以上,而对照均为中感或感级。而且评价指标枯心指数和白穗指数之间,早造和晚造之间所得结果较一致,在以后抗螟虫鉴定中可考虑选用枯心指数或白穗指数作指标,在早造或晚造进行。
何龙飞卢升安李创珍杨建国王爱勤易小平
关键词:三化螟评价指标
新冠疫情中武汉定点医院床位供需矛盾研究
2022年
武汉定点医院床位供需矛盾严重,导致疫情防控进程延长。矛盾的形成既有需求侧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侧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个矛盾,要从两个方面对症施策。需求侧方面,先防控后定性,控制感染人数及其对医院床位的需求。供给侧方面,平战结合:平时增加传染病医院床位储备,建立普通医院公共卫生储备计划;战时科学决策,将紧缺资源优先用于既有普通医院床位改造,避免临时新建医院;及时启动方舱医院建设。
易小平
关键词:平战结合
高空环境对水稻遗传性的影响被引量:83
1994年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使水稻干种子处于海拔30~35km高空8h后回收种植,并调查SP1、SP2代的性状表现和SP3代单株与SP4代平均值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SP1代出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降低,中后期生长不整齐,抽穗期不一致、结实率降低等现象。对SP2代群体所调查的11个农艺性状,均出现比其它诱变因素更为广幅的分离,并获得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突变株,对籼型不育系珍汕97A、农A和粳型不育系花A、越A的育性均具有恢复能力。SP3代单株与SP4代平均值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因而认为由高空环境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
陈芳远蒋兴邨卢升安易小平杨存义李金国
关键词:高空环境诱变育种遗传性水稻
转SCK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研究了转 SCK水稻及其对照栽培后的各项农艺性状的变化。对转基因水稻及其对照的生育期、主茎叶数、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数、穗长、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转基因水稻植株都在 1个或多个农艺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其中株高均趋向矮化 ,穗数增加 ,其它性状变异的方向和幅度并不一致 ,如转 SCK的 C1 62的穗粒数、实粒数及千粒重都明显少于对照 ;转 SCK的 R5 2 7和 M81结实率下降 ;转 SCK的 O2 42 8的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 ;转 SCK的 D62实粒数。
何龙飞韦善清卢升安陈芳远易小平莫宇星黄天进王爱勤
关键词:农艺性状
利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被引量:2
1998年
本文综述外源DNA成功导入植物体内的主要方法及利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植物的抗虫性、抗病毒性、抗除草剂、抗逆性、改良种子贮藏蛋白质、改变果实成熟性、改良花卉的装饰品质性状、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性改良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对重组DNA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易小平周开达
关键词:植物重组DNA性状改良
籼型杂交稻不育系细胞质基因对配合力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1
1993年
用5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组成5×5不完全双列杂交,估算了不育系细胞质基因对单株粒重、生育期等9个性状的配合力的作用。结果表明:杂交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胞质基因对不育系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均具显著的作用。因而认为,配合力的遗传基础应包括细胞质基因的效应。
卢升安陈芳远易小平
关键词:杂交稻配合力籼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