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晓沧

作品数:72 被引量:294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22篇结肠
  • 21篇结肠炎
  • 20篇溃疡
  • 19篇溃疡性
  • 18篇溃疡性结肠炎
  • 13篇胃癌
  • 10篇炎症
  • 9篇胃癌细胞
  • 9篇癌细胞
  • 9篇肠病
  • 8篇炎症性
  • 8篇内镜
  • 8篇干细胞
  • 7篇炎症性肠病
  • 7篇综合征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黏膜
  • 5篇特异

机构

  • 71篇天津医科大学...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天津商业大学
  • 2篇天津昂赛细胞...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2篇曹晓沧
  • 51篇王邦茂
  • 14篇刘文天
  • 11篇陈梦诗
  • 9篇曹海龙
  • 9篇张洁
  • 8篇方维丽
  • 7篇姜葵
  • 7篇丁娟娟
  • 5篇吕宗舜
  • 4篇牛海静
  • 4篇鄢芳
  • 4篇杨玉龙
  • 3篇杜伟廷
  • 3篇周璐
  • 3篇杜利清
  • 3篇连佳
  • 3篇刘强
  • 2篇张庆瑜
  • 2篇赵晓志

传媒

  • 9篇中华消化内镜...
  • 9篇中华消化杂志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开卷有益(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Foxp3+细胞的表达
陈梦诗王邦茂曹晓沧刘文天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调节肠炎小鼠肠黏膜胶原的沉积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肠道纤维化是炎症性肠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肠道功能损害和肠梗阻。肠道纤维化发生主要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纤连蛋白的沉积和降解失衡有关。有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可溶性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外囊泡,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作用。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对肠炎小鼠肠黏膜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胞外囊泡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使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诱导建立肠纤维化模型,每日1次,持续6周。实验第3周开始细胞外囊泡组尾静脉注射细胞外囊泡,模型组给予等体积PBS,每日1次,持续到第6周。实验第1-7周统计比较小鼠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结肠质量/长度比值以评价细胞外囊泡的治疗效果,取病变肠段进行组织学染色及Western blot、RT-PCR检测纤维化相关指标以评估肠纤维化程度。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外囊泡组小鼠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明显降低,结肠质量/长度比值明显降低,结肠病理表现明显改善;②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外囊泡组小鼠结肠黏膜胶原沉积明显减轻,Ⅰ型、Ⅲ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③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外囊泡组小鼠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水平下降;④结果表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可明显改善小鼠结肠损伤严重程度及减少肠炎小鼠肠黏膜胶原沉积。
段丽芸曹晓沧
关键词:干细胞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肠纤维化胶原
大鼠成体干细胞食管下段移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成体干细胞注射至食管下段的可行性,探索利用成体干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新方法。方法选取体质量 160~240 g的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不同实验组分别于体外培养并扩增骨骼肌SC或MSC, 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后,经腹腔将大鼠自体骨骼肌SC悬液植入食管下段肌层;MSC悬液植入同种异体大鼠食管下段肌层。1周和4周后分批处死动物,取食管下段组织并使用组织学方法评价植入细胞生长分化情况。结果 BrdU的细胞标记率接近100%。接受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生长良好。干细胞移植后第1周和第4周,SC组和MSC组大鼠食管下段均可见大量分化为骨骼肌细胞的 BrdU阳性细胞,SC组第4周较第1周BrdU阳性细胞核数显著增多(P<0.01)。MSC组第4周较第1周 BrdU阳性细胞核计数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组与MSC组比较,第1周BrdU阳性细胞核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SC组较MSC组显著增多(P<0.05)。注射局部未见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病理学分析无差异。结论成体干细胞移植至大鼠食管下段安全、可行,能在食管下段长期存活并分化为骨骼肌。骨骼肌SC或MSC移植可能成为治疗GERD的新方法。
陈鑫王邦茂曹晓沧张文治苏心
关键词:食管卫星细胞间充质干细胞
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长期随访(附37例病例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后的长期病程演变,并分析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筛选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经过规范化治疗并接受长期随访(≥5年)患者共3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结果、复发情况。结果:37例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首次规范化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27%,部分缓解率为73%,有效率为100%。1年复发率为35.14%,5年复发率为83.78%。首诊病情为中、重度者5年复发率为88.24%及100%,高于轻度者77.78%(P<0.05)。发病年龄小于50岁者复发率为90%,发病年龄大于50岁者为82.35%(P<0.05)。首诊时全结肠炎的患者复发率为100%,较病变局限的患者更易复发(P<0.05)。复发组中49%的患者对维持治疗具有良好依从性,显著低于无复发组的67%(P<0.05)。饮食不当是疾病复发的主要诱因(41.94%),其次为情绪因素。结论: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经规范化治疗后,首次治疗有效率高,维持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是复发的相关因素,对维持治疗依从性差、饮食不当和心理因素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张娜周璐曹晓沧方维丽刘文天王邦茂
关键词:复发
靶向IGF-ⅠR的RNA干扰技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特异的小干扰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对胃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ⅠR)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研究其对肿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并体外合成2条靶向IGF-ⅠR的siRNAs,脂质体法瞬时转染MGC803细胞,转染前后均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IGF-ⅠR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计数并描记生长曲线。结果MGC803细胞中有IGF-ⅠR的强烈表达。转染后48h,干扰组(siRNA2-L组、siRNA2-H组、siRNA1组)IGF-ⅠR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4.41%±4.11%、74.14%±6.15%、89.8%±4.10%;siRNA1组转染后第2-5天细胞增殖逐渐减少(分别达49.9%±1.2%、45.9%±4.4%、39.1%±5.1%、29%±4.0%);同期细胞计数分别为对照组的65.58%±4.89%、55.59%±0.82%、44.18%±3.17%、21.15%±1.1%。结论特异的siRNAs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中的IGF-ⅠR基因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
牛海静方维丽王邦茂曹晓沧丁娟娟
关键词:小干扰RNA胃癌
hCBMSC移植对CD4+CD25-T细胞转入诱导SCID鼠结肠炎模型影响初探
IBD 一直是医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但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真正特异有效的疗法。近20年来包括(自、异体)骨髓移植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IBD 的零星临床报道提示干细胞移植对治疗 IBD 有益,...
曹晓沧王邦茂刘斌赵辉韩忠朝
文献传递
益生菌修复幽门螺杆菌相关黏膜屏障破坏的机制被引量:8
2013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自发现至今被认为能够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以及胃淋巴细胞相关性肿瘤.近年来传统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对于H.pylori根除率明显下降,这与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有关.在传统三联疗法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能够有效的提高H.pylori根除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益生菌能够修复H.pylori引起的化学屏障、生物屏障、机械屏障以及免疫屏障的破坏,恢复消化系正常防御功能,从而辅助H.pylori根除.此文将就益生菌修复H.pylori相关消化系屏障功能破坏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宋岩曹晓沧杨永妍姜葵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益生菌黏膜屏障
生长抑素类似物联合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系抑制作用的研究
苏海燕刘文天王邦茂吕宗舜曹晓沧
直肠内不同温度刺激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对直肠内冷、温两种不同温度扩张试验的反应,以探讨IBS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门诊随机选择腹泻型IBS(D_IBS)21例,便秘型IBS(C_IBS)15例,对照者33例,随机应用冷刺激(3℃水)或温刺激(35℃水)进行球囊灌注扩张,记录诱发受试对象产生便意和腹痛时的球囊内容量及压力。结果①无论予以冷、温何种刺激,D_IBS患者及C_IBS患者便意容量阈值(DSVT)及腹痛容量阈值(APVT)较对照者均明显降低,其中在D_IBS患者又稍低于C_IBS患者,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种刺激下虽然在D_IBS患者及C_IBS患者中便意压力阈值(DSPT)及腹痛压力阈值(APPT)均较对照者稍低,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在D_IBS患者中,予以冷刺激后患者便意容量阈值(DSVT)及便意压力阈值(DSPT)均较温刺激时明显升高,而对于腹痛容量阈值(APVT)及腹痛压力阈值(APPT)影响不明显;在C_IBS患者中,予以冷刺激后,患者便意容量阈值(DSVT)明显升高,但便意压力阈值(DSPT)无明显变化,而对于腹痛容量阈值(APVT)及腹痛压力阈值(APPT)影响不明显;在对照者中,虽然予以冷刺激后便意及腹痛容量及压力阈值均较温刺激时稍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③IBS患者较对照者的容量/压力比值普遍降低,但D_IBS组与C_IBS组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IBS患者中,无论D_IBS还是C_IBS,予以冷刺激后,诱发患者产生便意所需的球囊内容量/压力比值明显升高,而对于腹痛的产生影响不明显;在对照者两种温度刺激诱发出受试对象产生便意及腹痛的球囊内容量/压力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IBS患者较对照者的内脏敏感性明显增高。②直肠内温度变化对IBS患者的非伤害性内脏感觉的产生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伤害性内脏感觉的产生影响不明显。③IBS患者的直肠顺应性减低。
蒋晓忠王邦茂赵晓志杨玉龙刘文天曹晓沧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
经腹肠道超声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度中的应用
<正>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缓解-复发交替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准确的动态评价病情活动度的依据。肠镜可直接了解肠黏膜情况,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在病情随访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经...
陈梦诗曹晓沧王邦茂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