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小康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红树
  • 2篇植物
  • 2篇红树林
  • 2篇红树植物
  • 1篇毒素诱导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演替
  • 1篇氧化酶
  • 1篇幼苗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指标
  • 1篇桐花树
  • 1篇桐花树幼苗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动态
  • 1篇群落演替
  • 1篇细胞
  • 1篇内毒
  • 1篇内毒素
  • 1篇内毒素诱导

机构

  • 4篇深圳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广东内伶仃福...

作者

  • 5篇曾小康
  • 4篇雷安平
  • 3篇昝启杰
  • 2篇卢群
  • 2篇李凤兰
  • 1篇陈里娥
  • 1篇郝文龙
  • 1篇董明杰
  • 1篇杨磊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深圳坝光红树林沉积物和植物多环芳烃的分布被引量:6
2013年
调查了深圳市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红树植物地下根及叶片中16种美国环保局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和含量,分析了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996.0 ng/g干重(范围312.8~2 829.7 ng/g),通过反映PAHs来源的参数(菲/蒽、荧蒽/芘)的分析,推断坝光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矿物燃料的热解。红树植物地下根PAHs的总含量均值为679.6 ng/g干重(范围439.6~957.5 ng/g),而红树植物叶片PAHs总含量均值为2 112.0 ng/g干重(范围1567.5~2847.4 ng/g)。PAHs总含量在不同样品材料中含量梯度是:叶>沉积物>根,说明红树植物叶片更容易积累PAHs。各材料样品中离村庄最近的B点其PAHs总含量均高于离村庄较远的A、C两点,说明村庄的生活垃圾排放或相关的矿物燃料的热解是该地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沉积物及植物体中PAHs的组成及优势PAHs类似,但沉积物中高环PAHs的比例较植物体高(沉积物、地下根及叶片中高环PAHs的比例分别为49.2%,29.2%和37.1%),说明低环PAHs较易被植物吸收,而更多高环PAHs残留和积累在沉积物中。
曾小康李凤兰周凯杨骏达郝文龙昝启杰雷安平
关键词:多环芳烃红树林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砍伐后萌生更新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调查的方法,研究深圳湾福田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 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伐后萌枝更新对伐迹地早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伐后4年时,3种红树植物平均萌生枝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桐花树(12.4)>白骨壤(5.4)>秋茄(4.4);桐花树的萌生率最大(72.73%),其次为秋茄(67.42%),白骨壤最小(20.77%)。滩涂潮位可能影响红树植物的萌生率,不同潮位滩涂上的红树植物萌生率为:内滩>中滩>外滩。红树植物萌生植株较人工种植植株的存活率高,且生长速度较快,表明萌枝更新对砍伐后早期红树林群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此外,红树植物种类自身的生理生态差异可能是影响萌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卢群石俊慧曾小康周凯雷安平昝启杰
关键词:红树植物砍伐
芘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了一种典型多环芳香烃—芘处理(浓度为20 mg·kg^(–1))及不同处理时间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处理显著提高了桐花树的株高(7.43%)和生物量(38.55%),而对地径和叶数无显著影响;随生长时间延长,芘处理植株和对照(CK)植株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叶绿素(Chl)含量不产生影响;但随生长时间延长,Chla和Chla/b显著降低,而Chlb和Chl(a+b)显著下降后在150 d时又恢复至最初水平。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影响不大,却显著提高了其蒸腾速率E和胞间CO_2浓度C_i。添加芘显著提高了桐花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使其分别提高了9.23%,94.30%,70.09%和27.40%。随生长时间延长,SOD、GST和POD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在第50天时显著升高后在第100天和第150天又相继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20 mg·kg^(–1)的芘处理不会对桐花树的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而显著促进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此浓度下的芘处理提高了桐花树的抗氧化酶活性,说明桐花树对芘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曾小康董明杰杨磊雷安平李凤兰
关键词:桐花树抗氧化酶红树林
联合敲除小鼠SLAMF8和SLAMF9缓解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的机制研究
经典SLAM家族受体广泛表达于各种免疫细胞上,然而,非经典SLAM家族受体SLAMF8和SLAMF9严格地表达于髓系细胞上,并且他们具有一个区别于经典SLAM家族受体的特点就是缺乏胞内信号结构域。SLAMF8和SLAMF...
曾小康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巨噬细胞LPSMAPK
文献传递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群落演替被引量:23
2014年
对深圳湾福田凤塘河红树林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及演替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演替各阶段群落均由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5个种类组成。(2)演替早期(4 a)群落高度增长较快,之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至17 a时趋于稳定,之后增长速度缓慢。(3)4 a和17 a的群落立木级均分布在Ⅱ级—Ⅳ级,56 a和73 a的群落立木均达到最高级Ⅴ级,该两群落立木在Ⅱ级—Ⅴ级均有分布。(4)随着演替的进展,除了73 a群落盖度较56 a群落稍有下降外,其它演替群落盖度逐渐增加;群落胸高断面积表现出与盖度一致的变化趋势;群落个体密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不断提高,群落优势度则逐渐下降;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5)群落变化及演替为:秋茄+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白骨壤+秋茄群落→白骨壤群落。
卢群曾小康石俊慧陈里娥周凯雷安平昝启杰
关键词:演替群落动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