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日进

作品数:14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毒
  • 4篇百草枯
  • 3篇动脉
  • 3篇动脉血
  • 3篇药物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中毒预后
  • 3篇乳酸
  • 3篇乳酸值
  • 3篇体外
  • 3篇喹诺酮
  • 3篇喹诺酮类
  • 3篇喹诺酮类药
  • 3篇喹诺酮类药物
  • 3篇螺杆菌
  • 3篇耐药
  • 3篇静脉
  • 3篇急性百草枯
  • 2篇导管

机构

  • 10篇福建省立医院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作者

  • 14篇朱日进
  • 7篇陈锋
  • 6篇王晓萍
  • 5篇陈敏
  • 2篇柯俊
  • 2篇彭孝纬
  • 2篇陈敏
  • 1篇陈云欢
  • 1篇宋海洋
  • 1篇吴芳
  • 1篇傅丹
  • 1篇林庆明
  • 1篇陈玉凤

传媒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百草枯中毒流行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急性PQ中毒的预防和救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01~ 2012-12收住我院急救中心的132例急性PQ中毒病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病例的各种资料,并对流行病学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流行病学特点:急性PQ中毒患者占同期急性中毒患者31.4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性别分布:总体上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分布:20~ 40岁为高发年龄;经口服为主要中毒途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中治愈12例,好转55例,死亡65例,死亡率为49.24%.年龄、性别、接触毒物至就诊时间等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中毒剂量、入院时危重程度(24 h内APACHEⅡ评分)、受累脏器数目则与预后密切相关(P<0.001).结论 急性PQ中毒的机制及临床特征很复杂,分析急性PQ中毒的流行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针对性探讨PQ中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制定急性PQ中毒的预防和救治策略提供依据.
陈敏陈锋朱日进王晓萍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预后中毒途径中毒剂量危重程度
依托型急救中心E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
陈敏朱日进陈锋王晓萍
文献传递
地西泮及咪哒唑仑对ICU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镇静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哒唑仑及地西泮对镇静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ICU内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地西泮,观察组患者应用咪哒唑仑,比较分析2组患者镇静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哒唑仑的镇静效果更好,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极高。
朱日进
关键词:老年咪哒唑仑地西泮睡眠质量
幽门螺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耐药状况及机制
朱日进吴芳傅丹彭孝纬
早期动脉血乳酸值与6h乳酸清除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病程早期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值及6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的特点,探讨与AP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于福建省立医院急危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A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毒后28 d的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进行对照研究,判定入院初始动脉血Lac及6 h LCR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32例APP患者,年龄15 ~ 71岁,30岁(18岁)[M(IQR)];男性70例,女性62例;服毒剂量5 ~ 200 mL,20mL (37.25 mL) [M (IQR)];服毒至就诊时间4~ 312 h,6h (8.75h) [M(IQR)].经随访服毒后28 d死亡68例,存活64例,病死率51.51%.死亡组的服毒剂量明显高于存活组,服毒剂量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ROC曲线下面积为.86 (95% CI:0.80 ~ 0.92),截断值为27.5 mL,灵敏度75%,特异度85.9%,Youden指数0.609;死亡组的入院初始动脉Lac值、APACHEⅡ评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初始动脉血Lac值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 (95% CI:0.99 ~ 1.00),截断值为5.050,灵敏度98.5%,特异度100%,Youden指数0.985.死亡组的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6 h LCR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95% CI:0.97 ~ 1.00),截断值为17.28%,灵敏度100%,特异度97.1%,Youden指数0.971.结论 APP患者病程早期动脉血Lac值及6 h LCR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对预后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陈敏陈锋朱日进王晓萍宋海洋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百草枯中毒
福州地区胃蛋白酶原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胃蛋白酶原(PG)水平。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3 241例在医院体检中心检查的人员PG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差异。结果男性组PGⅠ、PGI/PGⅡ和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PG水平显著低于女性。结论在人群中普查PG水平,尤其是对有吸烟、饮酒、熬夜习惯的男性有重要的意义。
朱日进陈云欢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肿瘤标志物胃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急诊重病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于福建省立医院EICU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3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2线性趋势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统计和分析其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63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为147例,CRI发生率为10.79%,每1000导管日发生CRI3.05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46.94%)、革兰阳性球菌(40.14%)、真菌(12.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CRI危险因素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陈敏朱日进陈锋王晓萍柯俊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股静脉置管长期留置导管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幽门螺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耐药情况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分析幽门螺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体外耐药率及耐药机制。 方法: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幽门螺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的MIC(最低抑菌浓度)值,并对耐...
朱日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GYRA基因
文献传递
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内镜止血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周后再出血状况,并统计病因检测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00%,高于对照组的74. 00%(P <0. 01);治疗1周后,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为22. 00%,低于对照组的54. 00%(P <0. 01);病因检测状况主要有2种:一种是消化性溃疡,另外一种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组病因检测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出血状况,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日进
关键词:急诊内镜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型重症胰腺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型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高脂血症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则接受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浓度和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降钙素原、CRP、血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同样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高脂血症型重症胰腺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和炎性因子的浓度,缓解炎症,缩短治疗周期。
朱日进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