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玉林

作品数:42 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耐药
  • 15篇耐药性
  • 14篇儿童
  • 13篇葡萄球菌
  • 13篇球菌
  • 11篇耐甲氧西林
  • 11篇甲氧西林
  • 9篇金黄色葡萄球...
  • 9篇黄色葡萄球菌
  • 7篇耐甲氧西林金...
  • 5篇抗菌
  • 5篇肺炎
  • 4篇药物
  • 4篇药性分析
  • 4篇质粒介导
  • 4篇突变选择窗
  • 4篇耐药突变选择...
  • 4篇菌药
  • 4篇抗菌药
  • 4篇抗菌药物

机构

  • 3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安徽省细菌耐...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作者

  • 41篇朱玉林
  • 18篇李家斌
  • 14篇程君
  • 14篇叶英
  • 11篇胡立芬
  • 9篇丁圣刚
  • 6篇王亚亭
  • 6篇刘艳艳
  • 5篇熊玉玲
  • 4篇殷俊
  • 4篇高帆
  • 4篇潘亚超
  • 4篇张晓妮
  • 4篇杨海飞
  • 4篇夏小荣
  • 3篇卜笑松
  • 3篇李长春
  • 2篇王建
  • 2篇许夕海
  • 2篇周雪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安徽医学
  • 3篇江苏医药
  • 3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咳嗽患儿158例(慢性咳嗽组)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58例(急性支气管炎组),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记录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慢性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后咳嗽60例、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23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4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有2种以上病因的54例。两组患儿在发病季节、既往慢性咳嗽病史、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支气管炎组比较,慢性咳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比例、免疫球蛋白(Ig)E、IgE≥100 mIU/mL比例、IgA、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率较高,单核细胞百分比、CRP、降钙素原(PCT)较低(P<0.05)。既往慢性咳嗽病史、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IgE≥100 mIU/mL、IgA升高和MP-IgM阳性为慢性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与春季相比,夏季不易发生慢性咳嗽(P<0.05)。血清PCT水平升高为慢性咳嗽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既往慢性咳嗽病史、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和MP感染为儿童慢性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重视血常规、PCT及Ig等实验室指标对慢性咳嗽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
朱玉林高慧方露露丁圣刚
关键词:慢性咳嗽儿童
肺炎支原体P116基因FP2片段的免疫优势和细胞黏附活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P116基因FP2段的453 bp片段进行了克隆表达,探讨肺炎支原体P116蛋白对A549细胞的黏附性。方法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和肺炎支原体抗体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纯化的P116蛋白片段的免疫原性及效价。P116-FP2多克隆抗体和A549细胞黏附试验用免疫荧光评价肺炎支原体的黏附、黏附抑制。结果 P116-FP2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用该蛋白构建的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制备的P116-FP2抗体可阻断肺炎支原体黏附A549细胞。随着多克隆抗体效价的增加,肺炎支原体对A549细胞的黏附率明显降低。结论初步证明P116-FP2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P116-FP2多克隆抗体能够抑制肺炎支原体对A549细胞的黏附。
林康文志周畅李文丽吴焕武刘丹艳朱玉林王林定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A549细胞多克隆抗体
情景模拟教学法、VR技术联合BOPPPS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我国面临儿科医生严重缺乏的状况,培养合格的儿科医生,是现阶段儿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情景模拟教学、VR虚拟现实技术与BOPPPS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儿科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有助于高素质儿科医师的培养。
丁圣刚宫晨朱玉林王欣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儿科临床教学
儿童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儿童感染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现状和葡萄球菌盒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型分布及各基因型的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安徽地区2010年至2014年每年9月临床送检的儿童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进行耐药表型筛选。利用PCR扩增胱胡的方法收集MRCNS菌株。采用标准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MRCNS对16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对万古霉素表型耐药菌株采用菌谱分析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3版推荐的含6mg/L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琼脂稀释法进行鉴定,应用PCR检测其vgn基因,并对MRCNS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经表型筛选及舢mecA基因检测双重方法共收集MRCNS148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及少数其他类型MRCNS,所占比例分别为44.59%(66/148株)、25.68%(38/148株)、19.59%(29/148株)及10.14%(15/148株)。药敏分析显示MRCNS对青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达1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57%、97.98%、83.78%、79.05%、43.24%、35.81%、24.32%、8.78%、2.03%、0.68%。发现1株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其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MIC值为32.00mg/L和64.00mg/L,未检出vanA、vanB、vanCl、vanC2/3基因。148株MRCNS的SCCmec分型共有I~V5种型别,以Ⅲ型为主,Ⅳ型检出Ⅳa、ⅣC、Ⅳd3种亚型,并有较多的混合型存在。各基因型对多种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安徽地区儿童MRCNS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不敏感,具有多重耐药性,有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应予警惕。不同类型的MRCNS所携带的SCCmec型别不同,SCCmecm型�
熊玉玲夏小荣朱玉林李长春王亚亭
关键词:儿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基因型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从而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方法对2005—2008年收集的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L1、L2型耐药基因和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结果 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以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高达到42.16%,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29.41%、氯霉素27.45%、头孢他啶22.55%,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1.76%。10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L1基因阳性率76.47%,L2基因阳性率67.65%;其中L1和L2型基因共同阳性率56.86%;头孢他啶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均检测到L1和L2型基因。102株qnr X、qnr Y和qnr Z的阳性率都是100%。结论本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L1和L2酶检出率较高,喹诺酮耐药基因qnr阳性率达到100%,染色体上Qnr酶单独存在并不会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耐药。
胡立芬高丽萍陈曦沈为华朱玉林刘艳艳李家斌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QNR基因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连反应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I类整合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安徽省多家医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不动杆菌共167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方法确认碳青霉烯酶基因,用PCR扩增整合酶。结果34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耐药,34株中19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23株Ⅰ类整合酶阳性,未检测到OXA-24型酶,IMP、VIM、SIM型金属酶基因和Ⅱ,Ⅲ整合酶基因。发现2株新基因取得登录号FJ194460;FJ194494。23株Ⅰ整合酶阳性菌株有21株测出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构。结论安徽省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型酶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张晓妮高帆朱玉林殷俊程君叶英李家斌都鹏飞
关键词: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整合子
2018-2020年杭州地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监测及D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致病菌,其可产生多种侵袭性感染,严重者可侵及呼吸道、血液等多种部位,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1])。近年来,儿童中SA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感染率逐年增加^([2])。
熊玉玲岳美娜邵启民李冉朱玉林
关键词: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D试验
万古霉素单用及联合用药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防突变浓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在体外测定万古霉素单药及分别与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磷霉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防突变浓度(MPC),为优化抗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肉汤法富集浓度为10^10CFU/ml细菌,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上述各药单用及分别与万古霉素联用对10株临床分离MRSE的MPC,上述与万古霉素联用药物浓度为常规用药可以达到的血药浓度,均远低于各自对MRSE的MPC。结果万古霉素单药对上述10株MRSE的MPC为16或32mg/L;与利福平或左氧氟沙星联用时万古霉素的MPC为16或32mg/L,与磷霉素联用时万古霉素的MPC降为1~4mg/L。结论与磷霉素联用可以显著降低万古霉素对MRSE的MPC,从而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刘丽光朱玉林胡立芬程君程君叶英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联合用药防耐药突变浓度
黏质沙雷菌中AmpC酶的检测及药敏率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104株黏质沙雷菌中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疑产AmpC酶阳性菌株,并用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菌株。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依据CLSI 2010年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结果。结果 104株黏质沙雷菌在呼吸道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达59.6%;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病科等;头孢西丁纸片筛选法阳性率为39.4%,经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的有8株,阳性率为7.7%。产AmpC酶菌株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及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率较高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结论产AmpC酶黏质沙雷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产酶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氟喹喏酮类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杨海飞程君胡立芬刘艳艳潘亚超朱玉林李家斌
关键词:粘质沙雷菌AMPC酶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
抗菌素对杀白细胞素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兔的疗效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两种抗菌素对杀白细胞素基因阳性[PV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治疗效应。方法在兔背部埋入一个中空、多孔的高尔夫练习球建立兔组织笼模型后,将16只新西兰雌兔随机均分为A、B、C和D四组,分别予以注射PVL(+)MRSA、PVL(-)MRSA、ATCC43300和ATCC25923菌株。当组织笼内细菌浓度达到1×10~8 CFU/ml时,每组随机选2只兔子予万古霉素治疗(A1、B1、C1、D1组),另2只予利奈唑胺治疗(A2、B2、C2、D2组)。每只兔子治疗前、治疗期间每次给药前及治疗达药物浓度稳态后1~3 d测定组织笼内细菌浓度。结果治疗前、后,A2组细菌浓度低于A1组(F=10560.216,P<0.01),B2组细菌浓度低于B1组(F=29.105,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2组细菌浓度下降的幅度大于A1组(F=2052.739,P<0.01),B2组细菌浓度下降的幅度大于B1组(F=31.743,P<0.05)。而C1组与C2组(F=1.840,P>0.05)、D1组与D2组(F=1.468,P>0.05)间细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奈唑胺抗MRSA作用优于万古霉素,对PVL(+)MRSA导致的皮下软组织感染效果更明显。
朱玉林李惠春丁圣刚
关键词:利奈唑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