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万义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黄河
  • 3篇黄河内蒙古段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冲淤
  • 1篇蒸发
  • 1篇水面蒸发
  • 1篇水文
  • 1篇水文仪器
  • 1篇流速分布
  • 1篇河床
  • 1篇冲淤变化
  • 1篇冲淤演变
  • 1篇垂线流速
  • 1篇垂线流速分布
  • 1篇垂线平均流速

机构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作者

  • 4篇李万义
  • 3篇谢学东
  • 1篇王文海
  • 1篇李玉姣
  • 1篇易其海
  • 1篇赵慧聪
  • 1篇侯宝柱
  • 1篇张勇
  • 1篇赵惠聪
  • 1篇路秉惠

传媒

  • 2篇内蒙古水利
  • 2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河内蒙古段河床的历年冲淤演变及发展趋势
2007年
以黄河内蒙古段内4个内水文断面的资料,分析了河床的历年冲淤变化。
侯宝柱谢学东李万义赵慧聪张勇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段影响因素
黄河内蒙古段封冻期垂线流速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对黄河内蒙古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3个水文站整个封冻期盖面冰下垂线流速分布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封冻期常规测流采用的1点法、2点法、3点法计算垂线平均流速的误差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立封河段封冻时滞留在冰底的冰花,位于主流的部分在3~5天内消失,位于主流边的部分在15天左右消失,小流速或靠岸边的部分到封冻后期消失;②立封河段在封冻初期,最大垂线流速位置往往出现在相对水深0.6~0.8处。随着冰底粗糙度的减小和冰花的消失,最大垂线流速位置约40天后上移至相对水深0.4处,之后不再上移,各层的流速梯度随着冰底愈来愈光滑在逐渐变小;③从封冻初期到开河前,平封河段的最大垂线流速位置一直保持在相对水深0.4附近,但封冻初期、中期、后期的流速梯度各不相同,初期大,中期次之,后期变小;④封冻期有效水深在1.50~2.00m之间;⑤半深流速系数在封冻前期变幅较大,在封冻中、后期趋于稳定;⑥在封冻后的15天内,流量测次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天左右为宜;在封冻中、后期可根据水位的变化布置测次。
谢学东李万义赵惠聪王文海易其海路秉惠
关键词:垂线平均流速黄河
影响水面蒸发精度的因素被引量:8
1999年
水面蒸发的观测精度,不单单取决于观测方法的正确和精细,还会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蒸发观测场的遮挡率大小、观测场地及周围气候环境变化、观测场地下垫面植被高度、蒸发器的加水深度、降雪和降雨、蒸发器内水质及加换水的水温高低、蒸发器的制作材料、蒸发器的颜色以及安装方式等都或多或少对水面蒸发的观测精度产生影响。结合蒸发观测资料。
李万义
关键词:水面蒸发影响因素水文仪器
黄河内蒙古段各级洪水的河床冲淤变化
2006年
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站典型水文断面在各级洪水下的冲淤变化。通过对各级洪水过程在头道拐站典型水文断面河床冲淤变化的分析,寻求断面冲淤变化规律,进一步为水文测验、防洪、防凌及河道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谢学东李万义李玉姣
关键词:冲淤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