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万堡

作品数:2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境界
  • 3篇雅俗
  • 3篇雅俗论
  • 3篇人生境界
  • 3篇俗论
  • 3篇文化
  • 3篇流变论
  • 2篇心灵
  • 2篇心灵冲突
  • 2篇人生三境界
  • 2篇三境
  • 2篇诗歌
  • 2篇诗体
  • 2篇通俗
  • 2篇通俗性
  • 2篇文学
  • 1篇当代学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素质
  • 1篇东南互保

机构

  • 21篇汕尾职业技术...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22篇李万堡
  • 1篇陈醒芬
  • 1篇戴国芳

传媒

  • 8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文教资料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兵团教育学院...
  • 1篇科技资讯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珠海职业教育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鸿章的“格局”与“排满”
2017年
李鸿章"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虽有梁任公为其立传翻案,终未改"国贼"骂名,而身后六十年,"遗诗"横空出世,誉谤稍有改观。李氏于晚清排满驱虏声浪之中执国柄、占枢机,堪称"孤忠",又在时人多方鼓动之际,终不为贰臣,应是基于两千年儒家教化之根底。然李氏心底果无一丝民族愤懑,殊不可解,若其"遗诗"不伪,可谓补全李鸿章之面目。
李万堡戴国芳
关键词:东南互保
诗歌的音乐性及其文学性的支撑被引量:3
2008年
现代新诗已经变质。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应该具备其独有的语言模式,具备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诗之为歌,既要字正腔圆,又要通俗晓畅;既要抒情言志,又要凝练警拔;既要含蓄隽永,又要独创诗式,这才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学的基本特征。
李万堡
关键词:音乐性通俗性含蓄性独创性
论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诗性思维
2013年
一代国学宗师王国维以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传奇之人生彪炳青史。然而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言,王国维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诗学智慧建构了诗学境界论,建构了"古今之成大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之境界"。尽管古今中外先贤已然提出了种种振聋发聩的"三境界"理论,然而自王氏之论横空出世,遂关千古境界之口,因为王国维这三个境界积淀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诗学智慧,并已成为后嗣学人踽踽前行的生命坐标。
李万堡
关键词:人生三境界逻辑思维诗性思维诗体结构诗性智慧
“红颜祸水”论源于周人对商代的女性文化否定
2017年
"红颜祸水"论由来已久,但世人时而论及汉成帝与赵飞燕事,鲜及商周。《尚书》载牧野之战武王誓师有"牝鸡司晨"语,或为其源。代文化女性参政本为常事,然周人借助神秘歌谣以揭示商王朝妇人干政有违天道,时下乱象悉由此起,并以此周人昭示天下,商纣违逆天意,诏告天下并起讨逆。时以天道覆人道,人道当以德配天,"牝鸡司晨"逆天而动,此后红颜祸国论踵事增华,衍为历代帝王倾覆家国借口之一端。
李万堡
关键词:红颜祸水女性文化天人之际
普通话测试中的非技术性隐忧
2009年
普通话等级应充分具有客观性,但其过程又往往,主观性很强。在评分中影响客观化的因素一般不是测试员水平的,而是心理的、道德素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
李万堡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打通性教学”
2016年
古典诗歌无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抑或是《大学语文》的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个"隔"字,因此打通古今之"隔",提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则势在必行。而打通之手段应抓住雅俗意趣、文体特色、艺术借鉴、时代特征以及读写互动等几个方面,既有别于纯学术的阐释活动,又有别于纯鉴赏的审美活动,更有别于纯创作的艺术活动,而是三位一体的人文情怀教育活动。
李万堡
关键词:诗歌教学教学改革人文教学
论东坡体与“通、随、拗”
2010年
自东坡倚声以来,诤讼便应运而生,先是"句读不葺之诗"、"要非本色"、"子瞻词如诗",继之有"曲子缚不住者"、"超然乎尘俗之外",终至"豪放派开创者",由非到是,由排到捧。然而是非各家评述似乎都没有道出其然之所以,只有到了元好问才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性情",遗憾的是他又没有对此作明晰的阐释。而沿波讨源,此性情则生成于庄子的"天人合一"的物化境界和"朴素为美"、"法天贵真"的风格境界,这正是苏轼能在各领域都千古独标的根本所在。通观子瞻一生之经历与所有之遗墨,以"通、随、拗"三性诠释之当为恰切,即在艺术界限上,他擅打通,随物而不随时;在艺术追求上,他执拗己见,决不俯仰随人;在政治与生活中,他不擅变通,随事而不随时。
李万堡
关键词:东坡体庄子思想
寻找“美人”神韵——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审美文化考察被引量:1
2008年
《诗》之后,汉魏乐府多为歌谣,乐府之后诗歌逐渐走向了格律化、案头化,至唐宋词随燕乐兴而兴,至南宋又随燕乐衰而衰,此后文人填词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我国古典诗词衰颓之后,至"五四"新诗又矫枉过正,割断历史,抛弃了汉语汉字所独有的审美特质,于是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有人说20世纪是个"无诗的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当代歌词则紧紧抓住了诗歌的文学性、音乐性、民族性和大众性的审美特质,并善于从古典诗词中采得神韵,从民歌中集得灵气,真正是诗起八百年之衰,但其命运同词诞生时一样备受大众欢迎又倍受学界冷落,因而值此之际,很值得振臂一呼:"真诗在歌中!"
李万堡
关键词:乐府流变论雅俗论
一致百虑:“六艺”裂变诸子百家
2018年
诸子终归几家,诸家如何关联,又诸子理论渊源何自及如何界定"六艺"之性质等诸多问题,至今商榷不绝。前有庄子之"六艺说"、孟子之"政治说"振铎,后有西汉刘安"应世之急"接踵,然百代独领风骚者莫过于班固之"王官"说,延及清初章学诚与民国马一浮以"诸子出于六艺说"微澜动水。期间《易》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语当为揭橥此题管键。
李万堡陈醒芬
关键词:国学诸子百家
论晏殊忧乐冲突中的“知足境界”被引量:1
2011年
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晏殊,以诗闻名,以词行世.但历来褒贬俱存,或肯定其珠圆玉润、雍容华贵的艺术造诣.或否定其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就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圆融人生哲学,但这种圆融之中又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仿佛风雅不作。
李万堡
关键词:心灵冲突人生境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