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慧
- 作品数:51 被引量:2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徐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 走向分裂:从暗中斗争到公开论战——1960年代中苏关系研究之二被引量:12
- 2006年
- 1961年后期,为了将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二大采取了暗中斗争的方略,对定性为是集修正主义之大成的苏共新党纲不做公开直接的批判。其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共从维护阿尔巴尼亚党入手,开始着手与苏共进行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中苏关系缓和的局面结束。1962年新疆中国边民外逃苏联的伊塔事件、中苏在加勒比海危机和中印边界战争期间的外交较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对中苏关系性质的认识,影响了两党继续务实地寻求共同利益,求同存异,保持关系的基本稳定。特别是毛泽东把中共党内反省三年来政策失误时显露的否定“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倾向,当作是对赫鲁晓夫关于中共国内政策批评的呼应,进而重新检讨与苏关系问题,警惕国内外修正主义分子勾结起来进行颠覆活动。与此同时,国际左派队伍的形成使中共领导人认为,中共作为共运领导中心的条件已具备、时机也已成熟。中共做出了中苏两党矛盾已成为敌我性质、赫鲁晓夫已成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判断。毛泽东最终调整对苏方针的基调,改以妥协、让步、缓和关系为主为以主动进攻、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主。中共开始与苏共进行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大论战。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成为定局。
- 李丹慧
- 关键词:中苏大论战
-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九)
- 2013年
- 受访者:马法贤,山东省寿光县人,1926年5月出生,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78年5月离休。离休前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守备二师副师长。采访人: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丹慧、周娜、崔海智。时间:2012年11月20日。地点:上海市上海警备区第五干休所马老家中。
- 李丹慧周娜崔海智
- 关键词:战术演习军事专家中国军事合练
- 20世纪60年代美中央情报局对中苏关系的评估——对美国情报委员会最新解密档案的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美国最新解密的中央情报局20世纪60年代初、中和末期撰写的中苏关系评估报告,通过不同层面,较客观地分析了此阶段中苏关系的变化情况,较为准确地判断和预测了中苏关系的走向。但是,不同体制国家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对社会主义国家决策程序必要了解的不足,重视苏联动向的习惯,以及文革造成的中国国内局势的动乱,使得报告作者的理性考量也存在不少偏差,对中国方面的某些迹象缺乏敏感。
- 李丹慧
- 关键词:中苏关系
-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十二)
- 2015年
- 受访者:马法贤,山东省寿光县人,1926年5月出生,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78年5月离休。离休前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守备二师副师长。采访人: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丹慧、周娜、崔海智。时间:2014年6月12日。地点:上海市上海警备区第五干休所马老家中。赞军步兵团进攻实兵战术演习训练暨见闻(一)(1974.1—6)步兵团进攻实兵战术演习基本战术想定初步设想方案1974年1月27日,我们军专组向大使馆首席军事专家张延年同志提出了一个建议。
- 李丹慧周娜崔海智
- 关键词:战术演习步兵团
- 中苏关系与中国的援越抗美被引量:22
- 1998年
- 中苏关系与中国的援越抗美李丹慧本文对中国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对越南抗美战争的援助以及在此期间中越关系的微妙变化所做的考察,是放在中苏关系演变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其结果说明,毛泽东对苏联实力和目标的认识以及对苏外交战略和方针的调整,是中国观察国...
- 李丹慧
- 关键词:中苏关系中国领导人援越抗美中越关系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
- 打开中美关系进程中的周恩来——来自尼克松外交档案的新证据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主要依据的材料为美国新解密的尼克松外交档案文件:基辛格、尼克松与周恩来会谈记录。1971年至1972年,中美双方相继举行了高层会谈和峰会,为实现两国关系和解做准备。周恩来几乎参加了所有与美方的会谈,双方探讨的内容广泛而透彻,就台湾、印支问题,以及与苏联、印度、日本关系问题达成了不少共识、默契,乃至合作意向。在会谈中,双方互相"出牌",周恩来以总统连任、日本威胁、访华成果等牌回应基辛格的台湾、中国入联等牌。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台独,以及日本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关系等问题上,周可以说是步步紧逼,要求获得美方符合中方原则的明确承诺。周并巧妙地向美方通报英国政府此时所表示的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一方面促美在台问题上做出让步,一方面为公报的用词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此同时,周对美国从台湾撤军后日军进驻台湾问题及苏日关系问题非常敏感,反复要求美方就阻止日军进入台湾做出承诺,甚至主张美军暂留台湾,以防日军进入。在印支问题上,周除了帮助越南促美让步外,还不得不从美国方面了解越美和谈的进展情况,反映了中越关系裂痕的加深。美方在越美和谈中的让步,显示出周所作说服工作的效应,但由于此让步发生在基辛格两次访华之间,即令敏感的越南人生出中美拿越南做交易的疑虑。中方一方面强调美中都不应向外国派驻军队的立场,一方面又为越南不从柬埔寨撤军辩解,实际陷入到撤军问题上双重标准之嫌的尴尬之中。另外,基辛格并明确表示不要求中国停止援越,周则承诺不派地面作战部队入越。双方一方面在印巴关系和南亚问题上确立合作对抗苏印的具体步骤,一方面又小心谨慎地回避两国结成反苏政治联盟的问题,避免遭人诟病,反映了中方无法摆脱的革命与务实,即外�
- 李丹慧
- 关键词:周恩来
-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七)
- 2012年
- 受访者:马法贤,山东省寿光县人,1926年5月出生,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78年5月离休。离休前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守备二师副师长。采访人: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丹慧、周娜、崔海智。
- 李丹慧周娜崔海智
- 关键词:战术演习野营训练外训
-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解决印支问题方针再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奠边府战役中期,越南人民军实际已筋疲力尽,一度希望退至中国边境,由中国军队代其继续作战。美国的东南亚政策随中国援越抗法行动的变化而调整,美国无意直接军事卷入战争,而以建立东南亚集体防御联盟为主要目标。中国看出美国不可能大举干涉印支战争,故将解决印支问题的核心目标从防止美国扩大战争转变为阻止美国以搞军事基地、军事同盟为手段插足印支。中国通过妥协换取了日内瓦协议的签订。协议约束了美国的行为,也约束了中越结盟的可能,中立的老、柬成为美英法与中国冷战对峙的缓冲垫。
- 李丹慧
- 关键词:冷战抗法战争
-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八)
- 2012年
- 受访者:马法贤,山东省寿光县人,1926年5月出生,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78年5月离休。离休前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守备二师副师长。采访人: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丹慧、周娜、崔海智。时间:2012年5月16日。地点:上海市上海警备区第五干休所马老家中。
- 李丹慧周娜崔海智
- 关键词:战术演习军事专家中国军事
- 中苏分裂与中日两党反修“同盟”——1960—1965年中共与东亚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之一被引量:2
- 2019年
- 1960年代初中期,在中苏两党分裂的过程中,中共能够在一个阶段中争取到宫本显治领导的日共积极主动地站到自己一边,同中日两党拥有共同的反帝反修目标、共同的利益,以及日共与苏共在路线纲领上的分歧、苏共对日共内部事务的干涉密切相关。在1960—1963年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阶段,中日两党首次密切配合,抵制"三国条约"。其后,日共在国际共运意识形态大论战中支持中共的态度进一步明朗化。1964年中苏两党分裂成为定局,毛泽东调整中国的外交战略,扩大反美统一战线,建立反修统一战线。中日两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相互支持,关系进入到最佳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反修同盟的关系。1965年在新执政的苏共领导集团暂未调整其对日共的方针时,中日两党以共同抵制莫斯科三月会议的姿态,揭开新一年对苏斗争的序幕。不过,日共对独立自主立场的坚持,以及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即将来临,预示了中日两党关系走向疏离的前景,几个因素开始影响两党日后对亲近还是疏远的选择。在中苏分裂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党的诉求逻辑实际存在差异,而影响两党关系的深层次原因,仍然是国际共运党际关系结构失衡的问题。
- 李丹慧
- 关键词:中苏分裂日本共产党苏联共产党党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