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乐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入侵
  • 2篇种群
  • 2篇种群结构
  • 2篇外来种
  • 2篇黑荆
  • 2篇黑荆树
  • 1篇点格局分析
  • 1篇入侵性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学
  • 1篇水青冈
  • 1篇群落
  • 1篇亮叶水青冈
  • 1篇百山祖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温州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丁炳扬
  • 3篇李乐
  • 2篇骆争荣
  • 1篇杨旭
  • 1篇胡志勇
  • 1篇李琼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百山祖亮叶水青冈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被引量:15
2012年
为阐明百山祖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的种群结构与格局的形成原因,掌握种群数量动态及发展趋势,在百山祖北坡建立1个5 hm2(250 m×200 m)固定样地,将样地划分成2 000个5 m×5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获得野外资料。对亮叶水青冈种群进行统计,绘制径级结构图,发现立木级1级和2级所占比例仅为4%,第4~9级处于峰值,表明种群内成熟个体数量所占比例最大(80%),种群处于成熟阶段,第10~14级则属于衰退级别,它们所占的比例并不大(13%);应用聚集强度指数(K)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亮叶水青冈除在小树期K=0.588较大外,其余K值在幼苗、中树,大树期分别为0.029,0.588,0.169,均较小。结果表明:亮叶水青冈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幼苗、中树和大树阶段均为集群分布,聚集强度逐级降低,小树呈随机分布。分析认为,亮叶水青冈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群落生境、亮叶水青冈生物学特性以及自然干扰等。
陈小荣李乐夏家天杨旭王伟丁炳扬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亮叶水青冈种群结构百山祖
温州地区黑荆树的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黑荆树被认为是一种恶性入侵种,已在世界许多地方入侵以后造成严重生态后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比较广的分布,但国内一直缺少对其在中国的入侵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本研究调查了温州地区10个黑荆树群落,对其中胸径大于1cm的个体进行了鉴定、测量和定位,重点分析了其中4个群落中黑荆树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黑荆树的种群动态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更新较差且幼苗萌发后受草本层盖度影响较大。由于黑荆树更新依赖于林窗的出现,并受到种子扩散的限制,黑荆树的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黑荆树种群受到Janzen-Connell效应的制约,幼苗很难在母树周围实现更新,所以就空间资源利用上来说黑荆树入侵不会形成纯林。总的来说,黑荆树对本地演替高级阶段群落的入侵性并不高,对这类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破坏能力也有限。
蔡延(马奔)骆争荣李乐邹望好丁炳扬
关键词:黑荆树外来种点格局分析种群结构入侵性
温州地区黑荆树入侵群落的竞争与动态被引量:6
2009年
黑荆树作为一种入侵植物在国外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被作为经济植物引入我国以后,目前在很多地区也形成了黑荆树天然更新林。但至今其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的研究仍然很少。以温州地区6个黑荆树群落为样本,对黑荆树和其它树种的竞争强度、空间关系和群落中物种的相互替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黑荆树在群落竞争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势;(2)黑荆树与其它物种在空间上基本是独立的,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强度比较弱,并不能造成明显的竞争性死亡;(3)除马尾松外各群落中物种都维持较高的自我替代,但是在PY04、CN02和RN01群落未来黑荆树仍可能替代其它物种变成主要优势种,而由于其存在幼苗更新困难这种优势不会长久;(4)黑荆树的入侵风险不高,保持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有效地防止黑荆树成为优势物种,因此今后要尽力维持本地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李乐骆争荣李琼胡志勇丁炳扬
关键词:黑荆树外来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