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楠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天牛
  • 6篇松褐天牛
  • 6篇褐天牛
  • 4篇松材
  • 4篇松材线虫
  • 4篇松材线虫病
  • 4篇松天牛
  • 3篇野外
  • 3篇引诱
  • 3篇引诱剂
  • 3篇诱芯
  • 3篇松墨天牛
  • 2篇诱捕
  • 2篇脱脂棉
  • 2篇剪取
  • 1篇驯化
  • 1篇有效期
  • 1篇诱捕器
  • 1篇幼虫
  • 1篇生物学

机构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美国农业部

作者

  • 9篇张飞萍
  • 9篇李俊楠
  • 4篇吴松青
  • 1篇陈龙
  • 1篇王保德
  • 1篇胡霞
  • 1篇黄晨燕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松墨天牛诱捕器空间位置的野外对比试验被引量:43
2014年
为建立科学的林间应用技术,于2013年5-8月在福建省连江县马尾松林中,选用APF-Ⅰ型诱剂,研究了诱捕器空间设置方式对松墨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布设高度和坡位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诱捕器布设高度的增加,对松墨天牛的诱捕量逐渐增多,布设在3 m高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0 m的多,布设在山腰和山顶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比布设在山脚的多;尽管布设在林内开阔和郁闭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未表现显著差异,但不论松墨天牛雌虫、雄虫还是雌雄总数,布设在开阔处的诱捕器的诱捕量均大于布设在郁闭处的。因此,在APF-Ⅰ型诱剂的应用实践中,选择将诱捕器布设在山腰、山顶或林内开阔处,在便于野外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诱捕器的布设高度。
陈龙林强李俊楠王保德张飞萍
关键词:松墨天牛诱捕器松材线虫病
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昆虫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少量脱脂棉放入PA/PE共挤膜袋中(膜厚度30~200微米),并在袋两侧各剪取1~15个直径为0.5厘米的孔,然后加入20~...
张飞萍李俊楠
文献传递
松墨天牛幼虫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6
2018年
为揭示松墨天牛幼虫肠道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结合刚果红法筛选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共获得154株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的8个菌属、10个菌种.其中噬纤维细菌科细菌Siphonobacter aquaeclarae表现为最优势纤维素降解菌,占肠道纤维素降解细菌群落的31.8%,其次为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占20.1%,其它依次为芽孢杆菌(Bacillus),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鞘脂菌(Sphingobium),丛毛单孢菌(Comamonas)和黄色单胞菌(Lysobacter).
胡霞傅慧静李俊楠林中平张飞萍
关键词:松墨天牛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细菌鉴定
松天牛小首螨的研究Ⅲ.携播特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对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致死作用的微型携播螨类,研究阐明该螨的携播特性可为深入理解其生境适应性、评价其应用潜能和建立科学的野外应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行为观察、模拟试验和野外诱捕调查,研究松天牛小首螨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表的分布规律,在松褐天牛成虫取食、产卵和共饲养等过程中的携播规律以及林间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天牛小首螨的情况。【结果】松天牛小首螨以雌成螨为携播螨态,主动转移聚集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腹面沟缝处,雌、雄天牛均以后胸腹面携螨数量显著最多。在携螨天牛取食过程中,1 h内每头雌、雄天牛分别平均传播3.0、2.9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松枝上。在携螨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过程中,平均每产1粒卵可传播6.5头松天牛小首螨到天牛产卵部位。松天牛小首螨可在不同松褐天牛成虫个体间相互传播,当携螨天牛与未携螨天牛共饲养2天后,平均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39.3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未携螨天牛体上,传播率为8.1%,共饲养10天后则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192.2头松天牛小首螨,传播率达38.5%。在不同天牛共饲养组合中,携螨雄天牛向未携螨雌天牛传播松天牛小首螨的数量和传播率均显著最高。在松天牛小首螨自然栖息林分内的松褐天牛成虫携螨率为55.0%,其中雌、雄天牛的携螨率分别为61.6%和39.2%,雌天牛显著高于雄天牛,平均每头雌、雄天牛分别携螨291.4、247.3头,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松天牛小首螨以雌成螨附着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腹面,通过在不同天牛成虫个体间传播、天牛的取食和产卵等行为传播扩散和繁殖扩张种群。该螨的这一携播特性既是其种群生境适应性的体现,也说明其具有较强的生物防治应用潜能。在未来林间应用中,可通过在松褐天牛成�
李俊楠陈润恺付煜蔡梦玲黄炳荣徐云吴松青吴松青
关键词:松褐天牛携播松材线虫病
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芯的包装方法
本发明针对现有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芯需要低温保存的缺陷,提供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芯的包装方法。具体为:采用PA/PE共挤膜密封包装,或采用PA/EVOH/PA/PE共挤膜密封包装,或采用PE/PVDC/PE共挤膜密封...
张飞萍李俊楠
文献传递
松天牛小首螨对极端温度耐受性的驯化效应及低温存储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近年发现的首个能够寄生致死松墨天牛卵的一个螨类新种,研究该螨对极端温度耐受性的驯化效应和低温存储条件,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该螨的潜在地理分布或应用区域,并为该螨的规模化运输和存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温度条件驯化后,测定松天牛小首螨暴露在极端温度下的存活率,同时比较不同低温条件下存储的松天牛小首螨膨腹体涌出的成螨数量,以及存储的雌成螨的生存情况。【结果】高温驯化可显著提高雌成螨高温暴露存活率,其中30℃36 h驯化后的存活率提高了1.26倍;低温驯化可显著提高雌成螨极端低温暴露存活率,其中10℃96 h、10℃120 h驯化后的存活率分别提高了2.08和2.13倍。以膨腹体为存储对象,低温存储后涌出成螨的数量随着存储时间延长而逐渐显著减少;以雌成螨为存储对象,在10℃条件下存储30 d,存活率为65.10%,在4℃条件下存储30 d,存活率达84.21%。【结论】松天牛小首螨具有很强的温度适应性,短期温度驯化即可大幅提升其对极端温度的耐受性。膨腹体适合作为该螨短期低温存储对象,雌成螨则适合作为中长期低温存储对象。
朱禹臻黄晨燕李俊楠付煜吴松青张飞萍
关键词:松墨天牛驯化
松天牛小首螨的研究Ⅱ.雌成螨的移动和趋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移动能力和趋性,为科学评价其生物防治潜能,建立野外保护利用方法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显微摄录、行为测定和控制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雌成螨的平移能力、垂直趋向性、上行能力、对光照和松褐天牛成虫及卵的趋向性。【结果】雌成螨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水平方向上,0~8天龄雌成螨的平均移动速度为2.17 cm·min^(-1),其中以0天龄的移动速度最快,达2.63 cm·min^(-1),8天龄的移动速度最慢,为1.32 cm·min^(-1),其移动速度随日龄增长显著下降;在垂直方向上,雌成螨具有显著的上行习性,1~3 h内上行的个体数量是下行的9.7倍;在野外毛竹秆基部放螨1~3天后,上行到5、7、8和9 m及以上高度的雌成螨分别占放螨总量的26.75%~41.75%、18.15%~31.35%、12.00%~26.95%和7.30%~20.75%。同时,雌成螨对光照、松褐天牛卵和雌、雄成虫均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在400~2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其对光照区域的趋向选择率是遮光区域的8.1倍;在松褐天牛诱源和空白对照均光照、均遮光或松褐天牛诱源光照且空白对照遮光等条件下,雌成螨对松褐天牛卵或雌、雄成虫的趋向选择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空白对照。【结论】松天牛小首螨雌成螨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显著的上行习性、趋光性与寄主趋向性,这些习性有利于该螨在野外高效搜索寄生松褐天牛卵,或聚集到松褐天牛成虫体表携播,表现出较强的生防应用潜能。在未来生物防治实践中,可以考虑利用黑色容器封装该螨膨腹体,并在松树树干基部释放。
李俊楠陈润恺付煜蔡梦玲黄炳荣徐云吴松青吴松青
关键词:趋性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
松天牛小首螨的研究Ⅰ.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的对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和致死作用的微型螨类,研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利用该螨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显微观察和控制性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行为习性、寄生率、发育历期、繁殖力和寿命等。【结果】松天牛小首螨属携播螨类,成螨附着在松褐天牛成虫胸腹部,在天牛产卵时沿产卵器爬行到刻槽中寄生天牛卵。该螨营两性生殖,雌成螨寄生天牛卵后腹部膨大形成膨腹体,若螨在母体膨腹体内完成发育,成螨自膨腹体胎生,1个膨腹体通常只产1~2头雄螨,其余均为雌螨。雄成螨先自膨腹体爬出并停留在旁,雌成螨自膨腹体爬出后即寻找雄成螨交尾,交尾过程持续3~6 s。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0.85%,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卵均干瘪、死亡。温度对该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膨腹体大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育历期和雌成螨寿命均显著缩短。该螨在17℃下的平均发育历期为6.9天,在33℃下为2.2天,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0.44±0.09)℃,有效积温为(46.28±0.28)d·℃;雌成螨在15℃下的平均寿命为70.3天,在30℃下为10.7天;雌螨膨腹体体积在21℃下为1.54 mm 3,在17℃下为0.72 mm 3。松天牛小首螨在25℃下平均每雌可产71.2头后代,最少14头,最多139头。该螨繁殖力与母体膨腹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当膨腹体体积小于1.0 mm 3时,平均每雌可产后代32.2头,但当膨腹体体积大于3.0 mm 3时,则平均每雌可产后代110.9头。【结论】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寄生和致死率高,发育速度快、繁殖力强、易于人工扩繁和传播扩散,是极具应用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
李俊楠朱禹臻陈润恺付煜蔡梦玲黄炳荣徐云吴松青张飞萍
关键词: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生物学特性
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昆虫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松褐天牛成虫引诱剂诱芯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少量脱脂棉放入PA/PE共挤膜袋中(膜厚度30~200微米),并在袋两侧各剪取1~15个直径为0.5厘米的孔,然后加入20~...
张飞萍李俊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