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冀宏
-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英汉色彩词修辞用法赏析及互译被引量:1
- 2005年
- 在任何语言的词汇中,色彩词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巧妙运用色彩词可取得独特而奇妙的修辞效果。文章通过赏析典型例句探讨英汉色彩词的修辞用法,并研究色彩词语的英汉互译,概括出在翻译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四种基本译法。
- 李冀宏
- 关键词:色彩词修辞用法翻译方法
- 认知域与名词的可数性被引量:13
- 2008年
-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对每一事体的认知都是以认知域为背景或基体的,而传统语言学中的一个基本信条是名词在概念上是不可定义的。认知语法的奠基者Langacker对此观点提出置疑。他认为从概念上理解,名词标示事物。名词可数性的判断在于其勾画出的子域是否被识解为例示辖域中述义范围内的有界性(bounded)。除此之外,它们的区别还可以从同质性(homogeneity),可收缩性(contractibility)及可复制性(replicability)三个方面阐释。
- 李冀宏杨玉娟
- 关键词:认知域名词可数性
- 论合作原则的违反及其语用效果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以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为依据,讨论学前儿童在会话和修辞中的合作原则的现象,分析了无意识违反和有意识违反两种方式及其对理解合作原则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的意义。
- 覃丽李冀宏
- 关键词:会话含义违反语用效果
- 隐喻转喻下“心”词语语义的生成与演变被引量:2
- 2008年
-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而非简单的装饰性的辞藻。本文借英汉语料库中"心"类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隐喻转喻的强大认知能力。
- 严婷李冀宏
- 关键词:隐喻转喻词义
- 英语中借自汉语的外来词
- 2002年
- 词语的借用是扩大、丰富语言词汇的重要方式。这有如贸易,既有"进口",亦有"出口",本文探讨英语借自汉语的外来词,论及其借用的类型、方式及特点。
- 李冀宏
- 关键词:外来词借用英语汉语
- “香格里拉”背后的故事——谈谈地名的语言经济效用
- 2006年
- 本文从“香格里拉”一词谈起,探讨该虚构地名的来源和用途,并推而广之,以语言经济学的观点透视地名产生、更改可能带来经济价值的语言文化现象。
- 李冀宏
- 关键词:地名
- 英汉基本色彩词国俗语义对比与跨文化交际被引量:5
- 2007年
- 文章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红、黑、白三个色彩词国俗语义的异同及原因,并通过考察分析英汉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基本色彩词的一些实例,指出基本色彩词的理解和应用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影响,其正确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效果或成败。
- 李冀宏文珊
- 关键词:国俗语义跨文化交际
- 一部奇异的乌托邦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评析被引量:1
- 2008年
- 一
"乌托邦"(utopia)一词为英国政治家和作家托马斯·莫尔所首用,出自他用拉丁文写的描绘理想社会的同名作品;乌托邦小说指的是描绘现实中并不存在而由作家虚构的理想社会的小说.出于对现存不合理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不少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对构想和描绘理想社会颇感兴趣,在其身后留下了一长串的乌托邦小说.在西方,最早的乌托邦小说可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我国,则以晋朝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最为著名.……
- 李冀宏张喜华
- 关键词:《消失的地平线》希尔顿乌托邦小说
- 英汉类比构词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类比是语言创造的原则;类比构词是英汉语言中共存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十分灵便,富有衍生力的构词法,它运用频繁,新词不断涌现,颇为引人注目。本文以大量例词,从不同角度探讨、比较该构词法,分析其在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 李冀宏
- 关键词:类比构词英语汉语
- 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被引量:3
- 2006年
- 要正确译出英汉语中大量与基本色彩有关的词语,关键是准确把握这些色彩词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英汉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了色彩词语翻译的一般规律并概括出四种基本译法。
- 文珊李冀宏
- 关键词:基本色彩词文化内涵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