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勐

作品数:65 被引量:247H指数:7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手术
  • 9篇血管
  • 9篇颅内
  • 8篇血肿
  • 8篇外科
  • 7篇肿瘤
  • 7篇颅脑
  • 6篇细胞
  • 6篇膜下
  • 6篇出血
  • 5篇动脉瘤
  • 5篇引流
  • 5篇切除
  • 5篇外伤
  • 5篇微血管
  • 5篇脑损伤
  • 5篇胶质
  • 5篇3D打印
  • 4篇硬膜
  • 4篇神经外科

机构

  • 63篇滨州医学院附...
  • 4篇滨州医学院
  • 2篇南华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市人民医...

作者

  • 64篇李勐
  • 39篇李泽福
  • 25篇李建民
  • 18篇隋德华
  • 12篇徐军
  • 12篇刘永良
  • 9篇刘鹏飞
  • 9篇孙雷涛
  • 9篇张文生
  • 8篇李珍珠
  • 8篇马立新
  • 7篇赵学林
  • 7篇邵伟
  • 6篇杜洪澎
  • 5篇王波
  • 5篇王晖
  • 4篇徐文虎
  • 3篇赵玉红
  • 3篇杜德勇
  • 3篇张晓丽

传媒

  • 10篇滨州医学院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神...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月收录的TCD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相关文献,筛选后提取文献的一般信息和诊断参数信息。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提供的QUADAS-2风险评估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Stata13.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55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文献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DOR)间均存在异质性。研究设计类型、TCD检验标准这2个因素可能为异质性的来源(P〈O.05)。Meta分析结果显示汇总灵敏度为0.88(95%CI:0.84-0.91)、特异度为0.93(95%CI:0.91-0.95)、阳性似然比为12.93(95%CI:9.90-16.90)、阴性似然比为0.13(95%CI:0.09-0.17)、诊断评分(SCORE)为4.63(95%CI:4.32-4.94),DOR为102.64(95%CI:75.44-139.65);SROC的AUC为0.96(95%CI:0.94-0.98);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文献后的各诊断参数的95%CI与原数据有较大部分重叠。结论TCD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此疾病的诊断筛查。
李承龙马立新李勐韩新宇李泽福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大脑中动脉狭窄META分析
显微镜下和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维普网、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查找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4月1日。对所检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后,以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0篇文献,研究对象共计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安全性方面:与显微镜相比,内镜组的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50,95%CI:0.530~0.800,P=-0.000);术后面瘫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80,95%CI:0.360~0.930,P=0.020)。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听力障碍、颅内感染等方面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2)疗效性方面:与显微镜相比,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预后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10,95%CI:1.060~1.160,P=0.0001;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00,95%CI:0.020-0.530,P=0.007)。结论与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且安全性更高。
李承龙李泽福李勐刘永良刘鹏飞邵伟李珍珠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镜显微血管减压术META分析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探讨应用敏感、安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从而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降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病死率。方法对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5月一2012年12月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5例患者,采取单人单间隔离、严格消毒,根据脑脊液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菌药物;颅内感染确诊后及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并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安全抗菌药物进行鞘内注射;给予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每3d进行1次脑脊液培养,监测脑脊液细菌种类及药敏变化等措施。结果5例患者按疗效评定标准及细菌学评定标准,治愈4例,好转1例;好转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阴性,脑脊液常规示有核细胞总数约20×10^6/L;脑脊液生化示糖正常,蛋白约0.55g/L;5例患者随访6~24个月,预后良好。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重在预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早期诊断、及时放置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注射敏感安全抗菌药物、联合静脉用药,能有效防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交叉感染,提高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治愈率,降低致死率。
张文生李勐李泽福孙雷涛李珍珠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多药耐药
MUC1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MUC1蛋白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人垂体腺瘤标本86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4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44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检测标本MUCl蛋白的表达;术前取患者外周全血40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s),将DCs分为MUCl组、5μg/mLpolyI:C组、25μg,mLpolyI:C组、50μg/mLpolyI:C组、脂多糖(LPS)组、对照组,分别加入100μL 50μg/mL MUCl、5μg/mL polyI:C、25μg/mLpoly I:C、50μg/mLpolyI:C、50μg/mLLPS和100μL溶剂,培养48h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的浓度;将DCs分为PBS对照组、polyI:C组、MUC1+polyI:C组,分别加入100μL PBS、50μg,mLpolyI:C、50μG/mLMUCl+50μg/mL polyI:C,培养48h后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CD40、CD80、CD83、CD14、组织相容性基因位点抗原DR(HLA—DRl的表达;C57BL/6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UCl组、MUCl+polyI:C、PBS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在第1、15天皮下注射1mL50汕卧nLMUCl抗原、50μg/mL CMUCl抗原+50μg/mLpolyI:C和PBS。注射后7d取各组小鼠脾细胞(CTL)加入到体外培养的小鼠垂体瘤细胞AtT20中,D-乳酸脱氢酶fD.LDH)释放试剂盒检测各组CTL的杀伤活性。结果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UCl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4%(38/421、20.5%(9/44),MUCl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2.0353±0.0359)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0.3488±0.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0.05);ELISA检测显示MUCl组、5μg/mLpolyI:C组、25μg/mL polyI:C组、50μg/mLpolyI:C组DCs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均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马立新刘志慧隋德华徐文虎王波邢海龙李勐李泽福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腺瘤MUC1蛋白树突状细胞
弹簧圈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9年
手术治疗是有症状或复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eSDH)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治愈。然而,对于高龄、脑萎缩、术后颅内积气及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即使经多次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的概率仍然较高。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弹簧圈栓塞脑膜中动脉联合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治疗1例外伤后复发的eSDH患者,术后1个月CT显示血肿体积减小,无复发。
王超徐超李勐李泽福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弹簧圈栓塞文献复习抗血小板聚集
TLR2与胶质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胶质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迫切需要开发更加精确、高效、持久的抗肿瘤新策略。免疫性治疗是一种比较前沿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细胞,而寻找可靠的治疗靶点是胶质瘤免疫治疗的关键。Toll样受体2(TLR2)属于I型跨膜受体及病原体模式识别受体,在多种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性、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TLR2表达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TLR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意义,以期为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李承龙马立新耿鑫李勐李泽福
关键词:TOLL样受体2神经胶质瘤靶向治疗
支架置入术对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已经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多项研究证实支架对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该文从支架本身、载瘤动脉、支架置入操作和支架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对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综述。
王超李勐李泽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星形细胞瘤中Y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联系
2022年
目的探寻Yes相关蛋白1(YAP1)和β-联蛋白(β-catenin)在Ⅰ~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确诊且有完整病理检查资料的52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Y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52例星形细胞瘤中Y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中Y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Ⅲ~Ⅳ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1和β-catenin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主要受肿瘤大小、级别的影响,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553,P<0.05);二者共同表达可缩减患者生存期。结论YAP1和β-catenin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随肿瘤级别增高而增强,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赵玉红邵伟吴淑华李勐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表达
术中B超在颅内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颅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对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在颅脑手术开颅后,手术过程中指导手术入路、皮层进入点、明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切除病变。对术中急性脑膨出,尤其是颅脑损伤疑有多发性及迟发性颅内血肿者实行术中B超检查,迅速判断出血部位,指导及时有效手术治疗。结果 B超辅助下手术32例。胶质瘤8例,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寄生虫病2例,脑膜瘤1例,血肿15例。B超引导下血肿清除术15例,经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切除病变17例。术中颅内病变定位准确,无需探查,病变切除彻底,脑组织损伤轻微,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结论术中B超对于囊性或边界清楚的颅内病变以及功能区病变,具有明显的无创伤定位优势,对指导颅内病变的手术很有价值。术中B超对多发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能迅速、准确定位,对明确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指导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李勐马立新李建民李泽福隋德华王波
关键词:颅脑肿瘤术中超声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素受体(ET_A/ET_B)不平衡表达在大鼠基底动脉痉挛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各层中内皮素受体(ETA/ETB)的表达水平变化在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二次注入枕大池建立SAH后CVS模型,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动态检测ETA/ET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SAH模型组基底动脉截面积在2d开始下降,到3d时到达最低,以后逐渐恢复至正常。免疫荧光显示SAH后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层中ETA受体蛋白表达在2d开始增多,3d达高峰,持续到14d,而ETB受体蛋白3d时内皮细胞层中表达显著增多,7d时平滑肌细胞层中表达达高峰,持续到14d。结论两种ETA/ETB受体的差异性表达在SAH后CVS中起重要作用。ETB受体亚型在脑血管各层中具体表达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孙雷涛宋锦宁杜洪澎王晓红李勐李泽福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动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