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病
  • 12篇冠心病
  • 8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介入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蛋白
  • 4篇动脉介入
  • 4篇心肌
  • 4篇心绞痛
  • 4篇血清
  • 4篇他汀
  • 4篇综合征
  • 4篇老年
  • 4篇急性冠脉
  • 4篇急性冠脉综合...
  • 4篇绞痛
  • 4篇冠脉
  • 4篇冠脉综合征

机构

  • 29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开封市中心医...

作者

  • 29篇李华
  • 6篇杨守忠
  • 5篇毛绍芬
  • 5篇李玉东
  • 5篇冯文化
  • 4篇卫金梅
  • 4篇柴志勇
  • 3篇李慧
  • 2篇梁军
  • 2篇李纲
  • 1篇王枫岭
  • 1篇范泽旭
  • 1篇陈宁
  • 1篇高建步
  • 1篇张钊
  • 1篇杨宏辉
  • 1篇闫学文

传媒

  • 5篇医学信息(西...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七届全国老...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死亡、致残、丧失工作能力和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构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更是威胁...
李炳臣李华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UAP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顿服,对照组饮食控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血脂及CRP的变化,分析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R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提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李华杨守忠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
卡维地洛对慢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重症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或)硝酸酯类药物,卡维地洛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后壁厚度(LVP)、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卡维地洛组与对照组相比,HR明显减慢,LVP、IVS厚度明显减小,LVEDD、LVESD明显减小,LVEF明显增加。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重症心力衰竭6个月后,具有逆转左室重构和改善心功能的有益作用。
李华
关键词:卡维地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体会
2005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例AMI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PCI术。梗死相关血管(12支血管):前降支5例(41.7%),右冠状动脉7例(58.3%)。TIMI血流:0级12例。结果12例患者手术成功,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死亡。12例患者置入13个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直接PTCA及原发性置入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
柴志勇杨守忠李纲毛绍芬李华冯文化李玉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5例,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者介入术前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CRP、ICAM-1、IL-10炎症因子,比较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RP、ICAM-1、IL-10炎症因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冠心病患者各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基础内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观察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李华
关键词:介入手术血管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通心络胶囊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李华杨守忠柴志勇李慧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介入再狭窄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并分别接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Vlves/ml、Vlved/ml、LVEF/%和活性节段数等临床治疗均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具有准确性高、成本低、创伤小等显著的优势,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华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李华冯文化
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5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一次顿服,每月门诊随访,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并观察6个月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心功能、LVEF、LVEDVI、LVESVI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李华卫金梅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心力衰竭
认知行为疗法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按照入院序号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和分层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创面恢复状况、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周后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t=10.766,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5.949,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2.922,5.035;P<0.05),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t=4.064,P<0.05)。观察组干预后3d、1周及2周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65.111,690.999;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心理领域、生活领域及社会领域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782,4.396,4.2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χ^(2)=5.005,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促进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改善其心理状态水平及疼痛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烧伤后的生活质量。
杜彩凤李华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疼痛管理心理状态疼痛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