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质
  • 3篇地质资料
  • 2篇地震
  • 2篇地质工作
  • 2篇矿产
  • 1篇地学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勘测
  • 1篇地质学
  • 1篇岩化
  • 1篇院士
  • 1篇商务考察
  • 1篇数据采集
  • 1篇区域地质
  • 1篇区域地质调查
  • 1篇翁文灏
  • 1篇辛亥革命
  • 1篇辛亥革命前
  • 1篇解放前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7篇李华
  • 2篇马飞飞
  • 2篇张慧军
  • 1篇郭慧锦
  • 1篇徐晓彤

传媒

  • 2篇兰台世界(上...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第八届全国地...
  • 1篇第七届全国地...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质学创始人翁文灏及七名地学院士编著的地震成果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地质资料中,有112挡地震资料。有解放前我国地质工作创始人翁文灏等老一辈地质专家编著的地震资料,解放后被评为院士/学部位员,共8名院士编著的地震资料以及解放后我国的地质、地震等系统、科研院所编著的地...
李华
关键词:地学创始人地震
文献传递
解放前我国地质工作的阶段划分及重要成果研究
2013年
本文将解放前我国的地质工作划分为萌芽、准备、发展和停滞四个时期。萌芽期指辛亥革命之前,主要是外国学者到我国进行地质调查,其目的是开采我国的矿产资源和建立军事基地。准备期是指1912~1916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地质科,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地质机构。发展期是指1916~945年,发展了三个国家级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机构,并在各省还设立了省级的地质调查所。停滞期指1946~1949年,以室内研究为主,在黄汲清的指导下编制的《1/300万中国地质图》总结和展现了1949年以前全部的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实现了中国大陆没有全国地质图的零的突破。
李华马飞飞
关键词:解放前地质工作
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发展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从全国地质资料馆(NGA)馆藏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编著的时间、地质资料的记载的内容、调查的组织机构、调查的目的、手段、方法等方面分析,发现中国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期编著的区域地质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将其划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大发展期和数字填图期。
李华张慧军郭慧锦马飞飞徐晓彤
关键词:地质资料区域地质调查
解放前我国的主要地质调查机构及重要工作成果
2012年
辛亥革命前一些西方人随商务考察团对我国进行零星考察、调查。自1894年甲午战争后,直到抗战胜利,日本人在中国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测、开矿、修铁路、办工厂[1]。辛亥革命后,我国自己组建了地质工作的管理机构、组建了地质勘查队伍,在自己的疆土上开展了基础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进行了调查,
李华张慧军
关键词:辛亥革命前地震地质矿产地质商务考察地质勘测基础地质
沉积变质型铁矿特征及馆藏资料
2012年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铁矿勘查类资料(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开发勘探)共8945档。这些资料记载着我国铁矿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是成矿远景规划、地质找矿的重要参考资料。馆藏铁矿资料,主要分布在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辽宁、
李华
关键词:沉积变质型成矿背景馆藏资料矿床分布鞍山群
在地质资料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本文依据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具有同根、同源的属性,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对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出现的汇交地质资料时间滞后、资料内容质量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罗列,并提出了建议或对策;对现行...
李华
关键词:地质资料数据采集
从馆藏地质资料看我国早期的地质工作发展变化
笔者对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新中国成立前编著的8000余种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发现这些资料概略勾画出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脉络.尤其是地质前辈在工作环境恶劣、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艰难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及地质...
李华
关键词:地质资料地质工作矿产勘查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