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宇光

作品数:21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气候
  • 4篇玉米
  • 4篇土壤
  • 4篇气候变化
  • 4篇作物
  • 4篇积温
  • 3篇土壤湿度
  • 2篇玉米气候
  • 2篇生产力
  • 2篇水稻
  • 2篇年积温
  • 2篇气象
  • 2篇人工土
  • 2篇人工土壤
  • 2篇种植带
  • 2篇粮食产量
  • 2篇聚类分析
  • 2篇降水
  • 2篇产力
  • 1篇低温冷害

机构

  • 21篇黑龙江省气象...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21篇李宇光
  • 6篇王秋京
  • 5篇刘丹
  • 5篇王铭
  • 5篇宫丽娟
  • 5篇王萍
  • 4篇于瑛楠
  • 4篇朱海霞
  • 4篇田宝星
  • 4篇杜春英
  • 4篇姜丽霞
  • 3篇李秀芬
  • 3篇殷世平
  • 3篇高永刚
  • 3篇吴双
  • 2篇纪仰慧
  • 2篇于成龙
  • 2篇顾红
  • 2篇吕佳佳
  • 2篇李竑积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山西农经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Meteor...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运用黑龙江省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64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玉米各发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除播种期-出苗期降水呈上升趋势,其余玉米各发育期降水均为下降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较好。
宫丽娟李宇光王萍纪仰惠朱海霞
关键词:玉米气候适宜度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主要农业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订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1972~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及低温灾害的受灾面积数据、同期粮食平均单产及四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单产数据为样本,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受涝灾影响较严重,受灾比相对较高,而干旱受灾比相对较低;20世纪70、90年代及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干旱受灾比相对较高,处于较干旱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低温冷害和风雹灾害相对集中的时期,80年代受灾比减弱,但后期出现反弹趋势。1972~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受灾程度和粮食总产呈波动性变化,受灾严重年份粮食总产基本呈下降趋势,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干旱是影响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及水稻单产最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次之;对于玉米和大豆,洪涝的影响略大于干旱;小麦受干旱和低温影响较大,而风雹和洪涝次之。【结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根据黑龙江省西旱东涝的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减灾技术,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王秋京马国忠李宇光王铭曲辉辉吕佳佳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黑龙江省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报模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解黑龙江省日光温室内各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乡日光温室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室内外气温、地温及土壤湿度,并建立室内外气温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秋季、冬季和春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而夏季较小,室内气温偏高不明显。在寒冷季节不供暖情况下,室内气温基本在10℃以下,难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各层次地温和土壤湿度变化基本规率基本一致。以棚外温度为自变量,以棚内温度为因变量,建立相关模型,大部时段绝对误差为0~2.8℃。
王萍刘春雪王秋京王铭李宇光姜丽霞
关键词:温室地温土壤湿度
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利用黑龙江省1971-2012年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包括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应用M-K检验、EOF展开、墨西哥帽小波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宫丽娟王晾晾李宇光吴双田宝星
关键词:热量EOF展开小波分析水稻
文献传递
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016年
本文根据生态气象监测轨道业务的实际情况,并结构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依据C和C++语言建立了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业务平台。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利用生成中间交换文件,可以对各个模板所输出的结果进行更直观的观察,并进行分析,同时为等值线色斑图与区域填充等各种图形提供了绘制方式。该程序可以对AVH RR和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处理,并对气象观测报文进行分析解释、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对质量进行控制,同时对水体密度指数、湿润制度、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等等指标进行统计,利用图像和图形的方式对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产品进行输出,真正的实现了卫星遥感的智能化管理。近年来,通过实践认为该系统对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有较好的实用性。
李宇光
关键词:生态气象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的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价被引量:12
2019年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风险区划,为农业防灾减灾和保障玉米安全生产提供参考,选取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植区44个农业气象站1971-2017年气象资料及农业资料,划分玉米全生育期为玉米生长前期(出苗-抽雄),玉米生长后期(抽雄-成熟),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以水分亏缺指数确定不同生育期干旱指标,考虑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项要素,引入权重系数,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确定四个因子对灾害发生的不同影响程度,构建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风险,并进行了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在玉米不同发育期,干旱风险指数高值区均主要位于松嫩平原地区,其中,黑龙江西部地区为玉米干旱高风险区,中高值区分布在哈尔滨双城区以及绥化市肇东县。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肇州、肇源、安达等地区为中等风险区。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部三江平原地区以及黑河、伊春、牡丹江等地。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玉米干旱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吴双姜丽霞姜丽霞宫丽娟李宇光吴英
关键词:干旱风险区划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生产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1
2016年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深入揭示玉米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明晰玉米气候资源利用规律,可为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黑龙江省72个气象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和对应的产量资料,采用逐步订正、空间插值、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增产潜力,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玉米气候生产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黑龙江省玉米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26558、19953和18742 kg·hm^(-2);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平原高山地低、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光合、光温、气候生产力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其增幅分别为378、723和560 kg·hm^(-2)·(10 a)^(-1),且辐射量和气温的增加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具有正效应;玉米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松嫩平原西部因光能资源的减少导致玉米光合生产力降低,气温升高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光照带来的负面效应,玉米光温生产力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北部和东部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尤为明显,玉米光温生产力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而松嫩平原西南部及三江平原易旱区则对降水变化反映敏感;玉米实际单产与其气候生产力比率的平均值仅为24.1%,仍有75.9%的潜力有待开发;未来"暖湿型"气候对提高玉米气候生产力有利,而"冷干型"气候则不利于玉米气候生产力的提高.
李秀芬赵慧颖朱海霞王萍王秋京王铭李宇光
关键词:玉米气候情景增产潜力
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人口承载力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人口承载力是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利用黑龙江省气象、陆地生态系统面积、畜禽和水产品产量等资料,从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整体观点出发,采用模型计算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人口承载力。结果表明:1967—2006年黑龙江省陆地生态系统年均总生产力为1.67×1011kg/年,其中森林、农田、草原和湿地的年均总生产力分别为8.5×1010、4.3×1010、1.3×1010、2.5×1010kg/年;在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下年均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0.85亿、0.72亿和0.63亿。2020、2050、2010年陆地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分别为2.21×1011、2.32×1011、2.41×1011kg/年;在3种消费水平下总人口承载力分别为1.15、0.98、0.88亿;1.22、1.03、0.94亿;以及1.27、1.07、0.98亿。目前黑龙江省总人口为0.38亿,在富裕型的消费水平下黑龙江省仍有相当程度的粮食输出能力,在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高永刚赵先丽温秀卿郭立峰李宇光王秋京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人口承载力
基于FY-3A的黑龙江省农田干旱监测研究
刘丹李帅杜春英于成龙于瑛楠李宇光郭大勇邵文东孙显志
该课题来源于黑龙江省气象局2011年科技计划项目.该研究针对黑龙江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基于FY-3A数据,利用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遥感信息,结合模型分析和地面观测数据,分别研究裸地、低植被覆盖及高植被覆盖不同时...
关键词:
关键词:土地利用
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季积温计算方法被引量:15
2017年
以水稻为例,根据温强系数研究成果和温度日变化事实,探索一种集农学和生物学意义的积温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利用日极端温度,通过正弦分段模拟,并经订正方程可以模拟出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日温度连续变化;利用方程分段模拟出低于20℃、高于30℃的水稻温强系数,拓展了水稻温强系数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水稻三基点温度范畴的温强系数;温强系数实质是对水稻温度三基点学说的具体度量;通过时温度当量和日温度当量,实现了对水稻整个生长时期的任意时段的热量条件进行无缝量化。以哈尔滨市为例,分析了1961-2015年近55年的水稻当量积温时间特征。因计算积温时考虑了温度三基点及温度日变化的事实,提高了当量积温计算的精确度,能够突出时间和空间上的热量差异。
朱海霞李秀芬王萍李宇光王铭王秋京姜丽霞
关键词:积温水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