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宗亮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运移
  • 4篇深层天然气
  • 3篇气田
  • 3篇凹陷
  • 3篇成藏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东濮凹陷
  • 2篇油气
  • 2篇源岩
  • 2篇山带
  • 2篇天然气运移
  • 2篇文23气田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断面形态
  • 1篇断陷
  • 1篇断陷盆地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机理
  • 1篇油气系统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篇李宗亮
  • 7篇蒋有录
  • 3篇刘华
  • 1篇姜林
  • 1篇龚永杰
  • 1篇赵永军
  • 1篇谈玉明
  • 1篇鲁雪松
  • 1篇常振恒
  • 1篇薄冬梅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油气勘探...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断陷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史研究--以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被引量:15
2008年
天然气运聚成藏史包括天然气的来源、运移通道、充注过程、充注期次及成藏各要素的配置关系。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在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借助天然气分析测试资料,对该气田沙四段气藏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等动态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23地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前梨园洼陷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在沙一段沉积期至东营组沉积末期,洼陷带生成的煤成气沿文东断层向上运移进入沙四段砂体,并沿着砂体高孔隙高渗透带向西北方向运聚,在沙四段储集层的有利部位聚集成藏,为一期连续充注成藏。其古气水界面比现今气藏的气水界面约低10m,表明文23沙四段气藏中的天然气在东营运动晚期存在一定程度的散失。
蒋有录李宗亮谈玉明常振恒卓勤功
关键词:断陷盆地成藏史煤系源岩东濮凹陷
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气源岩热演化生烃史、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天然气轻烃及构造活动综合分析,探讨了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时间和期次。研究表明,孤北潜山带存在2期不同成因天然气的充注过程:煤成气于新近纪馆陶沉积晚期充注、油型气于新近纪明化镇中期充注;渤南洼陷油型气藏存在沙一末至东营末期和明化镇期至现今的2次充注过程,以第二期充注为主。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系的成藏期有明显差异,构造低部位气藏形成时间早于高部位。
蒋有录刘华李宗亮
关键词:深层气生烃史流体包裹体
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有多种地化指标发生规律性的变化。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部分指标判断了东濮凹陷的文23气田天然气的运移方向。研究表明,从前梨园洼陷深部生成的煤成气首先以文东断层为气源断层向上运移,然后以文105断层与Es4储集砂层交汇处为天然气充注点,沿着储集层砂体主要向西北方向运移,最终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
李宗亮蒋有录
关键词: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文23气田
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有效输导体系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天然气的成因分布、烃类组分、碳同位素特征、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特征、储层沥青的分布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的有效输导体系及运移方向。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深层源岩生成的油型天然气通过孤西断层、不整合等输导体系向孤北潜山带呈阶梯状运移聚集;而孤北潜山低部位源岩生成的煤型天然气沿潜山内部被南北向断层切割的断块内部的砂体由北向南运移聚集。来自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油气在输导层运移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质色层效应。
蒋有录刘华李宗亮
关键词:天然气运移储层沥青
孤西断层对孤北潜山带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为研究孤西断层对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向孤北潜山带运聚的影响,对孤西断层的断面形态特征和断层输导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渤南洼陷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孤西1号断层的义115井部位呈发散状,在孤西2号断层的渤古4井和义132井部位呈汇聚状向孤北潜山带方向运移。孤西2号断层整体为高效输导体系,不同部位输导天然气的效率存在着差异。孤西断层对渤南洼陷深层油型气向孤北潜山带运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层凸面和输导效率高的部位对应着油型气的优势运移方向。
李宗亮蒋有录刘华
关键词:深层天然气运移断面形态
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08年
主要通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氩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来源、运聚相态,并结合烃源岩的埋藏演化史和断层活动期,综合判断了天然气充注成藏的时间,分析了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沙三下亚段—沙四段天然气主要为沙一期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成气,运移以游离相为主,混有很少量东营中期濮卫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生成的油型气。
李宗亮蒋有录鲁雪松
关键词:户部寨气田地球化学相态成藏期
惠民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划分
应用含油气系统方法对油气勘探程度较高、油气垂向运移活跃的惠民凹陷第三系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划分.研究区发育沙四上、沙三段和沙一段等三套烃源岩和多套储集层,具有三个含油气系统.断裂发育使油气纵向运移十分活跃,形成复合...
蒋有录李宗亮刘伟
关键词:含油气系统烃源岩惠民凹陷油气运移
文献传递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差异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从裂隙系统的发育、煤储层有效应力、煤层构造演化、煤岩变质程度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与高渗区空间分布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对其研究技术、手段、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性、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薄冬梅赵永军姜林龚永杰李宗亮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裂隙系统有效应力变质程度
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在国内外典型深层天然气藏成藏特征调研基础上,运用天然气成藏理论,综合运用各种基础资料,应用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等技术方法,对渤南-孤北地区的深层天然气成藏时间、输导体系、天然气成因判别、成藏动态过程等进...
李宗亮
关键词:深层天然气油气成藏机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