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刚

作品数:120 被引量:61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1篇卒中
  • 33篇缺血
  • 28篇血性
  • 28篇梗死
  • 27篇急性
  • 25篇脑梗
  • 24篇脑梗死
  • 21篇动脉
  • 21篇溶栓
  • 19篇急性缺血
  • 19篇急性缺血性
  • 16篇缺血性卒中
  • 16篇脑卒中
  • 12篇血管
  • 12篇溶栓治疗
  • 11篇溶酶
  • 11篇溶酶原激活剂
  • 11篇纤溶
  • 11篇纤溶酶
  • 11篇纤溶酶原

机构

  • 11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1篇北京市中关村...
  • 5篇郑州市第三人...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医院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郑州市第二人...
  • 2篇自治医科大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3篇李小刚
  • 33篇樊东升
  • 14篇张新宇
  • 8篇沈扬
  • 7篇孙庆利
  • 7篇傅瑜
  • 6篇张远锦
  • 6篇王丽平
  • 5篇宋红松
  • 5篇杨琼
  • 4篇刘蕾
  • 4篇李选
  • 4篇王力平
  • 4篇郭向东
  • 4篇孙阿萍
  • 3篇赵海燕
  • 3篇冯研
  • 3篇韩金涛
  • 3篇叶珊
  • 3篇张华纲

传媒

  • 26篇中华老年心脑...
  • 21篇中国卒中杂志
  • 4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信息...
  • 3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医杂志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1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李小刚冯研樊东升张新宇王丽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高龄RT-PA静脉溶栓
颅内动脉狭窄致初发或复发缺血性卒中比较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初发或复发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81例颅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占41.98%,比较初发组和复发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初发组糖化血红蛋白(5.61±2.02)%,复发组(6.73±1.43)%,P〈0.05;初发组糖尿病比例23.40%,复发组50%,P〈0.05。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总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心房纤颤、家族史和吸烟史)低度相关,r=0.245,P=0.028。Logistic回归示白细胞计数(大于7.03×10^9/L)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OR=0.123,P=0.028,95%可信区间0.019~0.797)。结论颅内动脉狭窄致复发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比例更高。白细胞计数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张远锦张燕张新宇杨郦鹏李小刚樊东升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
早期识别、及时就医——冬季严防脑卒中侵袭
2011年
一到冬季,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升高,为了降低中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平时怎样预防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些脑卒中的防治知识。
李小刚
关键词:脑卒中就医中老年人防治知识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成功救治羊水栓塞后心跳骤停
2022年
1病历摘要患者,31岁,因剖宫产术后7小时,子宫切除术后6小时,于2020年9月29日急诊转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孕期于某二甲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孕24周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正常。2020年9月27日因宫内孕40周,妊娠期糖尿病入院引产,分娩前实验室指标大致正常,纤维蛋白原(FIB)2.35 g/L。
陈练王永清许挺张喆伊敏乔蕊王松王继军李小刚赵扬玉
关键词:心跳骤停羊水栓塞饮食运动子宫切除术后
他汀治疗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2011年
他汀防治脑卒中的机制调脂作用他汀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达到调脂作用,这是—个慢性、长期的过程。
李小刚
关键词:脑卒中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调脂作用
Creutzfeldt-Jakob病9例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随访
2021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克雅病,sCJD)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随访生存期,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例sCJ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62±10)岁;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无动性缄默7例(7/9),肌阵挛发作6例(6/9),反应迟钝5例(5/9),共济失调4例(4/9),精神行为异常、言语混乱3例(3/9),行走不稳3例(3/9)。首发症状以反应迟钝,精神行为异常为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皮层高信号6例(6/9),脑脊液14-3-3蛋白4例(4/9),基底节异常高信号3例(3/9),脑电图三相波1例(1/9)。中位生存期4个月,24个月随访生存2例(2/9)。结论本研究中,sCJD中老年发病,首发症状无特异性,弥散加权成像皮层、基底节高信号检出率高,中位生存期较短。
张远锦张晖李小刚郑丹枫樊东升
关键词:CREUTZFELDT-JAKOB病精神行为异常弥散加权成像生存期
2006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卒中在发达国家居民死因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心肌梗塞和肿瘤,卒中还是最常见的致残性疾病.85%的卒中为缺血性卒中,其余为出血性卒中.在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中,患病1年后有60%死亡,还有35%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不能自理.而较轻的卒中也有40%的患者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卒中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总之,卒中是不断进展的疾病.……
李小刚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时间窗
帕金森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候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296例帕金森病患者依据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分为便秘组123例和非便秘组173例。应用帕金森病证候量表(PD-PES-13)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各证候分布频率,并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中医证候对帕金森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发病的危险度。结果便秘组肾虚、气虚、阴虚、髓减、阳亢、内热、肝风的积分显著高于非便秘组(P <0. 05),肾虚、阴虚、阳亢、内热、肝风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非便秘组(P <0. 05)。中医证候对帕金森病便秘危险度的分析显示,帕金森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阴虚(r=1. 006,P=0. 001)、阳亢(r=0. 748,P=0. 003)、内热(r=0. 747,P=0. 003)、肝风(r=0. 733,P=0. 008)、肾虚(r=0. 516,P=0. 031)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帕金森病合并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中医证候以阴虚、阳亢、内热、肾虚、肝风、气虚、髓减为主。
张天清时晶李婷秦斌樊东升李小刚刘娜李雨濛周沪方田浩林纪显玥贾冬冬田金洲
关键词:帕金森病功能性便秘证候特征危险度
卒中后痉挛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神经康复的应用
<正>卒中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卒中后肢体的痉挛是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痉挛是由于肌肉的牵张反射的亢进、肌张力呈速度依赖性的增加。它是上运动神...
李小刚
文献传递
SOD1-V14M基因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特异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建立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特异性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系,并诱导其分化为运动神经元,为研究中国人群ALS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提供疾病模型.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导入外源性的yamanaka转录因子,将SOD1-V14M基因突变的ALS患者成纤维细胞诱导为iPS细胞,并采用核型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定量反转录PCR、畸胎瘤形成等实验对iPS细胞进行全能性鉴定,通过抑制SMAD信号通路诱导iPS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结果 建立了SOD1-V14M基因突变的ALS病人特异性的iPS细胞系,验证具有全能性,并成功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结论 SOD1基因突变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重编程及iPS细胞的多能性,也不阻碍iPS细胞定向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OD1-V14M基因突变的ALS患者iPS细胞系,为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ALS疾病的研究及药物筛选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源.
刘新秀陈嘉瑜李小刚高绍荣邓敏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运动神经元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