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L-18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IL-18在正常皮肤和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IL-18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2月到2007年6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10例,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瘢痕疙瘩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IL-18蛋白及IL-18 mRNA在它们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结果:IL-18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均有表达,IL-18mRNA和IL-18蛋白在瘢痕疙瘩组和增生性瘢痕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均低于正常皮肤组(P<0.05)。结论:IL-18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促进因素之一。
- 吴泽勇张培华李瑾李小芳杨春燕
- 关键词:IL-18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RT-PCR
- 蒂部分段结扎法对缩短皮瓣断蒂时间的动物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蒂部分段结扎法缩短皮瓣断蒂时间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在带蒂皮瓣转移中的应用。方法:制作大鼠背部随意型皮瓣,采用蒂部分段结扎法逐步减少蒂部血流,分别在3天、6天、9天、12天完全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及微血管密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天、6天、9天断蒂的大鼠皮瓣,其皮瓣外观、存活率及血管密度均存在差异(P<0.05),即随着断蒂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密度增高,皮瓣存活率提高,而9天组与12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蒂部分段结扎法能缩短皮瓣断蒂时间,9天为该方法断蒂的较好时机,既有利于皮瓣血流循环的充分建立,又能保证皮瓣存活。
- 李小芳郑楚发邓婷婷吴泽勇
- 关键词:断蒂时间提前断蒂
- 应用耳后动脉分支皮瓣翻转修复耳甲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一种耳甲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3月,对6例耳甲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耳后动脉分支皮瓣转移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100%成活,5例获得3个月~6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匹配,随访期间无肿物复发。结论:耳后动脉分支皮瓣修复耳甲部缺损,术后感觉良好,耳廓无变形,供区瘢痕隐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吴泽勇王绥江黄海华李小芳梁小玲黄小冰杨春燕
- 关键词:耳后皮瓣皮肤缺损
- 改良V-Y推进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 介绍改良V-Y推进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对30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V-Y推进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术后1~3d有3例皮瓣出现轻微肿胀,对症处理后缓解.皮瓣未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及感染,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质地与受区匹配,具有正常指纹,静止两点分辨觉为5.3 ~ 8.5 mm,平均7.1mm,皮瓣邻近关节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改良V-Y推进皮瓣为指体小创面的修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术式.
- 吴泽勇王绥江黄海华李小芳郭晓瑞梁莹杨春燕
- 关键词:指损伤外科皮瓣
- 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被引量:8
- 2016年
- 指端背侧缺损存在众多修复方法,如皮片移植、邻近或远位皮瓣转移、部分足趾游离移植等[1-3]。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采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血管为蒂的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6例指端背侧缺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较好。
- 黄海华王绥江吴志远吴泽勇陈秀凤李小芳
-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指固有动脉穿支血管背侧足趾游离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