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

作品数:78 被引量:83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6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降水
  • 18篇气候
  • 11篇青藏高原
  • 10篇气象
  • 9篇日变
  • 9篇日变化
  • 9篇雷达
  • 6篇青藏高原东南...
  • 6篇南缘
  • 6篇廓线
  • 6篇环流
  • 5篇青藏
  • 4篇气溶胶
  • 4篇涡动
  • 4篇涡动相关仪
  • 4篇夏季
  • 4篇小时降水
  • 4篇激光雷达
  • 4篇极端降水
  • 4篇降水事件

机构

  • 70篇中国气象科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大理国家气候...
  • 18篇中国气象局
  • 12篇云南省气象局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中国气象局国...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3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白城兵器...
  • 2篇航天宏图信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8篇李建
  • 23篇宇如聪
  • 12篇徐安伦
  • 10篇孙绩华
  • 10篇陈昊明
  • 9篇原韦华
  • 6篇董保举
  • 5篇张祎
  • 4篇孙溦
  • 4篇李成才
  • 3篇苏锦兰
  • 3篇潘旸
  • 3篇肖潺
  • 3篇周天军
  • 3篇郭建平
  • 3篇李妮娜
  • 2篇容新尧
  • 2篇辛晓歌
  • 2篇刘劲松
  • 2篇刘辉志

传媒

  • 11篇气象学报
  • 8篇暴雨灾害
  • 6篇高原气象
  • 5篇气象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气象科技合作...
  • 3篇大气科学
  • 3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强迫响应被引量:22
2007年
北大西洋地区的海温异常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大气产生影响,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作者利用伴随北大西洋涛动出现的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模式CAM2.0.1进行强迫,考察了模式在冬季(12月、1月和2月)对三核型海温异常的响应。通过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发现该模式可以通过海温强迫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具有北大西洋涛动特征的温度场和环流场。在北大西洋及其沿岸地区,模式模拟出了三核型的准正压响应,与经典的北大西洋涛动型大气异常是一致的。模式结果与北大西洋地区大气内部主导模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异常中心位置多偏向于大洋上空,在陆地上的异常响应强度很弱;二是高纬地区对海温异常的响应不显著,没有强迫出与实际的大气模态相对应的异常中心,表明该地区海洋的反馈作用较弱。
李建周天军宇如聪
关键词:涛动大气环流模式
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小时降水特性对比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两个国家级气象台站2005-2012年逐小时降水量数据,详细分析东侧和西侧降水特性及差异。结果表明点苍山东西侧多年平均降水气候态相似,两侧年降水量接近,降水季节演变一致,但小时尺度的降水变化却存在明显差异: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日变化在东侧以单峰型为主,西侧则双峰型变化显著;东西侧均存在后半夜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主要由持续6 h及以上的长时降水事件引起,且该高峰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东侧略大于西侧、持续时间东侧略长于西侧;西侧在午后至傍晚出现另一个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一般由持续6 h以下的中、短时降水事件造成;累积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最大值东西侧均于凌晨出现,出现时间东侧滞后于西侧3 h;累积小时降水量的最小值东侧出现于傍晚、西侧则在正午发生,而累积小时降水频次的最小值东西侧均出现在正午前后。小时雨强日变化西侧较东侧强烈,尤其是夜间,西侧存在21时和03-04时大雨强时段,东侧雨强则缓慢变化于清晨07-08时达最大。这种小时降水特性的东西差异受点苍山地形影响,南北走向高大山脉的特殊地形使两侧下垫面辐射差异在傍晚达最大,辐射强的西侧容易形成降水量、降水频次、小时雨强的傍晚高峰。该区域降水特性的不均匀分布使其成为西南复杂地形区气候区域差异的典型代表。
苏锦兰李建杨桂荣杨澄
关键词:日变化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事件
反演气溶胶微物理参数的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演气溶胶微物理参数的方法、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建立多个中间参数。将每个所述理想气溶胶模型的数浓度比例系数和水溶性气溶胶的中心半径作为变量,将多个所述中间参数作为应变量建立反演函数。对所述反演函...
李建郭建平石光明李成才
文献传递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气象观测和研究
简要介绍了近十年来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开展的综合气象观测项目,系统总结了观测资料评估和质量控制技术、苍山洱海区域局地环流特征、大气垂直结构和边界层高度特征、地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特征、强降雨(雪)和大风等典型天气个例特征方面...
徐安伦李建
东移西南低涡空间结构的气候学特征被引量:37
2011年
对1991~2004年夏季(6~8月)西南四川盆地的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分类,比较分析了移出型和停滞型两类西南低涡生成初期的合成环流场,总结出影响低涡东移的三维环流结构的气候学特征: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冷空气入侵造成中高层气温偏低,位势高度降低,伴随冷偏差中心南侧20°N~30°N由对流层顶至850hPa都出现偏强西风,最大的西风偏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上空200hPa。一方面,高层风速差异的纬向梯度加强了长江中游地区的高空辐散,在西南低涡东部形成有利于降水和气旋性环流发展的动力抬升机制。另一方面,对流层低层的西风偏差在青藏高原南麓至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形成一条异常的水汽输送带,加强了低涡南侧的偏西风水汽输送作用,为低涡东部的降水潜热反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西南低涡在这样有利的环流形势和水汽条件下更容易移出盆地。
潘旸李建宇如聪
关键词:西南低涡环流背景水汽输送
华北中心区夏季强降水的立体环流结构特征
利用华北中心区1981~2010 年夏季地面08~08 时日降水量观测数据,提取超过90 百分位日降水量的225 个强降水事件.基于JRA 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事件发生前08 时的环流进行合成分析,揭示了华北中心区夏季强...
孙溦宇如聪李建原韦华
关键词:强降水环流
云贵高原锋线的动态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面向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做到对云贵高原锋面系统变化的精准把控,深入认知其动态演变规律,基于50 a(1971—2020年)逐日台站观测资料,提出了一种利用线性拟合近似判定云贵高原地面锋线的方法,并通过综合分析锋线位置和锋线周边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长持续锋线事件的锋线位置、走向变化,系统揭示了云贵高原锋线的移动特征,展现了云贵高原准“静”止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冷性锋线集中在102.5°—105°E,最大降温区在锋线东侧,暖性锋线集中在104.5°-105.75°E,最大升温区位于锋线西侧;锋线附近气象要素的变化与锋线的移动紧密相关,西进的锋线一般会伴随锋线附近的降温、升压和日照减少,东退的锋线则相反;根据长持续锋线事件的连续演变过程,可将锋线事件区分为静止、西移和东移3类,静止型出现次数最多,西移型可连续快速推进并伴随锋线南部的顺时针摆动,东移型出现频次较低且移速相对较慢。上述结果通过对云贵高原锋线,特别是其动态特征的客观定量描述,为该地区在锋线影响下各气象要素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宇如聪李建原韦华
关键词:动态特征
1967-2006年中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强度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近40年(1967—2006年)盛夏(7—8月)降水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逐日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的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主要是由日降水强度增强所致,日降水频次的贡献不显著。结合逐时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发现,东南沿海地区虽然降水日的平均降水时数显著增加,平均逐时降水强度也显著增强。通过按降水持续时数确定的降水事件分类分析发现,短持续降水(≤4 h)平均小时强度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弱小时强度降水减少和强降水增多。长持续性降水(≥15 h)平均小时强度减弱,但降水频次增加。由于长持续性降水的平均小时降水强度远大于短时降水平均小时强度,对整体小时强度增强是正贡献。总之,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平均降水强度增强主要来自长持续性降水频次的增多、短时强降水频次的增多和短时弱降水频次的减少。
黄伟宇如聪李建
关键词:东南沿海降水强度持续时间盛夏
青藏高原陡峭地形区降水模拟的改进
对陡峭地形区降水的高估是很多气候模式都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利用NCAR CAM5的高分辨率(T266)谱模式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陡峭地形区降水偏差与水汽平流方案的选取有关.通过将CAM5谱模式中原有的半拉格朗日平...
李建宇如聪
北京城、郊和山区不同强度等级降水变化特征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北京地区1977—2013年18个站点逐小时降水资料,将小时降水分为弱降水(第50百分位值以下)、中等强度降水(第50至90百分位值)以及强降水(第90百分位值以上)3个等级,对北京地区山区、郊区以及城区夏季不同强度等级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夏季降水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这种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弱降水和中等强度降水的显著减少引起的,强降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多或减少趋势;与郊区相比,2004年之后城区的强降水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弱降水的贡献减小。在降水日变化上,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降水存在差异。弱降水存在清晨和夜间双峰值特征,中等强度和强降水只存在夜间单峰值特征。清晨峰值时刻,山区、郊区和城区弱降水都表现出一致的显著减少趋势;夜间峰值时刻,山区的各等级降水变化不显著,而在2004年之后,城区弱降水少于郊区,强降水则多于郊区。北京地区降水过程不对称性特征(降水过程峰值前后差异性)十分明显,其中以强降水的不对称性最强,相对于郊区和山区来说,城区强降水过程的不对称性有增大的趋势。
袁字锋翟盘茂李建陈阳
关键词:小时降水日变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