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敏

作品数:51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8篇小麦
  • 17篇杂交
  • 15篇旱稻
  • 8篇冬小麦
  • 8篇远缘
  • 8篇远缘杂交
  • 8篇种质
  • 7篇新种质
  • 7篇性状
  • 6篇育种
  • 6篇杂种
  • 6篇普通小麦
  • 5篇杂种优势
  • 5篇温控
  • 5篇化学杀雄
  • 5篇不育
  • 4篇属间杂交
  • 4篇节水
  • 4篇抗旱
  • 4篇干热

机构

  • 50篇河北省农林科...
  • 8篇中国科学院遗...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衡水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1篇李慧敏
  • 45篇赵凤梧
  • 18篇赵明辉
  • 13篇孟祥海
  • 12篇李丁
  • 12篇孙书娈
  • 12篇乔文臣
  • 12篇李强
  • 11篇刘冬成
  • 10篇李爱国
  • 8篇张爱民
  • 8篇魏建伟
  • 7篇赵明
  • 5篇陈秀敏
  • 5篇李明哲
  • 4篇杨建忠
  • 4篇李洪武
  • 3篇王志敏
  • 3篇马俊永
  • 3篇赵秀琴

传媒

  • 9篇华北农学报
  • 7篇河北农业科学
  • 6篇核农学报
  • 5篇种子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张家口农专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新农村(黑龙...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4
  • 4篇199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新型化学杀雄剂BAU 9403诱导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研究
采用2个品种、3种浓度、2个喷施时期的2×3×2完全随机裂区试验,对新型化学杀雄剂BAU 9403诱导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雄性不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AU 9403是一个优良的小麦...
李慧敏赵凤梧李爱国周巧梅马俊永张爱民王道全陈万义黄铁城凌云
关键词:化学杀雄剂雄性不育小麦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明确国审冬小麦新品种衡S29的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可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特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5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14—2015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结果表明: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显著。2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S29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减少,穗粒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衡S29适宜播期为10月6日—17日,最佳播期为10月6日—11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70万~330万/hm^2。
李强李慧敏李丁乔文臣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赵明辉赵凤梧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种植密度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本发明属于小麦新品种鉴定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其主要技术特征为:该方法包括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和综合性能比较;方法采用耐干热风指数这一新的耐干热风性鉴...
李强孟祥海乔文臣李慧敏孙书娈李丁赵明辉赵凤梧
超高产小麦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四倍体硬粒小麦(T.durum)种间杂交超高产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分析表明:该种质与受体亲本石4185相比,挑旗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分别提早1,1及2 d,株高、穗长、小穗数三性状等同于受体。在产量构成三因素中,株穗数、穗粒数等同于受体,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是构成该种质超高产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中单项指标超受体幅度达27.72%。利用种间杂种优势,是创造小麦超高产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李慧敏袁绍华杨建忠赵凤梧丁再松赵明Pavol HauptvogelDaniela Benedikova
关键词:小麦超高产新种质千粒重
小麦矮秆新种质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小麦新种质的培育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矮秆新种质的培育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选择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潜力大的小麦品种为处理亲本进行晾晒2天,将处理亲本放入磁场强度为200mT的种子磁化机内进行磁化处理48...
赵凤梧李慧敏赵明辉刘冬成张爱民李明哲郝洪波
文献传递
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杂交培育抗干热风新种质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对普通小麦(T.aestivum)与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杂交后代进行了连续7 a的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小麦、硬粒小麦间具有一定的可杂交性.正交(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结实率为24.35%,反交(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结实率为33.33%,与品种间杂交结实率80.2%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发芽率分别为19.64%和22.06%,大部分杂交种因种子瘪瘦或败育无发芽力.(2)无论正交及反交,F1表现较大的生长繁茂性和100%不育.小孢子发育可通过四分体阶段,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细胞期,分别占82.37%和88.62%,其余为二核期败育的圆败花粉细胞.(3)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回交F1群体82株,育性全部恢复,后代无不育株出现.硬粒小麦/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回交BC1群体52株,8株表现不育,继续回交,BC2育性全部恢复.(4)对可育自交后代进行选择,获得株高45~120 cm、穗长5~12.5 cm、主茎穗粒数60~105 粒、千粒重33~61.22 g,矮秆、大穗、多小花、高千粒重的优质变异株系370个.(5)对变异后代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在自然干热风条件下进行选择,培育出319个籽粒饱满度1级、千粒重40~61.22 g、高抗干热风的种质资源.
赵凤梧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关键词: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质创新
稻、稗属间远缘杂交抗旱高产旱稻新种质创造
赵风梧李慧敏赵明刘冬成丁在松王睿辉等
该课题通过栽培早稻与野生C4植物长芒稗进行远缘杂交,成功的将稗草速生快长、高生长率及田间竞争优势等相关性状的优良基因导入旱稻,培育出稻、稗属间杂交新种质“远FH2-1”,其光合速率比全国区域试验对照品种提高32%以上,用...
关键词:
关键词:旱稻杂交培育远缘杂交
稻稗远缘杂交后代“远F_2-1”光合速率观察与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通过对旱稻与长芒稗杂交后代系“远F_2-1”、禾本科(Gramineae)及锦葵科(Malvaceae)6个属栽培品种8种基因型进行光合速率观察发现:1)不同科、属间,光合速率存在极大的差异,方差分析达显著水平。2)无论是同一科内还是不同科间,C_4作物光合速率均大干C_3作物,其顺序为稗草>高粱>玉米>谷子>远F_2-1>棉花>早稻。3)C_4作物不同属间,光合速率差异较大,尤以稗草最高,高粱、玉米次之,谷子最低,统计分析达显著水平。4)同一种内不同品种(基因型)间,光合速率无差异。5)C_3、C_4植物间远缘杂交与基因交流,是提高早稻光合速率的有效途径。本试验中,“远F_2-1”光合速率超母本(旱稻65)29.72%。
李慧敏赵凤梧王雪征赵明王志敏赵秀琴
关键词:禾本科锦葵科远缘杂交光合速率
基因型HS86-11去雄穗细胞胚胎学观察
2000年
通过对基因型HS 86- 11去雄穗细胞胚胎学观察发现 ,该基因型具有兼性无融合生殖假配合特性 ,表现在 :( 1)有性生殖胚囊与无融合生殖胚囊同时存在 ,属于兼性无融合生殖类型。( 2 )在有性生殖胚囊中 ,可观察到完整的八核胚囊。 ( 3)在无融合生殖胚囊中 ,卵细胞、助细胞行单性生殖 ,在未受精的情况下 ,自主发育成胚。可观察到细胞分裂及幼胚发育的不同时期。( 4 )在同一卵器中 ,助细胞与助细胞、助细胞与卵细胞之间 ,发育并不一致 ,有时发现助细胞发育超前于卵细胞。 ( 5)极核细胞能自主融合成为一个次生大细胞 ,但未观察到融合后的细胞进一步分化。 ( 6)在所有切片中 ,尚未发现胚乳细胞形成。 ( 7)自主发育的卵细胞最大可发育到两核幼胚阶段 ,进而发现胚囊解体。估计与不能形成正常胚乳细胞 。
赵凤梧李慧敏李爱国
关键词:兼性无融合生殖单性生殖
小麦无融合生殖育种研究初报被引量:1
1994年
经7年研究,由数以万计不同类型小麦杂交组合中,鉴定、筛选、培育出五种类型具有小麦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基因型。①多胚基因,有三种类型:单鞘双苗型,即一粒种子长出的双胚苗来源于同一胚芽鞘;双鞘双苗型,一粒种子长出的双胚苗,具有各自独立的胚芽鞘;三鞘三苗型,一粒种子长出三个胚苗,三胚苗各具独立的胚芽鞘。②多雌基因,一朵小花内长有2—3个完整的雌蕊。③弧雌生殖基因,又称单性生殖基因,去雄套袋后,单性结实率为52%。④兼性无融合生殖基因。F_2代固定杂种优势,F_3代性状遗传稳定,株系内无分离,与对照冀麦24进行主要性状显著性测定无差异。⑤F_1代固定杂种优势,F_2代性状遗传稳定,单株间无分离材料,与对照冀麦24进行主要性状显著性测定无差异。上述5种基因的发现,将为小麦无融合生殖育种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赵凤梧李慧敏李洪武
关键词:小麦无融合生殖多胚苗育种杂种优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