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丹 作品数:52 被引量:41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更多>>
尿便一体式造口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尿便一体式造口袋。该尿便一体式造口袋包括用于收纳至少两种不同排出物的收纳袋和用于附着于造口的底盘,其中,收纳袋包括与机体接触的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且由第一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面的至少部分形成独立... 刘媛媛 王建六 邓浩 赵丽君 李晓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43例通过查阅循证资料制定干预方法,对两组干预方法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方法比较,干预组术前最晚进食时间和进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干预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ERAS理念的应用可简化术前准备,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 李晓丹 刘媛媛 白莲花 张熙哲 杨欣 王建六关键词:围手术期 宫颈癌病人的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对宫颈癌病人病耻感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80例宫颈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社会影响量表、病人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对构成宫颈癌病人病耻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统计。[结果]宫颈癌病人社会影响量表评分为(68.09±12.15)分;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为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和个人月收入。[结论]宫颈癌病人的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影响因素有多方面,为了有效降低病人的病耻感程度,帮助其提升生活质量,应积极加强健康指导,做好心理干预,形成社会支持系统,予以病人全面的支持。 白莲花 李晓丹关键词:宫颈癌 影响因素 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介绍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护理危机产生因素,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将危机管理引入护理管理中。结果提出危机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结论危机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管理方法,通过应用危机管理对护理危机分析和处理,提高护理工作的抗风险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李晓丹 邓述华临床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2020年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选拔、评价、培训临床护理教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735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临床护理教师岗位胜任力总均分为(92.27±9.07)分,处于较好水平;排序后5位的条目属于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2个维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临床教学年限、是否承担过科室教学干事(护理单元总带教)、科室教学氛围、护士长支持力度、临床教学时间满意度为岗位胜任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教师总体胜任力水平较好,但是需要对其教学方法、法律、法规、人文方面加强培训,同时护理管理者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室教学管理机制,给予更多支持,从而在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提升临床护士的教学岗位胜任力。 池艳宇 李晓丹 郭金玉 詹艳春 李勍 胥小芳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师 岗位胜任力 教学能力 影响因素 数据收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采集中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针对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集工作时间急、任务重、人员集中的突发事件,成立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小组,采取环境安全管理、采集护士及采集对象安全管理与心理支持、加强防控督导等方法。结果2020年2月18日至23日,共采集呼吸道标本354份,标本无错漏或质量不合格,标本无污染等不良事件,标本采集与转运无人员发生感染。结论我院各部门密切合作保障了护理人员与密切接触者的安全及采集标本质量。 孔祥燕 应菊素 李晓丹 黄杰 陈慧娟 李硕 陈晔关键词:密切接触者 咽拭子 安全管理 视觉模拟版IPSS评分表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8 2011年 目的评估视觉模拟版IPSS评分表(VAS—IPSS)对BPH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BPH患者39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标准版IPSS和VAS—IPSS进行评分,2组分别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其中标准版IPSS组分为标准无讲解组(A组)和标准讲解组(B组),VAS—IPSS组分为图示无讲解组(C组)和图示讲解组(D组)。讲解组在每次填写表格时接受医务人员对表格中描述性语言进行讲解,无讲解组由患者自行填写。间隔2周后,重复填写IPSS表,讲解组仍由医务人员进行讲解并协助填写。计算各组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并用线性回归法探讨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最佳预测因子。结果A、B、C、D组的ICC系数分别为0.87(95% CI 0.72~0.94),0.88(95% CI 0.74~0.95),0.82(95%CI 0.59~0.92),0.97(95%(210.93~0.99)。A组的最佳预测因子为尿频(F=14.70,P=0.010),其次为夜尿(F=12.10,P=0.000)、尿急(F=11.80,P=0.000);B组最佳预测因子为夜尿(F=6.02,P=0.020),其次为尿不尽(F=5.79,P=0.008);C组最佳预测因子为夜尿(F=30.98,P=0.000),其次为尿不尽感(F=22.42,P=0.000);D组最佳预测因子为夜尿(F=20.20,P=0.000),其次为尿不尽感(F=18.00,P=0.000),尿线细(F=15.30,P=0.000)。结论VAS—IPSS的重测信度较标准版IPSS更为良好稳定,医务人员对评分条目的解释能够进一步提高VAS-IPSS的稳定性。 邓燕青 张春芳 李晓丹 王佳 耿紫娴 张晓威 徐涛 王晓峰关键词:IPSS评分 视觉模拟 临床对照试验 产后妇女漏尿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调查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积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717例产后42~60 d复查的妇女的一般资料,测量产后盆底功能及评估产后漏尿情况。结果717例产后妇女中,出现漏尿症状130例,发生率为18.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阴道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妊娠期漏尿、生殖裂孔长度、Ⅰ类肌力、Ⅱ类肌力以及POP-Q分期与妇女产后出现漏尿症状有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顺产、产钳助产、Ⅰ类肌力和妊娠期漏尿是产后妇女发生漏尿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产后42~60 d妇女的漏尿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年龄增大、顺产及产钳助产、I类肌力减弱和妊娠期漏尿可增加产后出现漏尿症状的概率,临床医护人员应早期给予积极干预,以降低产后漏尿的发生率。 梁熠 王青 李晓丹 于晓杰关键词:产后 妇女 产褥期 漏尿 顺产 产钳助产 盆底功能 肥胖指标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的肥胖指标特征,并分析肥胖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各40例(分别为EAH组和EC组),收集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计算肥胖指标,分析肥胖指标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1)肥胖指标:80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中,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2)]的发生率为40%(32/80),腹型肥胖(腰围≥80 cm)的发生率为79%(63/80)。EAH组、EC组患者的肥胖指标包括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BR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2)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疗效的价值:病理类型为EC及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 5项肥胖指标高是保留生育功能治疗9个月后完全缓解(CR)率低的危险因素(P均<0.05),BRI和腰高比分别联合病理类型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中等[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14]。(3)肥胖指标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LAP和VAI与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VA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对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EC患者,肥胖指标异常影响疗效,BRI和腰高比联合病理类型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较好,临床中可选择适当的指标评估体型、预测疗效和评估糖脂代谢。 薄琳琳 王益勤 刘媛媛 李晓丹 周蓉 王建六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 保留生育能力 尿管拔除时间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术后尿潴留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尿管拔除时间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FPFD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对术后尿潴留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获得文献进行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938例患者。术后6h以内与6~24h拔除尿管组比较,尿潴留(OR=2.52,95%CI为0.84~7.54,P=0.10)及尿路感染(OR=0.93,95%CI 0.57~1.51,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24h与24h以上拔除尿管组比较,尿潴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29,95%CI为0.89~5.86,P=0.09),尿路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CI为0.06~0.89,P=0.03)。结论:盆底手术可适当延长保留尿管至术后24h,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风险,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李晓丹 梁熠 龚晶晶 郭金玉 王建六关键词:尿管 盆底疾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