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景林

作品数:102 被引量:473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哲学宗教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5篇儒家
  • 25篇儒学
  • 22篇哲学
  • 15篇文化
  • 9篇孔子
  • 7篇心性
  • 7篇中国哲学
  • 6篇道德
  • 6篇教化
  • 5篇忠恕
  • 5篇宗教
  • 5篇文化意识
  • 5篇论语
  • 4篇形上学
  • 4篇性本善
  • 4篇中国传统哲学
  • 4篇人性本善
  • 4篇儒家哲学
  • 4篇子思
  • 4篇礼乐

机构

  • 80篇北京师范大学
  • 22篇吉林大学
  • 2篇空军长春飞行...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公安高等...

作者

  • 102篇李景林
  • 2篇于宁
  • 2篇许家星
  • 1篇刘连朋
  • 1篇田智忠
  • 1篇孙栋修
  • 1篇冯前林
  • 1篇雷永强
  • 1篇牟红芳
  • 1篇王觅泉

传媒

  • 9篇吉林大学社会...
  • 9篇天津社会科学
  • 8篇人文杂志
  • 5篇孔子研究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哲学动态
  • 3篇哲学研究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中国哲学史
  • 3篇长春市委党校...
  • 2篇齐鲁学刊
  • 2篇思想政治课教...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船山学刊
  • 2篇中国德育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秦儒学“中庸”说本义被引量:9
1994年
中庸,是儒学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原则。但中庸却不仅是一种方法.通观先秦儒家所论,中庸,其核心在一个“中”字.“中礼”、“中道”或合乎内在的道德法则,是“中”的标准或尺度.但“中礼”合道不是机械的、教条式的符合,“中礼”、合道的根本特征是“时中”.不偏执,不走极端,恰到好处,适中合度,则是“中”在人的行为和人格风范上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达到“中”或适中,这便涉及孔子所言“中庸之谓德”的问题.以“至德”为根本义来理解中庸,它便不是一种外在的方法或可操作性的工具,而是人在其心性修养中所达致的内心自由于现实应事接物行为上的表现,因而是一种依止于人格教养的内在原则.可见,“中庸”本质上乃是一个关乎人的心性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概念.
李景林
关键词:中庸性情成己成物
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质被引量:25
2005年
“教化”是儒学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儒家教化的形上学基础是理性人文义的“哲理”,而不是单纯信仰义的“教理”。儒学并未独创一套为其自身所专有的仪轨系统,它所据以施其教于社会生活的仪轨系统,就是作为古代中国社会普泛生活样式的“礼乐”。这种不断经由儒学形上学诠释、点化、提升的礼仪和礼乐系统,具有一种因革连续的历史变动性和对其他宗教生活样式的开放和包容性。它与一般宗教仪式、仪轨系统所特有的固定性和排他的性质,有根本性的区别。儒学的教化,可以称作是“哲学义的教化”。儒学作为“哲学”,其思想的视域是实现论的而非认知性的。
李景林
关键词:教化礼乐儒学精神社会生活中国社会
学术的传承与思想的重建——董子的思想系统及其当代启示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古代思想的表述,以经典的诠释为其基本的方式。但这种经典的诠释,并非仅仅是一种视经典为单纯历史知识的名物训诂之学。每一时代学术的重心,乃在于其面对经典,继承传统,因任现实的思想性创造。今所谓汉学,其主旨并非专讲考据。董仲舒以《春秋》学为骨干的思想学术系统,其重心亦要在为当时的"大一统"和政治合法性建立一宇宙论的体系,奠定一形上学和超越性的基础。今日儒学研究的总体倾向是侧重其知识性的一面,而对其思想性的现代重构重视不够。儒学因而未能真正参与当代思想理论的创造,失去了它作为中国当代思想的原创性本原和基本理论诠释原则的作用。近百年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儒学和中国哲学研究中思想建设与历史传统两歧及其知识化的研究方式,亟须改变。
李景林
关键词:儒学学术传承君权神授
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被引量:15
2007年
在宋明儒学中,朱子之心论,实最为完备。但现代学者往往既囿于理学心学分系和对峙之前见,又受到西方哲学诠释模式的影响,常倾向以“认知心”来理解朱子之心说,或以理性主义来诠解其心性哲学的精神。而实际上朱子心论是以“情”为心的主体内容,以仁为“心之德”,在“爱”或情的实存活动上来把握心的整体义涵。心的“知觉”内在于情,构成人的生命存在之内在的主宰和定向作用。由此,其在形上学上,立足于以个体实存一系列自我转化的工夫历程展开和实现性体、道体的超越性意义。故朱子心论可以说是创造性地接续和再建了先秦儒学性情论和形上学的精神传统。剖析朱子心论这个典型的思想案例,对于我们了解儒学作为一种“哲学”的独特思想内涵,建构儒家哲学的现代形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李景林田智忠
关键词:儒学
儒学之“魂”的附“体”与新生被引量:1
2007年
李景林
关键词:儒学研究当代语境
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被引量:6
2003年
自上世纪初中国哲学史学科初创以来 ,学者对西方哲学概念范式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哲学的普遍性与民族性关系等问题的反思 ,从未中断。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亦经历了一个由诠释原则的多元到一元再到多元化的转变过程。近年学界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的质疑与反思 ,表现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思想研究的一种民族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借鉴传统学术注重“通”的精神 ,注意体认传统整体性的人文教养 ,强调诠释原则的多元互补性和中西哲学思想诠释的双向互动 ,使中国哲学的研究逐步走向个性化 ,这是我们能够对全球性“普遍哲学”
李景林
关键词:学科合法性哲学史话语霸权
忠恕之道不可作积极表述论被引量:29
2003年
当代学者对孔子"忠恕"原则所作的"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的所谓积极表述,与孔子的思想相悖,是不妥当的。忠恕之道,既是一沟通原则,又是一限制原则。而它作为沟通原则是建立在其作为限制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忠恕最终所要达成的"合外内之道",乃是在人我、物我天然差异实现前提下的"沟通"。忠恕所强调的是对"己"的限制和要求,而非对人的限制和要求;在现实的伦理关系中亦强调个体角色和"分位"的限制性,它体现了一种价值平等性的精神,排除了原则的抽象性所可能引发的道德任意。对忠恕的所谓"积极表述",易于导向对其限制性规定的忽视,助长对现代社会业已造成很大危害的自我中心态度,是应予纠正的。
李景林
关键词:忠恕沟通原则
国学:中国学术文化的家园
2008年
“国学”这一名称本指国家的一种高级教育机构.今人所用之“国学”概念,起于清末民初,乃对西学而言,其所指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统称。民初学者提出“国学”和“国故学”,虽包含抗衡西学之意,但其所采之研究模式和方法,却反倒是奉西学为圭臬。当时学者对“国学”和“国故学”这一概念的含混和模糊性颇感不满。
李景林许家星
关键词:中国学术文化家园教育机构清末民初国故学西学
守住教师的本分
2012年
本文是获得“师德先进个人”的李景林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庆祝第28个教师节暨建校110周年表彰大会”上的发言。先生对教师本分的深刻理解和生动解读,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学习和思考。
李景林
关键词:教师节为人师表师德
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被引量:2
2009年
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都沉浸在文化激进主义或反传统的状况中。余英时先生在一篇题为《现代儒学的困境》(1988年)的文章里,对现代儒学的境况做出这样一种判断:儒学在现代已经魂不附体,失去其寄身之所而成了一个“游魂”。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中,也提出他的“博物馆说”。认为儒学已经进入历史,仅仅是一种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了;
李景林
关键词:现代儒学文化激进主义文化意识美国学者反传统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