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林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切除
  • 2篇修补术
  • 2篇直肠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脓肿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急性
  • 2篇腹股沟
  • 2篇肝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补片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肿瘤
  • 1篇凋亡

机构

  • 1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市第八人...

作者

  • 15篇李林强
  • 4篇梁德森
  • 4篇孟庆辉
  • 3篇姜洪池
  • 3篇陆朝阳
  • 2篇刘连新
  • 2篇麻勇
  • 1篇李宁
  • 1篇王继洲
  • 1篇林汉
  • 1篇汪大伟
  • 1篇王宝财
  • 1篇宋宣
  • 1篇潘华洋
  • 1篇袁世立
  • 1篇许守平
  • 1篇郭晓
  • 1篇王子恒
  • 1篇唐小龙
  • 1篇孙浩博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痔治疗的临床进展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痔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尚无统一治疗标准。虽然,痔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II度以上有症状的痔,手术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关于有症状痔最佳治疗方式的争论仍在继续,无论是非手术治疗、传统的痔切除术还是痔的微创手术,都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索之中。临床医生总希望能够找到一项理想的具有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可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痛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痔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痔的非手术治疗、有创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手术治疗作一综述,为痔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孙浩博汪大伟唐小龙潘华洋李林强孟庆辉
关键词:微创手术治疗新术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腹股沟疝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是无张力疝修补术,但随着补片的应用,出现了诸如影响男性生殖功能等令人担忧的问题。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术式本身和补片为切入点,就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及其检测与处理方法、预防措施展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郭新宇李林强杨广超张成鹏陆朝阳
关键词:疝修补术补片生殖功能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急性感染去除补片指征的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急性感染状态下补片去除的时机和指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治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急性感染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在术后1周至1个月确诊感染后经保守治疗3周至5个月取出感染补片,其中后期应用自制评分系统决定取出补片时机的患者4例。取出感染补片后切口愈合良好出院患者10例,2次手术取出残余补片患者1例,切口敞开患者术后持续真空负压吸引装置、术后3周突发心肌梗死死亡患者1例。随访患者11例,随访时间5个月至2.5年,随访期间手术侧腹股沟疝复发患者1例,但无感染迹象。其余患者切口恢复良好,无疝复发。结论腹股沟疝术后急性感染补片取出时机尚缺乏标准,本研究中自制评分系统是一个有益尝试。
张成鹏郭新宇郭晓李林强林汉陆朝阳
关键词:疝修补术
机器人与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肝血管瘤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接受机器人或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及肝血管瘤病人资料。共纳入肝癌病人145例,机器人组32例,腹腔镜组113例;纳入肝血管瘤病人229例,机器人组55例,腹腔镜组174例。观察分析各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情况、术后肝功能、术后凝血指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结果在肝癌病人治疗过程中,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195.0(150.0,268.3)min比270.0(195.0,350.0)min],术中出血量更少[75.0(50.0,187.5)mL比100.0(50.0,300.0)mL],中转开腹率低[0例比17例(15.0%)],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100547.8±17176.0)元比(84771.4±19856.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肝血管瘤病人治疗过程中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更短[155.0(130.0,195.0)min比215.0(165.0,285.0)min],术中出血量更少[50.0(20.0,100.0)mL比100.0(50.0,200.0)mL],住院费用相对较高[80674.0(75393.0,86222.0)元比70648.9(61129.9,80032.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肝癌及肝血管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机器人肝切除术较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更多优势,诸如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而且机器人手术优势在肝癌手术治疗中体现更为明显。
周永志杨广超李中宇孟展志王明远李林强宋宣麻勇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肝癌肝血管瘤
营养风险指数在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对于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137例行根治性肝切除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ROC曲线评价NRI对肝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并确定最佳诊断点为99,将患者分为高NRI组(NRI≥99)与低NRI组(NRI<99)。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分析NRI与HCC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相较于高NRI组患者,低NRI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I、CNLC分期和手术时间是HCC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I、年龄、肿瘤大小及CNLC分期为D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NRI、肿瘤大小、CNLC分期以及高血压病史为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低NRI是HCC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RI对HCC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与患者的DFS和OS呈正相关。
崔永康于承平许浩志马新宇麻勇李林强
关键词:肝细胞癌术后并发症预后
eccDNA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真核生物细胞DNA主要存在染色体上,但事实上染色体外同样存在一种特殊的环形DNA,即染色体外环状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目前已经发现多种类型的eccDNA,包括小多分散DNA(small polydispersed DNA,spcDNA)、端粒环、染色体外rDNA环和微DNA(microDNA,miDNA)等。eccDNA从基因组中分离或者脱落,与染色体DNA并存,游离于染色体基因组之外,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参与机体病理或生理过程。本文针对eccDNA的分类、形成机制、在癌症中的表达和作用进行综述。
于承平崔永康(综述)李林强
关键词:癌症耐药
外泌体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密切参与细胞与细胞、微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在肝癌的诸多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以外泌体在肝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耐药等方面的作用为切入点,就外泌体作为肝癌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为今后肝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郭新宇李林强刘连新
关键词:外泌体肝癌生物标志物
肛周脓肿致腹壁及腹膜后坏死性筋膜炎1例被引量:8
2010年
病人男,54岁。因肛周脓肿于当地医院局部切开引流术后7d,右侧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局部切开引流术后2d,高热、寒战ld于2009-10-11人院。查体:体温39℃,血压100/60mmHg(1mmHg=0.133kPa),脉搏120次/min,呼吸急促,意识模糊,一般状态差,腹平坦,右侧腹壁局部创腔内少量淡黄色渗出液,味臭,下腹壁可触及捻发感,压痛(±),
李林强孟庆辉梁德森姜洪池
关键词:肛周脓肿
多普勒超声引导的痔上动脉结扎治疗Ⅱ、Ⅲ度内痔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估多普勒超声引导的痔上动脉结扎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4~9月期间在我科行多普勒超声引导的痔上动脉结扎的49例Ⅱ、Ⅲ度内痔患者从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症状有效改善情况、疼痛程度及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无患者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Ⅱ、Ⅲ度内痔分别有77.8%(42/54)、87.0%(47/54)、92.6%(50/54)和59.4%(19/32)、71.9%(23/32)、78.1%(25/32)的患者单项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术后6 h及24 h VAS法疼痛程度评分平均分分别为1.95分和1.63分;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平均为术后2.98 d。结论多普勒超声引导的痔上动脉结扎治疗Ⅱ、Ⅲ度内痔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较轻且可以较快地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孟庆辉王子恒李林强梁德森
关键词:多普勒痔上动脉内痔
肝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案。然而,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转移率仍然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促使更多的研究探索新辅助治疗策略,旨在改善预后和降低复发率。虽然缺乏指导治疗决策的高级别证据,但包括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局部和系统疗法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可能改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新方法。
代尚军李林强刘连新
关键词:肝细胞化学疗法放射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