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春
- 作品数:57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双侧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 2003年
- 文光和黄晓斌陈刚李树春
- 关键词:保守治疗远期疗效手法复位
- 腭部手术后术区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 Objective: To explore histological change of operation area after palatal surgery. 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t...
- 李树春徐勇忠
- 文献传递
- 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 目的:总结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2003年至2010年9月我科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及外伤性缺损共58例.其中游离前臂皮瓣33例,股前外侧皮瓣7例,背阔肌皮瓣1例(修复半...
- 杨宏宇杨辉俊李树春黄晓斌沈时岳唐璟汪海燕马平平徐志英
- 关键词:口腔颌面游离组织瓣并发症
- 美学区的单牙缺失种植修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 探讨应用Xive种植系统行美学区单牙缺失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7年6月,36例患者共植入了36颗Xive种植体,用于修复美学区单牙缺失。其中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28.5±12.6)岁,31颗牙冠采用粘结固定,5颗牙冠采用横向螺钉固定。20颗种植体植入手术同期或植入前进行了各种骨增量手术。所有种植体最终冠修复完成后随访时间3~47个月,平均(20.7±8.6)个月。结果 随诊期间内1颗种植体在负重5个月时松动取出。其余种植体均良好行使功能至今,种植体累积存活率为97.3%。结论 用Xive种植系统行美学区单牙缺失的种植修复,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有待追踪。
- 李树春陈钢马练刘学恒
- 关键词:种植体牙种植
- 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总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重度牙周炎患者拔除余留牙后行种植总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重度牙周炎患者18位,拔除单颌所有余留牙后即刻或4~6周后植入种植体,采用即刻负重或延期负重的修复方式,并于术后3~8月后完成最终种植总义齿的修复。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18位患者共植入144颗种植体,共完成24个种植总义齿的修复,其中上颌14例,下颌10例,12例采用了即刻负重的方式,12例3~8个月后延期负重。最终9例行固定总义齿修复,15例行覆盖义齿修复。永久修复完成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期内共2颗种植体丧失。修复完成后6个月时与植入时相比,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0.56mm。采用覆盖义齿或固定义齿,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无明显差异。讨论:对于临床预后不佳的重度牙周炎患者,早期拔除余留牙后采用种植总义齿的修复方式,可早日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严格的适应症选择,合理的治疗设计及正确的手术实施是保证成功率的关键。结论:对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种植总义齿的修复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陈刚马练李树春刘学恒
- 关键词:牙周炎患者总义齿修复种植体覆盖义齿修复边缘骨吸收
- 口腔种植机器人在即刻种植中的精度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机器人在即刻种植手术中的种植精度是否与延期种植无差异。方法将符合种植修复治疗条件的患者分为即刻种植(n=4)和延期种植(n=6)两组,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使用口腔种植机器人进行种植手术。术前常规拍摄CBCT、种植体位置设计、手术流程规划、机械臂注册和配准,由机器人完成种植窝洞预备和种植体植入,术后通过CBCT分析种植体植入误差。结果机器人种植手术完成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植入点误差(总误差、横向误差和深度误差)、根尖点误差(总误差和横向误差)无统计学差异。其中,根尖点深度误差在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分别为(0.25±0.13)mm、(-0.88±0.49)mm,种植体植入角度误差在上述两组分别为1.38°±0.14°、0.59°±0.08°,种植体根尖点深度误差和种植体植入角度误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腔种植机器人在延期种植和即刻种植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种植精度;口腔种植机器人即刻种植手术的角度误差大于延期种植。
- 姜雨汐孙仕晨万林子刘文锋杨志康吴熙凤孙海鹏李树春高永波
- 关键词:延期种植误差分析
- FRIALIT—2种植系统固定修复的临床研究
- 马练陈钢刘学恒李树春
- 文献传递
- 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及恶变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追踪调查。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病例肿块多呈多灶性(6/12),剜除术复发率最高,复发间期最短(P<0.05)。12例中有4例发生恶变,占33.3%,末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扩大切除术,对4例有恶变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术后平均追踪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导致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施行者为非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医生。
- 储眉周健杨宏宇黄晓斌陈钢李树春杨辉俊罗娟孙顺涛
-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
- 鼠腭部裸露骨面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Wistar大白鼠腭部手术后裸露硬腭骨创面的组织学愈合情况。方法:选用24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置。实验组,模拟改良的Langenbeck术式行腭成形术,在腭部中线区造成一个纵行类梭形黏骨膜缺损,然后在两侧近磨牙腭侧龈缘处做松弛切口,松弛切口区遗留的裸露骨面暴露在口腔中。实验对照组实施同样的手术,但在腭部中线区不造成黏骨膜缺损,仅于中线及两侧近磨牙腭侧龈缘做切口,将黏骨膜瓣翻起后再复位缝合。术后8周处死动物,切取硬腭作组织学切片,观察不同处理措施的腭部组织学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松弛切口区遗留的裸露骨面由瘢痕结缔组织修复,上皮下由大量较粗的胶原纤维构成,无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穿入腭骨、牙槽骨及牙龈中。实验对照组,上皮下充满胶原纤维,深层结缔组织较疏松,未见胶原纤维穿入腭骨、牙槽骨及牙龈中。结论:腭部手术后遗留的裸露骨面由瘢痕组织修复,其胶原纤维穿入腭骨及牙槽骨中,这可能是影响上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 李树春徐勇忠李阅郝艳红陈钢孙宏晨
- 关键词:松弛切口组织学大白鼠
- 应用钛膜及胶原膜治疗种植体周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 陈钢李树春马练刘学恒
- 关键词:胶原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