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秋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细胞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治疗脑梗死
  • 3篇基因
  • 3篇干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原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干细胞移植

机构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玉田县医院

作者

  • 8篇李永秋
  • 4篇马洪颖
  • 3篇刘长杰
  • 3篇高海凤
  • 2篇张冬森
  • 1篇刘娜
  • 1篇尚小明
  • 1篇李瑜霞
  • 1篇张志勇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天坛国际脑血...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视觉评估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试图确定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即刻pCT参数图像视觉评估在指导溶栓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首先进行NIHSS、pCT及CTA检查,随后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4h~48h后复查CTA及CT,记录NIHSS评分,血管再通由CTA证实,分为血管再通组和血管未通组。手工测量pCT各参数图和最终脑梗死体积。结果溶栓后血管再通组溶栓前后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1<0.05。24h~48h后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008<0.05。首次NIHSS评分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血管再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CBV下降体积密切相关,而血管未通组,最终梗死体积与TTP延长体积密切相关。将血管再通组首次pCT中TTP延长的体积减去CBV下降的体积,其差值与其溶栓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具有相关性。结论TTP或MTT体积减去CBV下降体积约等于半暗带,半暗带的大小是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客观指标。
李永秋刘娜李瑜霞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溶栓治疗半暗带CT血管成像
造血干细胞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移植治疗脑梗死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目前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缺乏大量、系统的实验数据。神经生长因子可调控神经元再生所需的微环境,对神经细胞的存活、增殖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生长因子对其在脑梗死大鼠脑内的存活、分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单纯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组、模型对照组,40只/组。神经生长因子为北大之路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方法:大鼠颈部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Brdu标记。3组大鼠根据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后7d,大鼠麻醉后暴露前囟,选取注射位点:前囟后方1.2mm,中线向右旁开3mm,硬膜下4mm。单纯细胞移植组缓慢注入1×106个造血干细胞,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组注入1×106个造血干细胞+200ng神经生长因子,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半球Brdu/CD34、Brdu/Nestin、Brdu/NSE、Brdu/vWF双阳性细胞的分布,TC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2周仅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移植后3,4周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P<0.01)。移植后1周,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组Brdu/CD34、Brdu/Nestin、Brdu/NSE、Brdu/vWF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单纯细胞移植组(P<0.01);第4周两组未见Brdu/CD34双阳性细胞,Brdu/Nestin较1周时减少,Brdu/NSE、Brdu/vWF双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P<0.05),且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组明显多于单纯细胞移植组(P<0.01);模型对照组始终未见Brdu双阳性细
李永秋马洪颖刘长杰周红霞张冬森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脑梗死
基因转移治疗颈动脉球囊扩张再狭窄实验研究
李永秋马建国尚小明徐明张志勇姚绍鑫张静
该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脂质体作载体,PCS cDNA为目的的基因,对PTA后颈动脉进行基因转移能显著抑制动脉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使其适用于颈动脉、脑动脉及其他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其采用导管技术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关键词:
关键词:基因转移
MTHFR 及β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高海凤黎洁李永秋鲁琳谭双尹春丽马建国
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广泛应用于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及临床预防领域,脑梗死致残率高,且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因此识别脑梗死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及致残率的关键。目前,MTHFR及β纤维蛋白原基...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病学MTHFRΒ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中青年脑梗死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s)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根据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两组:HSCs治疗组、对照组。模型制作成功后7d,HSCs治疗组定向植入Brdu标记的1×106个HSCs;对照组植入等量的PBS液。在移植前及移植后1、2、3、4周进行NSS评分;移植后1、4周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梗死侧半球Brdu/CD34、Brdu/Nestin、Brdu/Nse、Brdu/vWF、VEGF、vWF的分布情况;第4周TC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变化。结果HSCs组梗死侧半球有大量的Brdu/CD34、Brdu/Nestin、Br-du/Nse、Brdu/vWF双染阳性细胞;较对照组VEGF表达增强、vWF密度增加,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梗死体积缩小。结论外源性HSCs在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内能够存活,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元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
李永秋马洪颖刘长杰周红霞张冬森高海凤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SD大鼠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
造血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比造血干细胞(HSCs)内源性动员与外源性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疗效。方法根据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7d后随机分成四组:A组(HSCs移植组)、B组(PBS组)、C组(HSCs动员组)、D组(对照组)。A组定向植入1×10^6个HSCs;B组植入PBS液;C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ug/kg/d,连用5d;D组不进行干预。移植前、后进行NSS评分;经免疫组化观察CD34、Nestin、VEGF、vWF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TC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第1周A组梗死侧半球CD34、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其它3组(P〈0.01),C组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B组和D组(P〈0.05);第4周各组未见CD34细胞,A、C两组Nestin、VEGF细胞减少,vWF细胞增多(P〈0.05);A组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其它3组(P〈0.01),B、C、D组Nestin、VEGF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vWF细胞高于B组、D组(P〈0.05)。A组神经功能改善最显著,C组次之,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B、C、D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HSCs外源性移植对脑梗死后袄的大鼠治疗效果好于动员。
李永秋马洪颖刘长杰周红霞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SD大鼠脑梗死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马洪颖李永秋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多向分化潜能溶栓治疗自我更新
MTHFR基因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
目的:探讨MTHFR(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和β纤维蛋白原455G/A(β Fg 455G/A)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联合作用。 方法: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154例脑梗死患者和83例对...
高海凤李永秋刘素芝张凤茹黎洁
关键词:脑梗死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