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芝

作品数:26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宫颈
  • 12篇宫颈癌
  • 11篇肿瘤
  • 9篇子宫
  • 6篇手术
  • 6篇子宫颈
  • 6篇化疗
  • 6篇宫颈肿瘤
  • 5篇卵巢
  • 4篇术后
  • 4篇淋巴
  • 4篇腹腔
  • 3篇上皮
  • 3篇同步放化疗
  • 3篇切除
  • 3篇外科
  • 3篇细胞
  • 3篇淋巴结
  • 3篇卵巢癌
  • 3篇宫颈癌根治

机构

  • 21篇蚌埠医学院第...
  • 5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怀远县第二人...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作者

  • 26篇李玉芝
  • 8篇李胜泽
  • 5篇李燕华
  • 5篇王丽华
  • 5篇马玲
  • 5篇郭苏阳
  • 5篇王蓓蓓
  • 4篇李群
  • 4篇孙蕊
  • 3篇王亮亮
  • 3篇刘健
  • 3篇刘红丽
  • 3篇王文艳
  • 3篇张競
  • 2篇崔艳艳
  • 2篇杨波
  • 2篇杨霞
  • 2篇刘静
  • 2篇马珊珊
  • 2篇张庆松

传媒

  • 8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妇科恶性肿瘤骨质疏松高危患者早期干预60例临床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后骨质疏松高危患者实施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接受根治性治疗致人工绝经12个月以上的患者60例,分为4组,甲乙两组给予药物干预,丙丁两组实施非药物(健康生活)干预,共6个月。对患者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量,观察其干预前后骨密度改善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善率:药物干预组为89.7%(26/29),非药物干预组为35.5%(1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分别为92.3%(12/13)和87.5%(14/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丁两组分别为43.8%(7/16)和26.7%(4/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实施不同的干预可获得不同的临床效果,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风险。
王蓓蓓王皓宇李玉芝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骨质疏松早期干预
宫腔镜治疗宫腔占位伴异常出血疾病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诊断和治疗宫腔占位合并异常子宫出血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诊治此类疾病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宫腔占位合并有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共88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比较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评价临床疗效和价值。结果:88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4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33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肉瘤1例,妊娠相关疾病4例,宫内异物残留3例。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高于临床诊断(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并评价治疗效果,术后3个月时较随访1个月时经期子宫出血量改善(P<0.05),术后6个月时较随访1个月时子宫出血量、超声检查宫腔占位也减小或至消失(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以其直观,准确,微创等优点在诊断和治疗宫腔占位伴异常出血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競张媛刘静刘红丽李玉芝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出血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临床价值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用于治疗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4例,接受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者172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者4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宫颈管粘连率、切缘阳性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1. 02±1. 81) min,与对照组手术时间(21. 57±1. 48)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出血量(13. 61±2. 39) m L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2. 60±2. 08) m L(P <0. 05)。观察组切缘阳性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 74%和1. 59%,均低于对照组切缘阳性率9. 52%和复发率10. 81%(P <0. 05)。2组术后感染率、术后宫颈管粘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手术操作便捷,易于掌握,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较LEEP术无明显提高,切缘阳性率及复发率优于LEEP术,为增加清除病灶率、减少复发,高频电刀可作为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案。
郭祥瑞李玉芝王蓓蓓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
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辅助放化疗10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不同时间辅助放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7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根据其术后开始同步放化疗的时间将其分为3组,A组≤3周,3周〈B组≤7周,C组〉7周。化疗每3周一次,共4周期。方案:紫杉醇+顺铂。放疗于化疗第一疗程结束日开始,采用6MVX线盆腔前后矩形野对照,髂总淋巴结阳性者加腹主动脉旁野,盆腔中心剂量DT4500—5000cGy。结果骨髓抑制发生率3组分别为:54.8%,46.8%,48.2%(x2=1.13,P=0.89)。消化道反应发生率3组分别为:48.3%,31.9%,27.5%(x2=6.35,P=0.17)。其中A组有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7,P=0.006)。3组膀胱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7.4%,78.7%,75.8%(x2=0.42,P=0.98)。3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4%(2/31),6.3%(3/47),24.1%(7/29)(X2=6.672,P=0.03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4%(2/31),4.2%(2/47),10.3%(3/29)(x2=1.088,P=0.058)。3年无瘤生存率3组分别为:87.1%(28/31),87.2%(41/47),65.5%(19/29)(x2=7.774,P=0.021)。结论早期宫颈癌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及时给予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但术后过早开始放化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反而增加远期肠道反应。
李玉芝杨霞王丽华刘红丽杨瑞
关键词:宫颈肿瘤术后辅助治疗同步放化疗
《妇科肿瘤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进《妇科肿瘤学》教学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采用教材改革、多媒体教学、临床案例教学、循证医学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结果: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拓宽《妇科肿瘤学》教学改革的内涵,实现了《妇科肿瘤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结论: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的施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王文艳熊韵波李胜泽李群李玉芝孙蕊李燕华马玲
关键词:妇科肿瘤学教学改革
腹腔镜在宫颈癌治疗中安全性及疗效与传统手术对比现况被引量:1
2019年
宫颈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位居妇科肿瘤第二位,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在13万以上,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的33%左右[1]。早期宫颈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被认为是早期宫颈癌的经典术式。随着腹腔镜的发展,腹腔镜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中。腹腔镜在宫颈癌中应用已长达20年余,现对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方式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综述。
常梦然李玉芝郭祥瑞刘梦君
关键词:腹腔镜宫颈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术前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30例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方法:60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术前采用1~2个疗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的静脉化疗(化疗组),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30例直接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术前辅助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亮亮李玉芝王丽华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紫杉醇奈达铂外科手术
阿司匹林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抑制增殖的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于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以及增殖抑制的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离体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以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其增殖过程进行干预,利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NF-κB p65、Bcl-2以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通过碘化丙啶(PI)染色测定宫颈癌Hela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阿司匹林1.0、5.0、10.0 mmol/L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加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率,其S期、G_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同时G_0、G_1期细胞分布明显提高。NF-κB p65蛋白、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下降程度与所接受阿司匹林剂量有明显相关性,同时Bax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结论:阿司匹林能够通过抑制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水平并提高Bax蛋白表达水平,干预相关细胞周期分布最终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的凋亡,其诱导机制的强弱程度呈现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刘健崔艳艳李胜泽刘红丽李玉芝郭苏阳刘静
关键词:宫颈癌HELA细胞阿司匹林细胞凋亡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对判断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9年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仅决定着预后,还指导着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对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皆在分析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ⅠA~ⅡA期11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SCCAg检测判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95,最佳临界值为2.45 ng/mL,95%CI为0.577~0.812,其阳性预测值为46%,阴性预测值为84%,准确率为71%,灵敏度为58.6%,特异度为75.3%(Kappa值=0.312,P=0.001);术前MRI检查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89%,准确率为86.4%,灵敏度为69.0%,特异度为92.6%(Kappa值=0.637,P=0.000);两者联合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55%,阴性预测值为97%,准确率为78.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72.8%(Kappa值=0.540,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 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相关,尤其当有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不可忽视;而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MRI要优于SCCAg检查,当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其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宫颈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梦君李玉芝王丽华常梦然
关键词:宫颈鳞癌鳞状细胞癌抗原磁共振成像淋巴结转移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外阴癌51例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外阴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51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癌患者行外阴广泛局部切除术7例,传统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28例,改良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16例。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有关预后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根据2009年FIGO分期,手术患者中Ⅰ期31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3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80.4%。行外阴广泛局部切除术的7例患者均达5年生存,行传统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的28例患者与改良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的16例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是外阴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外阴癌的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原则。
王文艳李胜泽李群孙蕊李玉芝李燕华马玲
关键词:外阴肿瘤生存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