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微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药品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医院感染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安全
  • 1篇有效信息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普米克
  • 1篇普米克令舒
  • 1篇气管
  • 1篇气管炎
  • 1篇热惊厥
  • 1篇微生物
  • 1篇吸入
  • 1篇吸入治疗
  • 1篇细支气管

机构

  • 8篇浙江省苍南县...

作者

  • 8篇李红微
  • 2篇郭爱红
  • 2篇丁月霞
  • 1篇郭美丽
  • 1篇李绍锦

传媒

  • 3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2例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3月至9月该病流行期间入院的202例患儿进行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流行季节为3~9月份,6~12岁的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且男性比女性更易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辅助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以正常和增高为主,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正常或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结论该县流行的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典型,但以轻症病人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丁振尧郭爱红李红微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儿童
普米克令舒与爱喘乐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2008年
目的探讨普米克舒令和爱喘乐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常规综合治疗加普米克令舒液0.5 mg和0.025%爱喘乐溶液(0.2 ml或0.4 ml)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喘定,直至症状消失,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和爱喘乐能明显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而且起效迅速、安全方便。
丁振尧方全中李红微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普米克令舒爱喘乐疗效
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FS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FS发生率;观察性别、首发年龄、首发24h惊厥次数、持续时间、发作类型、家族史、围生期异常、发作前合并症、发作第2~3周脑电图变化等与FS复发的关系。结果200例FS患儿复发85例,发生率为42.5%,7例(8.2%)转为癫痫;复发的相关因素:首次发作年龄小、体温低、发作惊厥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有阳性家族史、合并症、脑电图异常、男性。结论FS复发率较高,严重者可引起癫痫,应根据复发特点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予间歇短程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复发。
丁振尧郭爱红李红微
关键词:高热惊厥复发小儿
ISBAR模式在护理床旁交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床旁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病区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6个月的ISBAR交班模式,将该模式实施前后各选择1个月,调查接班护士对患者有效信息的掌握情况,并在实施后让护士对ISBAR交班模式进行评价。结果:实施ISBAR交班模式后,接班护士对患者有效信息的掌握度明显上升(P<0.05)。100%的护士认为这种交班模式可行,100%的护士认为ISBAR交班条理更加清晰,78%的护士认为ISBAR模式关注点更加明确,67%的护士认为ISBAR模式可提高护士的评判思维。结论:运用ISBAR模式进行床旁交班,内容精简且具针对性,可以大大提高接班护士对有效信息的接收率,优化了交班流程。
李红微丁月霞
关键词:护理交班有效信息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实施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比较PDCA循环方法应用前后医院消毒灭菌用品的检查合格情况及感染相关疾病发生情况,来评价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方法的科学性。结果:在医院消毒灭菌用品的抽检检查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方法之后,消毒用品的合格率有了较为显著的增加,与之前相比,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方法应用到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工作中,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对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李红微
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
5S管理法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运用5S(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管理方法,提高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方法:通过人员培训、改变管理方式,制定并实施5S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规范病区药品管理。结果:通过实施5S管理,病区药品摆放有序,标识清楚,有效避免差错发生,药品管理不规范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5S管理法应用于病区药品管理,能提升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提高用药安全,使病区药品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丁月霞李红微
关键词:5S管理病区药品用药安全
237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近年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细菌耐药状况,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7例病例的血液进行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48.52%)、人葡萄球菌(16.0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13%)。对培养出的革兰阳性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毒素、阿米卡星,对培养出的革兰阴性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结论本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耐药菌株较多,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丁振尧李绍锦李红微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微生物耐药性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肺炎支原体基因类型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基因型,了解儿童MP流行状况.方法 对我院300例患儿鼻咽吸出物进行表型确证试验,采用PCR对标准菌株和MP表型阳性的临床菌株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HPLC分析,通过与标准菌株色谱峰比对进行临床菌株基因分型.结果 300例患儿咽拭子经过24h培养后呈阳性110例.用特异引物扩增MP-129、MP-FH标准株和标本,分别得到2 280 bp和2580bp基因片段.110株临床菌株经DHPLC分析检测出107株是P1-Ⅰ型,均是1b亚型,3株是P1-Ⅱ型,均是2a亚型.结论 运用DHPLC技术检测出本院儿童发生MP感染以P1-Ⅰ、1b亚型为主.
丁振尧李红微郭美丽方全中余宇龙
关键词: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肺炎支原体基因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