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英

作品数:15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配施
  • 5篇冬小麦
  • 5篇小麦
  • 4篇
  • 3篇玉米
  • 3篇污染
  • 3篇
  • 2篇单产
  • 2篇养分
  • 2篇增产
  • 2篇增产效应
  • 2篇施肥
  • 2篇实证
  • 2篇污染程度
  • 1篇氮肥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产量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养分含量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省土壤肥...

作者

  • 15篇李红英
  • 10篇侯彦林
  • 6篇杨建堂
  • 6篇王文亮
  • 5篇周永娟
  • 5篇赵慧明
  • 3篇薛高峰
  • 3篇霍晓婷
  • 2篇孙清斌
  • 1篇曲文启
  • 1篇尹春芹
  • 1篇王岩
  • 1篇杨秋云
  • 1篇马政华
  • 1篇康利允
  • 1篇王剑峰

传媒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铜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潮土区氮、铜及其交互效应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铜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的增产效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供试条件下,小麦高产氮、铜的最佳配施组合为纯氮120kg/hm2和硫酸铜(CuSO4·5H2O)45kg/hm2。
李红英薛高峰王文亮霍晓婷杨建堂
关键词:冬小麦潮土增产效应
冬小麦锰、氮、钾高产配施模型及其优化施肥方案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潮土区田间试验,采用分设正交区组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Mn与N、K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n与N、K合理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同时,N、K2 O和MnSO4 ·H2 O施用量分别为:2 2 8.2 6~313.6 4kg/hm2 ,12 3.85~2 0 6 .75kg/hm2 和35 .5 9~6 9.4 3kg/hm2 时,小麦产量可达到6 75 0kg/hm2 以上。从而为小麦高产条件下施肥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可为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王文亮孙清斌霍晓婷薛高峰李红英王岩杨建堂
关键词:冬小麦
中国农田氮面源污染研究:Ⅰ污染类型区划和分省污染现状分析被引量:31
2008年
在总结国内有关农田氮面源污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田氮面源污染类型进行了区划,将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农田氮面源污染类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3大类区域;定义了肥料氮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近年各省氮肥施用的统计资料,对各省农田氮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侯彦林周永娟李红英赵慧明
关键词:污染现状分析
中国农田氮面源污染研究:Ⅱ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制定被引量:29
2008年
以国内现有研究成果为重要参考,初步制定了农田氮面源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建立了使用统计资料评价区域性氮面源污染的指数及其污染等级划分,制定了微观或小区域氮面源污染评价的若干方法,并建立了评价标准使用的优先顺序,目的在于可以使用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来比较不同的研究结果。其中,区域性氮素面源污染的指数分为五个污染等级。微观或小区域氮肥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根据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划分为四类,根据土壤硝态氮绝对淋失量划分为四类,根据硝态氮淋失浓度相对数量划分为四类,根据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划分为四类。
侯彦林李红英周永娟赵慧明
关键词: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铜与氮、磷、钾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潮土区铜与氮、磷、钾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探讨了铜与大量元素之间的交互效应,以及配施对体内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配施对叶绿素和SOD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
李红英
关键词:冬小麦营养品质钾肥铜肥氮肥
文献传递
Mn与N、K配施对冬小麦子粒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在潮土区采用分设正交区组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Mn与N、K配施对冬小麦各项氨基酸指标的作用。结果表明,Mn与N、K配施同小麦子粒中各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模型均达到10%以上的显著水平;氮、钾作用强度较大,锰相对较小;氮量偏低和钾量偏高都可能导致氨基酸含量急剧降低。合理的Mn与N、K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N、K2O和MnSO4·H2O施用量分别在105.66~194.07、155.55~222.93和60.63~82.72kg/hm^2范围内,小麦各项氨基酸指标均可获得较为合理的数值;其中,氮肥肥效最大,锰肥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等营养品质的肥效上优于钾肥。
王文亮薛高峰孙清斌霍晓婷李红英尹春芹杨建堂
关键词:冬小麦必需氨基酸
磷、铜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潮土区磷、铜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植株体内磷、铜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铜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铜肥以及磷铜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达到1%显著水平,P1Cu1处理(即施磷肥90 kg hm-2、铜肥22.5 kg hm-2)为获得冬小麦最高产量的适宜配施组合。不同磷水平下,磷铜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一致,冬小麦植株体内磷、铜养分含量的变化也表现各异。低磷条件下,磷铜之间表现为相互促进作用,高磷条件下,则表现为相互抑制作用。
杨秋云李红英王文亮杨建堂侯彦林
关键词:冬小麦增产效应养分含量
铜氮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在豫中潮土区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铜、氮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铜肥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达显著水平。氮、铜交互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达极显著差异,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也达显著差异。综合考虑产量和蛋白质因素,本试验条件下,铜、氮配施以N1Cu2处理(即施氮120 kg.hm-2,施铜45 kg.hm-2)为适宜的铜、氮配施比例。
李红英王文亮杨建堂侯彦林
关键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
吉林省玉米产量预测统计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产量预测研究对于国家进出口计划,制定国家政策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显示意义。玉米在许多国家均是大宗作物,种植范围也相当广泛,因此玉米产量预测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众多产量预测方法中模拟模型应用的较多,也有基于气象因子的统计模型。根据前人的研究,建立了吉林省玉米产量预测统计模型。模型包括气候、土壤和管理三大类因素共10个主要影响大田玉米产量的10因子,经逐步回归最终获得参数最少,决定系数最大的统计模型,Y=-72125.573+34.952X1+22.92X2+72.48X5-24.008X6+1252.852X7-12.119X8+20.975X9,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19。经检验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吉林省玉米产量。
周永娟侯彦林李红英
关键词:统计模型玉米
氮锌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锌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锌肥都能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株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且除穗长外氮肥的作用大于锌肥;氮锌配施效应大于单施氮肥或锌肥,氮锌交互效应为正,N1Zn1是最佳处理组合;综合考虑玉米生物产量、子粒产量、经济效益及环境污染,以施N160 mg.kg-1、锌肥(ZnSO4.7H2O)80 mg.kg-1为宜。
康利允马政华李红英王文亮杨建堂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