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虎群

作品数:20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马一浮
  • 4篇太虚
  • 3篇人生佛教
  • 3篇文化
  • 3篇佛教
  • 2篇新儒学
  • 2篇以太
  • 2篇认识论
  • 2篇儒家
  • 2篇儒学
  • 2篇钱穆
  • 2篇子思
  • 2篇荀子
  • 2篇荀子思想
  • 2篇禅宗
  • 2篇六艺
  • 2篇境界
  • 2篇工夫
  • 2篇本体
  • 1篇大义

机构

  • 19篇中国政法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0篇李虎群

传媒

  • 3篇人民论坛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现代哲学
  • 2篇哲学门
  • 1篇中国宗教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理论视野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荀子思想的位置与当代新儒学的路径--由马一浮和钱穆论荀子来管窥
荀卿生当战国末期,秦代立法、两汉传经多赖荀子。但自唐末两宋以来,道学兴起,绌苟而扬孟,荀子被判为“不醇”,辟为儒家“道统”之外,地位遂渐趋低落。近代以来,随着先秦诸子学研究的兴起,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对苟子或...
李虎群
关键词:荀子儒学思想
礼乐教化与宗教学教育
2015年
立足于中国礼乐教化的人文主义大传统,理性地反思宗教观念、体验、行为和体制,加强和完善宗教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晚清以来,中国就陷入了"中西古今"格局之下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组织模式、百姓礼俗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今天,全球一体化加剧,中国文化生态呈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态势,更易使人陷入迷茫无绪、无所适从的精神困境。
李虎群
关键词:教学教育礼乐教化民族文化心理人文主义宗教观念文化生态
马一浮的儒家诗教思想发微
2012年
20世纪的一代儒宗马一浮,完全漠视20世纪以来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问题意识来整理、阐释中国传统学问的学术主流,始终以六艺之学统摄一切学术,以发明自性为为学宗旨,这一学术取向鲜明地体现在他阐述儒家诗教大义的思想中,把握这种思想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哲学的精髓极其重要。
李虎群
关键词:马一浮诗教六艺仁德
试析太虚“人生佛教”理论的禅宗渊源
2013年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对于促成佛教的现代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的重要来源和基础之一即是他体证的禅宗思想,其内核是指中国佛教重视证悟的修学传统,而其具体落实则必须践行大乘佛法的菩萨行。建设现代佛教必以此为基础和本位,并融会诸种教门的殊胜之处。
李虎群
关键词:太虚人生佛教禅宗菩萨行
中国佛教现代转型的探索——以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为核心
2018年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转型。太虚大师作为当时佛教界的领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学理、制度和经济三个方面提出了佛教的现代化路向。其中,尤以人生佛教理论影响久远。本文阐述了这一理论的形成、判摄、本质、特质和旨归,并力图凸显这一理论与太虚大师探索佛教现代转型的关联。
李虎群
关键词:人生佛教太虚
从儒家“德”论看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化被引量:1
2007年
近现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哲学原有的基本语汇和话语诠释谱系逐渐遁出了人们的思考空间,遂使中国哲学研究“以西释中”成为主流。于是,近年来产生了“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系列讨论,这些讨论基本围绕着“重新诠释传统”这一理路展开的,这恰恰未能摆脱近百年来形成的“重知不重行”的学术传统,故而需要反省与突破。儒家“德”论的奥旨可以揭示出中国哲学的为学路径:不能只是泥滞于言语,耽著于文字概念;而要发明各人自性所具之性德,感发学人反求诸己、拳拳服膺、实有诸己,然后制礼作乐、化成天下。从而指示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化目前所面临的要务不在阐释,而在践行。
李虎群
关键词:孔子君子之德知行
马一浮论儒家礼乐教大义
2014年
马一浮一生将发明自性视作为学宗旨,以阐明儒家六艺之教统摄一切学术。他所说六艺者,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他认为,六艺之教,莫急于礼,礼主于义,以敬为本,礼以导行,循理践形,制度文为,皆在于礼;礼乐之源,本于孝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以道和,法界一性。马一浮论儒家礼乐教之大义既明,近代以来"礼教吃人"等对于儒学的偏见自会不攻自破。
李虎群
关键词:马一浮礼教乐教
《易》的本体、工夫和境界——马一浮的易学建构及其价值
2022年
在现代学术转型的背景下,马一浮的“六艺论”系统建构了“六经皆理”的思想体系。作为六艺论的整体纲领和根本原理,马一浮的易学思想直承伊川、朱子,同样具足了其六艺论的系统性特质,可以在“本体”“工夫”“境界”的理论框架中得到深切著明的呈现。他建构了理本体的易学本体论、以言行为中心的学易工夫论和易道十大的境界论。马氏易学彰显了易学在六艺之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会通了宋明理学和经学两大学术传统,并在儒佛会通的视域下理性、系统地统合且呈现了中国哲学的根本性义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李虎群
关键词:《易》马一浮本体工夫境界
马一浮“为学之方”抉微
2009年
马一浮是20世纪中国的一代儒宗。他一生始终以六艺之学统摄一切学术,以发明自性为为学宗旨,完全漠视20世纪以来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框架、问题意识来整理、阐释中国传统学问的学术主流,笃守读书穷理、悟证笃行的为学方式,批评时人为学是徇物外求、舍本逐末,并讲学著述、兴办书院,培育圣贤种子,以传承六艺之学。他迥异时伦的学术取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李虎群
关键词:马一浮自性穷理种子舍本逐末
“礼”字的文化意蕴被引量:2
2013年
“字”,从子在宀(屋)下,寓意幼子稚弱,须乳字之,故本义是乳;又因在乳幼子,口不能言,而母乳怙养可达其意,而古今远近之隔,也是有言不能相闻,须文字传达其意,故借为文字之字。
李虎群
关键词:文化意蕴文字本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