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峰

作品数:2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语文
  • 4篇文教
  • 3篇语文教学
  • 3篇文化
  • 3篇教学
  • 2篇大学语文
  • 2篇学语
  • 2篇意象
  • 2篇史剧
  • 2篇历史剧
  • 2篇古典
  • 1篇大学语文教材
  • 1篇大学语文教学
  • 1篇大学语文教学...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德育
  • 1篇德育渗透
  • 1篇颠倒
  • 1篇新农村

机构

  • 14篇商丘师范学院
  • 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6篇李雪峰

传媒

  • 3篇美与时代(美...
  • 2篇各界
  • 2篇电影文学
  • 2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四川戏剧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基督教文化与北村的小说创作
2009年
在当代文坛,北村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基督教信念和创作追求的作家,来自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使北村的小说确立了“神圣超越价值”话语的地位和“苦难\救赎”的“神性书写”模式。北村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的生存困境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开拓了多元价值文化背景下的神性一维。
李雪峰
关键词:北村小说基督教文化神性写作救赎
王昭君形象的文化解读——以《汉宫秋》、郭沫若《王昭君》、曹禺《王昭君》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王昭君的形象家喻户晓,马致远笔下的王昭君放射着民族节烈的光辉,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具有鲜明的反叛意识,曹禺笔下的王昭君则是政治的牺牲品。她们都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李雪峰
关键词:历史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03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声”是美育的一个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美的因素已开始向社会的各个角落渗入。语文课是一座贮藏着丰富美育内容的宝库,通过挖掘和展示语文教学中的美,将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他们将会在美的享受中汲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健全审美观、完善人格。
李雪峰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材情感作用范读快餐文化荷花淀派
“我本善良”——《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再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历来人们都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吝啬、残酷、歹毒的"吸血鬼",应该受到谴责、讽刺和嘲笑。分析夏洛克生存的环境和时代特征,就会发现夏洛克还是一个勤劳的商人、敢爱敢恨的父亲。
李雪峰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吝啬善良
论中国古典戏曲的民族性
2007年
中国戏曲作为中华文化代表形态之一,在千年的积淀过程中,凝聚了纷繁瑰丽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直接揭示了中国人所追寻的生活情趣。戏曲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精神在艺术舞台上的体现,它植根,成长、发展于民间,真实、自然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活,表达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情愫。它的表演形式载歌载舞、虚实相辅,非常适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它的演出技艺性强、时空自如,很适合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中华民族所特有民族性在戏曲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它在我国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牢固的根基。因此,中国古典戏曲的最根本、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深厚的民族性。
李雪峰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民族性艺术手段中华文化美学品质生活情趣
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被引量:8
2011年
如何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力,实现该课程的终极教学目的,已经成为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课题。改变高校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大语文教育观下的综合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条件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应成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李雪峰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学改革
欧罗巴芦笛吹响的“生活的牧歌”——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2003年
艾青的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蕴含了作者的恋母情结和忧郁情结,表现了诗人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是一支欧罗巴的芦笛吹响的东方生活牧歌。
李雪峰
关键词:生命意象芦笛牧歌忧郁情结
语文教学魅力浅说被引量:1
2003年
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以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影响人,以丰富的情感、高雅的情趣感染人,以丰富的常识,过人的智慧启迪人。
李雪峰
关键词:教学魅力心理期待诗歌意境风趣幽默
郭沫若剧作《蔡文姬》与《武则天》的文化解读
2003年
《蔡文姬》与《武则天》是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两部历史剧,对其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化 思考,也许比单纯欣赏剧作本身更有意义。其中蕴含了作者的世纪梦想与对妇女解放命题的思考。
李雪峰
关键词:《蔡文姬》《武则天》话剧创作历史剧妇女解放
试论古典诗词里的黄昏意象被引量:1
2009年
黄昏意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在时空意义上内蕴丰富,是诗人们借景生情、依象兴意的媒介物。诗人们通过黄昏意象这一媒介物,在心境与物镜的交融中,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李雪峰
关键词:黄昏意象诗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