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阿朋

作品数:92 被引量:55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9篇土壤
  • 31篇尾巨桉
  • 31篇巨桉
  • 30篇人工林
  • 22篇桉树
  • 12篇水分
  • 12篇林地
  • 11篇土壤水
  • 11篇桉树人工林
  • 10篇土壤水分
  • 10篇尾巨桉人工林
  • 10篇巨桉人工林
  • 10篇雷州半岛
  • 9篇树干
  • 9篇落叶松
  • 9篇华北落叶
  • 9篇华北落叶松
  • 8篇幼林
  • 8篇小流域
  • 6篇凋落

机构

  • 66篇国家林业局
  • 30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92篇杜阿朋
  • 38篇王志超
  • 24篇竹万宽
  • 22篇陈少雄
  • 18篇王彦辉
  • 18篇许宇星
  • 16篇张婧
  • 13篇谢耀坚
  • 12篇于澎涛
  • 10篇韦东艳
  • 9篇吴志华
  • 8篇熊伟
  • 7篇贺亮亮
  • 7篇管伟
  • 7篇张沛健
  • 7篇张利丽
  • 6篇何常清
  • 5篇刘建立
  • 5篇徐丽宏
  • 4篇李慧

传媒

  • 29篇桉树科技
  • 5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浙江农林大学...
  • 4篇热带作物学报
  • 4篇中国林学会桉...
  • 4篇中国林学会桉...
  • 3篇林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种桉树林生活叶-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了解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Eucalyptus spp.)速生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为其科学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雷州半岛赤桉(E.camaldulensis)、粗皮桉(E.pellida)、托里桉(E.torelliana)、尾叶桉(E.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湿加松(P.elliottii×P.oaribaea)人工林为对照,对各桉树人工林生活叶、凋落物及土壤(0~20cm)的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桉树林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生活叶>凋落物>土壤,且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桉树品种生活叶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湿加松,有机碳含量均显著低于湿加松;托里桉凋落物全氮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桉树品种,与湿加松无显著差异;湿加松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各品种桉树土壤;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凋落物C/N为39.43~63.35,表明研究区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成为限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元素;8a生赤桉和10a生粗皮桉土壤C/N显著高于10a生托里桉、高于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说明10a生托里桉及15a生尾叶桉和湿加松表层土壤具有较快的矿化速率;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内部碳、氮、磷元素已在植物、凋落物与土壤之间实现了运输和转换。【结论】雷州半岛不同品种桉树及湿加松人工林下凋落物分解速率较慢,氮元素是限制分解的主要元素;相比各桉树品种,湿加松具有较高的植物营养利用效率及固碳能力;不同桉树品种及湿加松生长限制性元素有所不同,建议在雷州半岛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及时补充多元素复合肥,充分发挥氮、磷、钾等元素的使用效果。
许宇星王志超竹万宽杜阿朋
关键词:桉树湿加松凋落物土壤
基于桉树皮的有机基质腐熟处理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以桉树皮为原料,研究添加不同氮源与菌剂的腐熟效果,应用Fuzzy函数方法对各处理的腐熟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经腐熟处理的桉树皮,理化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改善;9种处理对腐熟效果优劣的排序为:鸡粪+酵素菌>猪粪+酵素菌>猪粪+VT-1000菌>猪粪+EM菌>鸡粪+VT-1000菌>鸡粪+EM菌>尿素+EM菌>尿素+酵素菌>尿素+VT-1000菌,其中鸡粪+酵素菌处理对桉树皮的腐熟效果最佳,该处理最适合桉树皮腐熟,而尿素+VT-1000菌处理对腐熟效果最差。
张沛健彭彦谢耀坚尚秀华贺亮亮韦东艳杜阿朋
关键词:有机基质微生物菌剂腐熟
镉胁迫对尾巨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尾巨桉(DH32-29)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植株的生长指标(苗高、地径、叶面积)、生物量、根冠比、氮平衡指数(NB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为指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8个10~140mg·kg^-1浓度镉(cd)盐溶液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处理下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低浓度(10mg·kg^-1)Cd处理对尾巨桉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无明显影响。当cd浓度大于20mg·kg^-1,随着Cd浓度的逐渐增大,其对尾巨桉幼苗的伤害程度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生物量减小、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II、NP、NBI)均下降,qP无明显变化,MDA含量升高。Cd浓度大于60mg·kg^-1以上时,尾巨桉幼苗生长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损伤症状和生长停滞现象。结果表明低浓度(≤20mg·kg^-1)Cd处理下尾巨桉幼苗能正常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大,Cd处理对尾巨桉的形态和生理特性造成显著影响。同时结合部分桉树适生区土壤Cd含量调查及相关研究结果认为,尾巨桉具有一定修复Cd污染区土壤的潜力。
刘国粹杜阿朋李慧王志超张利丽竹万宽陈少雄
关键词:尾巨桉生理指标生物修复
不同造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桉树人工林地力退化问题,通过比较两种造林措施下桉树人工林地土壤肥力特征发现,皆伐和造林时的人为活动对浅土层(0~20cm)的土壤都有一些松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部分提高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但造林后林地土壤物理...
杜阿朋韦东艳张婧谢耀坚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造林技术
4个尾巨桉幼林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以4个尾巨桉幼林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土壤有机C和全N降幅较大,全P和全K降幅较小。4个林地土壤C/N比变化范围为7.95-21.78,平均值为12.36;土壤C/P比变化范围为23.85-57.52,平均值为40.85;土壤C/K比变化范围为3.61-13.09,平均值为9.05;土壤N/P比变化范围为1.24-7.36,平均值为4.30;土壤N/K比变化范围为0.18-2.37,平均值为1.05;土壤N/P比变化范围为0.16-0.35,平均值为0.25;土壤有机C与养分全量的N、P、K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与全K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张治军李慧王志超竹万宽陈少雄杜阿朋
关键词:尾巨桉林地
三种整地措施下尾巨桉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1
2016年
以不炼山+人工穴垦、不炼山+机械带垦和炼山+机械全垦3种不同整地组合下的2.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为对象,对其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整地组合下尾巨桉各器官碳含量平均值为44.37%~57.42%,大小顺序为叶>干>枝>根>皮,带垦最大(51.21%),炼山全垦最小(49.95%);不同整地组合尾巨桉人工林林下地被物层的碳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层(0~100 cm)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各层土壤平均碳含量总体趋势表现为带垦>炼山全垦>穴垦。(2)穴垦、带垦、炼山全垦措施下乔木层总碳储量依次为18.01、30.49和23.56 t·hm^(-2),各器官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干>根>叶>枝>皮;除皮外,其余器官碳储量排序均为带垦>炼山全垦>穴垦。(3)尾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表现为带垦(197.03 t·hm^(-2))>炼山全垦(161.16t·hm^(-2))>穴垦(144.77 t·hm^(-2));不同整地措施碳储量分配格局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均是带垦最大,在整个生态系统碳储量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整个系统碳储量在93%以上;不同整地组合措施对枯落物层的碳储量无显著影响。因此,从提高尾巨桉林分系统碳储量方面考虑,在雷州半岛及相似立地条件地区进行尾巨桉人工林造林时宜采取不炼山+机械带垦的整地组合方式。
刘国粹陈少雄王志超张利丽杜阿朋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碳含量碳储量碳分配
3种整地措施下尾巨桉幼林生长及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对不同整地措施下尾巨桉幼林林分生长及土壤有机质变化研究表明:炼山全垦与带垦措施下林分平均地径极显著大于穴垦,但炼山全垦与带垦之间地径差异不显著;炼山全垦措施下的林分平均树高极显著高于带垦与穴垦;而林分蓄积量则为炼山全垦>带垦>穴垦。炼山全垦整地后,土壤有机质在表层土壤以下10~20 cm或20~30 cm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造林后1 a时3种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造林后1.5 a后发现炼山全垦有机质含量极显著优于带垦和穴垦,其次为带垦,穴垦最差。从目前来看炼山全垦的生长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有较大优势。
王志超杜阿朋陈少雄
关键词:尾巨桉土壤有机质
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被引量:29
2014年
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基质、栽培林地、栽培模式、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以期为林下食用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张婧杜阿朋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技术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利用平衡式张力计和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六盘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华北落叶松林内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的相对湿润期、持续消耗期和快速恢复期;依据水...
杨民益杜阿朋王彦辉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水分土壤蓄水量
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2
2017年
为正确认识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凋落物和土壤C、N、P时空分配格局及两者间的关系,对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的C含量均显著大于土壤,且不同林龄间凋落物C含量无显著差异,1年生人工林土壤表层(0~20 cm)的C含量显著小于3~7年生,其他土层C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凋落物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且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其他林龄的,而土壤表层的N含量以7年生人工林最大,1年生的最小。凋落物的P含量除1年生人工林显著大于3年生外,其他林龄间均无显著差异,土壤的P含量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凋落物C∶N随林龄呈逐渐增大趋势,且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C∶P和N∶P在不同林龄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土壤层。凋落物的N含量与表层土壤的C、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凋落物的C∶N与表层土壤的C∶P,N∶P呈显著正相关,表层土壤C、N积累受到凋落物N的制约。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降低凋落物分解的N限制性、提高养分传递效率及合理施肥显得十分重要。
竹万宽陈少雄王志超许宇星张利丽杜阿朋
关键词: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土壤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