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彪
- 作品数:118 被引量:67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四川筠连煤层气井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2025年
- 煤层气井排采水地球化学特征包含着丰富的地层水来源信息,可反映煤层气保存条件,对煤层气富集机理和勘探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盆地南缘筠连区块9组19口典型煤层气井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产出水常规离子、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实验测试,并结合产出水常规离子随排采时间变化规律探讨煤层气井产出水的来源。结果表明:筠连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中Na^(+)+K^(+)含量超过90%,溶解性固体(TDS)总质量浓度为1203~143099 mg/L,Cl^(-)质量浓度为709~SO_(4)^(2) HCO_(3)^(-)85700 mg/L,质量浓度为12~3614 mg/L,质量浓度为24~516 mg/L,具有“高TDS、SO_(4)^(2) HCO_(3)^(-) SO_(4)^(2)高Cl^(-)、高、低”的特征。在10 a排采期间,Cl^(-)表现为波动性下降,前期含量较为HCO_(3)^(-)稳定,约为20~25 mEq/L,在排采1500 d左右开始出现波动,含量最低。筠连煤层气井产出水主要存在海相成因的原始沉积水、大气降水补给的渗入水与混合水3种类型,产出水变化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均显示了一个大气降水渗入到原始沉积水的混合过程。随着大气降水的渗入,产出水水型由Ca/Mg-Cl型先转变为Na-SO4型,再转变为Na-HCO3型;微量元素含量逐步减少,其中Sr与B元素对产出水来源的敏感性较高;产出水氢氧同位素值逐渐减小,氢氧同位素拟合线也逐渐向大气降水线靠近。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均显示处于宽缓向斜轴部的G1-2井封闭性较好,产出水主要为海相沉积水,而处于向斜翼部的G3井封闭性较差,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余井介于二者之间,为古海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
- 顾俊雨杨兆彪田文广韩永胜刘常青梁宇辉卢本举李存磊彭丽莎王海晨
- 关键词:煤层气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意义
- 深部煤系战略金属元素迁移的模拟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部煤系战略金属元素迁移的模拟装置,属于热模拟实验技术领域,包括样品仓、连接在样品仓上的加热加压系统以及与样品仓连通的气体收集系统,还包括进样组件包括气化室,通过管道与样品仓连通,加热电阻盘固定在气化室的内...
- 何金先王伟冯建伟杨兆彪张晓丽 李聚豪 黄正鑫
- 地应力条件下的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的调整研究被引量:30
- 2015年
- 对在应力场条件下的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相应调整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大量水力压裂试井数据统计分析后认为:研究区广泛发育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各煤层压力系数在层域呈现波动变化,且部分煤层普遍超压.最小主应力梯度增大,煤层渗透率降低,压力系数增大.各煤层最小主应力梯度表现出波动性,表明各煤层地应力特征有所区别,这与压力系数所表现出的波动性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在深度300m左右为地应力转换带,在此深度以上,水平应力起主导作用,煤储层物性可能较好,相邻煤层容易形成流体压力主导型的独立含气系统;而在此深度以下,垂直应力起主导作用,煤储层物性变差,相邻煤层流体不易沟通,容易形成地应力主导型的独立含气系统.地应力转换深度的变浅,易形成受地应力调整控制的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
- 杨兆彪秦勇
- 关键词:地应力超压
- 潞安矿区3号煤储层现代地应力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20年
- 基于潞安矿区19组注入压降试井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现代地应力平面及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现代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率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潞安矿区3号煤储层整体为中-低应力区,应力场类型在垂向上呈非均匀分布,埋深400~610 m区域为走滑断层应力场(σH>σv>σh);埋深610~800 m区域为正断层应力场(σv>σH>σh)。潞安地区现代地应力场测压系数与埋深关系的关系式为:131.67/H+0.1659≤K≤544.72/H+0.2380,整体表现为“浅部离散,深部收敛”的特征。煤储层渗透率与水平主应力、水平主应力差和有效应力密切相关。煤储层渗透率与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应力梯度存有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煤储层渗透率都随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及其应力梯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小。水平主应力差通过控制煤储层裂隙开合来影响渗透率,当矿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优势裂隙组发育方向一致时,煤储层中的裂隙受拉张作用,煤储层渗透率提高;当矿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煤储层优势裂隙组发育方向不一致时,煤储层中的裂隙受到挤压,煤储层渗透率降低。因此,二岗山、文王山断层之间区域渗透率普遍高于二岗山、文王山断层之外区域渗透率。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呈指数降低。在同等条件下,煤储层压力高的地区,有效应力低,渗透率一般较高;煤储层压力低的地区,有效应力高,渗透率一般较低。潞安矿区3号煤储层压力状态整体呈低压的特点可能是该区渗透率低,煤层气产气量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曹腾飞杨兆彪崔宝库郝少伟
- 关键词:潞安矿区煤储层渗透率有效应力
- 贵州西部地区煤层气井产出气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 2020年
- 基于贵州西部17口煤层气井不同排采时间的产出气,通过对气体组分、甲烷碳氢同位素测试以及产能数据的收集,结合研究区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质特征,研究了该区域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控制因素及与煤层气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煤层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属于干气~特别干的气体,甲烷组分体积分数介于91.504%~99.508%,其次为N2和CO2,不同地方煤层气井重烃含量变化大。甲烷稳定碳同位素δ13C1值介于-44.1‰^-27.8‰,δD值介于-196.5‰^-120.8‰,属于热成因气,松河GP井组和大河边Z-1井接近于原生煤层气的特征,研究区东北部织金ZJ井组及其余各井明显受到运移-扩散次生作用的影响。贵州西部煤层气井产出气的甲烷碳氢同位素值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趋势,煤变质程度对产出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主要的控制作用,其中甲烷氢同位素值的分布亦受到沉积环境的变化控制。在同一煤层气井组内部,甲烷的碳氢同位素值大小受井组内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以及开发煤层埋深的影响较大。甲烷碳氢同位素值与日产气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其本质在于甲烷的碳氢同位素受控于埋深及埋深主导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埋深的差异性很好的控制了产气能力。煤层气井产出气随着排采时间的变化,煤层气气体组分和甲烷碳氢同位素值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其中碳氢同位素值随着排采时间变化总体有波动性增大变重趋势,这与组分分馏和同位素分馏有关。
- 秦宗浩杨兆彪秦勇金军吴丛丛邢蓝田李庚李洋阳
- 关键词:煤层气分馏
- 多煤层区煤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构建被引量:14
- 2020年
- 煤体结构是多煤层煤层气勘探开发中主力产层优选及产层优化组合的关键约束条件,精确识别煤体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测井解释模型为针对单一厚煤层的解释,对于煤层层数多而薄的多煤层地区的研究较少。以云南雨旺区块多煤层区为例,提出了多煤层区煤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构建方法。①煤层煤体结构GSI赋值。首先通过实地取芯分析,将多煤层样品煤体结构具体分类,并分别进行地质强度因子GSI赋值,量化取芯煤体结构;②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采用多条测井曲线进行纵向和横向相关性矩阵分析,筛选出相关度最高的自然伽马(GR)、补偿密度(DEN)、井径(CAL)和深侧向电阻率(RD)等曲线;③聚类验证。进一步采用嵌套K-means算法的K均值聚类方法对提取出的敏感测井曲线进行煤体结构验证并寻找相关规律;④煤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构建。完成有效性验证后,构建多煤层煤体结构识别的测井解释模型,根据模型计算获得的煤体结构指数大小进行煤体结构的精确识别。采用该计算模型对雨旺区块中北部多煤层进行了垂向和平面的煤体结构识别,垂向上,多煤层煤体结构自上而下由简单变复杂,Ⅲ类煤逐渐增多。平面上,上部主力煤层7+8号煤层煤体结构以Ⅱ类煤为主,YW-05井附近煤体结构较好,以Ⅰ类煤为主,其次为东南部,东北部煤体结构较差,接近于Ⅲ类煤;下部主力煤层19号煤层以Ⅱ类煤为主,但在西南部有少部分Ⅲ类煤,Ⅰ类煤主要集中在YW-05井附近,其余部分以Ⅱ类煤为主。识别结果准确性较高,且模型需要的测井曲线容易获得,模型简单易于计算,可满足多煤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实际需求。
- 李存磊杨兆彪孙晗森马玉银张争光李洋阳李庚
- 关键词:多煤层煤体结构测井曲线测井解释模型
- 一种煤系地层共伴生金属铝、钛、镓、稀土综合提取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系地层共伴生金属铝、钛、镓、稀土综合提取方法,属于矿产提取技术领域,解决了煤矸石和粉煤灰中钛、镓、铝、稀土金属的提取工艺研究甚少,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提取方法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焙烧产物;...
- 张晓丽黄正鑫冯建伟杨兆彪何金先黄亚平李聚豪王伟
- 一种超声波加载下渗流、解吸实验两用夹持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波加载下渗流、解吸实验两用夹持器,涉及岩心夹持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中间夹持组件、堵头、缸体、螺旋式通道、超声波换能器和保温层。中间夹持组件位于缸体内部,可夹持岩心并提供三轴应力条件;用堵头替换中间夹持...
- 秦勇师庆民杨兆彪申建兰凤娟陈义林吴财芳屈争辉
- 煤炭安全开采最高允许含气量求算模型被引量:14
- 2007年
- 以国家《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相关规定为切入点,考虑煤层气地质条件、矿井瓦斯状况、煤炭开采强度、煤矿通风安全措施等4方面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求算最高允许含气量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最高允许解吸量等新的概念,并据此模型对我国6个矿区34个单元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最高允许解吸量平均为2.24 m3/t,最高允许含气量平均为7.51 m3/t,即只要煤层气平均预抽采率达到25.32%,6个矿区在总体上就能达到防止矿井瓦斯爆炸的安全规定上限要求.不存在全国统一的煤炭安全生产最高允许含气量标准,而最高允许解吸量和最低预抽采率可能是建立矿井瓦斯保安标准的核心.
- 秦勇吴财芳胡爱梅杨兆彪范志强叶建平
- 关键词:煤矿安全煤层气矿井瓦斯
- 恩村山西组二_1煤层煤层气可采潜力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运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了恩村井田二1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采用等温吸附法估算了煤层气理论采收率和可采资源量。以此为基础,结合对煤层气试井资料的分析,讨论了该煤层中煤层气的可采潜力。
- 杨兆彪秦勇吴财芳
- 关键词:煤层气资源量可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