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友同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对比
  • 1篇代食管
  • 1篇胸部
  • 1篇胸部正侧位
  • 1篇腋臭
  • 1篇阴茎
  • 1篇阴茎根部
  • 1篇增生
  • 1篇正侧位
  • 1篇脂溢性
  • 1篇脂溢性角化
  • 1篇脂溢性角化病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样增生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反流

机构

  • 4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安徽省毫州市...

作者

  • 5篇杨友同
  • 3篇王坤
  • 2篇茹玉航
  • 1篇宋焕
  • 1篇张涛
  • 1篇刘奇
  • 1篇李志锋
  • 1篇吴喜燕
  • 1篇卞万年
  • 1篇杨新刚

传媒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内脏反位合并贲门癌1例被引量:1
2010年
病人男性,54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余于2009-07-13入院。查体:神志清,心尖搏动在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食管胃钡餐显示,胃泡位于右侧,十二直肠从右向左走行(图1,2)。X线胸片所见:纵隔心影呈右位,心脏大血管向右侧完全转位(图3)。
卞万年王坤杨友同李志锋刘奇
关键词:贲门癌贲门癌根治术
外阴巨大乳头瘤样脂溢性角化病1例
2013年
患者男,34岁。外阴褐色丘疹10余年,增大3个月。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阴茎根部出现米粒大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后皮疹逐渐增大、增厚。近3个月来,皮疹明显增大至鸽蛋大,并逐渐突出表面呈乳头瘤样增生。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阴茎根部约5.0cmx4.5cm的褐色斑块,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一,表面呈乳头瘤样增生,无破溃、糜烂、渗出等改变(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部正侧位x片、
张涛杨友同
关键词:乳头瘤样增生脂溢性角化病外阴皮肤科检查阴茎根部胸部正侧位
不同微创手术方案在肺癌患者中疗效对比
2014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c-VATS)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采用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患者5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患者术后第1 d疼痛程度,分别在术前1 d以及术后1 d、3 d和5 d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c-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以及置管时间均少于VAMT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VATS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第1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VAMT组(P<0.05)。c-VATS组患者术后1 d、3 d和5 d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VAMT组(P<0.05)。c-VATS组和VAMT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7.41%和20.8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c-VATS组和VAMT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70%和4.17%,转移率分别为7.41%和12.50%,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和转移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VATS和VAMT手术治疗肺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c-VATS安全性优于VAMT手术。
杨友同吴喜燕王坤茹玉航宋焕
关键词:肺癌微创安全性
小切口超薄皮法与传统术式治疗腋臭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寻求一种损伤小、疗效快的治疗腋臭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和传统手术方法各治疗120例腋臭患者,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汗腺清除术120例,治愈119例,显效1例,切口裂开0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无明显瘢痕,瘢痕挛缩0例。传统术式治疗120例,切口裂开10例,皮瓣坏死0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6个月~1年无腹发,大部分病例瘢痕明显,瘢痕挛缩2例。结论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比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明显优越,是一种并发症少、瘢痕小、恢复快、疗效好的腋臭手术方法。
杨新刚杨友同
关键词:腋臭手术方法
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 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胃代食管腔p 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 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最长时间与p 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全胃组,De 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杨友同茹玉航王坤郝樊
关键词:食管癌胃食管反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