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华
- 作品数:43 被引量:19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RNA干扰沉默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构建靶向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RNA干扰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鼠mTOR基因序列设计2个短发夹环RNA (shRNA)序列,化学法合成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将cDNA序列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IN,脂质体介导转染包装细胞PT67后获得mTOR的重组逆转录病毒shRNA表达载体,感染VSMC,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及其下游底物真核细胞启动子4E结合蛋白(4E-BP1)、p70s6k等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细胞周期的变化,噻唑蓝(MTT)法检测VSMC增殖活性的改变。结果shRNA序列插入pLXIN载体并感染VSMC,证实其能够显著抑制mTOR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mTOR通路下游的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表达相应减少,而4E-BP1的表达却显著增强;感染前VSMC细胞G_1/G_0,期比例为71%,S期为15%,凋亡细胞为2%;转染后72 h,G_1/ G_0期比例为87%,S期为6%,凋亡细胞为6%(P<0.01);表明G_0/G_1μ→S过程受阻,VSMC的分裂、增殖受到抑制,凋亡机制启动,更多细胞停滞在G_0/G_1期。结论成功构建靶向mTOR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能够明显抑制VSMC分裂、分化和增殖。
- 胡新华张强杨军杨德华刘程伟张志深
- 关键词:雷帕霉素RNA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
- 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抗凝、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抗凝、溶栓治疗并获随访的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栓塞的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行单因素分析,探讨它们与肺栓塞发生的关系。结果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有症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86%(3/105),出院后随访无肺栓塞发生。肺栓塞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血栓位置、血栓类型无关(P=0.086,0.618,1.0,1.0)。结论对下肢DVT患者严格的抗凝、溶栓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其肺栓塞的发生率。
- 杨德华李剑何家安胡新华辛世杰段志泉
- 关键词:肺栓塞抗凝药腔静脉滤器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7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术前CDU和FFDM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对比,评价两项检查方法各自的准确性及两项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DU和FFDM检查,CDU、FFDM及两项联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和82.24%;89%和75.7%;97%和88.78%。经ROC分析,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整体准确性依次为两项联合>CDU>FFDM。CDU,FFDM对乳腺癌肿块影显示率分别为95%和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绝经前、后乳腺癌检出率,CDU分别为9 3.5%和8 3.3%(P>0.0 5),FFDM分别为8 0.4%和9 6.3%(P<0.0 5)。绝经前乳腺癌检出率CDU与FFDM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乳腺癌检出率FFDM高于CDU(P<0.05)。结论 CDU检查对肿块敏感性高,FFDM对绝经后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两者联用可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整体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 王明军杨德华于龙飞辛世杰段志泉
- 关键词: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16/p53/p38MAPK/Wip1通路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16/p53/p38MAPK/Wip1通路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PTC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Wip1,p38MAPK,p53及p16蛋白的表达,并将Wip1蛋白高表达与p38MAPK,p53,p16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TC组织中Wip1蛋白高表达率为64.3%(45/70),与正常甲状腺组织(0/20)有明显差异(P<0.01);Wip1高表达率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各因素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ip1蛋白高表达与p3 8 MAPK,p5 3,p1 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 2 0,r=-0.3 5 6,r=-0.550,均P<0.0 1)。结论PTC中存在p1 6/p5 3/p3 8 MAPK/Wip1通路异常,其机制可能与Wip1异常上调后抑制p3 8 MAPK,p5 3,p1 6有关。Wip1可能为甲状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杨德华张浩胡新华辛世杰段志泉
-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突变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3例AMVT患者和7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FA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AMVT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3.5±8.8)μmol/L和(12.2±6.6)μ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Hcy水平与FA呈负相关(AMVT组:r=-0.42,P<0.01;对照组:r=-0.39,P<0.01)。MTHFR C677TTT基因型在AMVT组的分布频率(33.3%)高于对照组(17.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结论血浆高Hcy水平和低FA是AMVT形成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T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可能是AMVT形成的一个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 胡新华杨军李志文张志深何家安杨德华张强辛世杰段志泉
-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同型半胱氨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叶酸
- 急性期保守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保守治疗的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发病14d内)的死亡相关因素,指导急诊手术病例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进行保守治疗的42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0±12)岁。治疗方法包括止痛、控制性降压及抑制心肌收缩等对症治疗。其中急性期存活28例,死亡14例,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其急性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分支血管缺血(P=0.018)和主动脉最大径(P=0.002)是急性期B型夹层的死亡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亦证实分支血管缺血(P=0.041)和主动脉最大径(P=0.005)为死亡的相关因素。当主动脉最大径超过40/13m时死亡风险明显增高(P=0.000)。结论存在主动脉分支血管缺血或主动脉最大径〉40mm的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考虑急诊手术或腔内治疗。
- 王雷辛世杰肖亮任玲张健胡海地宋清斌胡新华张平张赞松杨德华王传疆段志泉徐克
- 关键词:急症
- 一氧化氮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杨德华段志泉路磊
- 关键词:一氧化氮NO静脉内膜增生L-精氨酸L-ARG
-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 ,PsAn)和创伤性动静脉瘘 (arteriove nousfistula ,AVF)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9年 1月~ 2 0 0 1年 2月经手术治疗的PsAn及AVF共 43例。根据分型分别采用单纯或四头结扎术 10例 ;经瘤腔破裂口修补术 13例 ;单纯血管移植 5例 ;经动脉切开修补瘘口 ,重建动脉血流 8例 ;经静脉切开修补瘘口 ,静脉结扎或切除 3例 ;经瘤腔同时修补动静脉瘘口 1例 ;瘘切断或切除 ,动静脉壁瘘口侧面修补术 1例 ;经瘤腔修补静脉瘘口 ,动脉结扎或血管移植 2例。 结果 死亡 2例 ,余 41例近期疗效满意。随访 34例 ,2例AVF肢端慢性溃疡者效果欠佳 ,余 32例效果良好。 结论 对创伤性PsAn和AVF应早期手术。根据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 。
- 杨德华段志泉杨栋张强胡海地
- 关键词: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外科手术
- 创伤性动静脉瘘20例的手术治疗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探讨创伤性动静脉瘘 (arteriovenousfistula ,AVF)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1989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经手术治疗的创伤性AVF 2 0例 ,共 2 3个动静脉瘘。分别采用四头结扎术 2例 ;经静脉切开修补瘘口 3例 ;经动脉切开修补瘘口、重建动脉血流 8例 ;瘘切断、动静脉壁瘘口侧面修补术 1例 ;经瘤腔同时修补动静脉瘘口 1例 ;经瘤腔修补静脉瘘口、动脉结扎或大隐静脉移植 2例 ;瘘管结扎术 3例。结果死亡 1例 ,随访 16例 ,2例复发 ,2例肢端慢性溃疡者效果欠佳 ,余效果良好。结论创伤性AVF应早期手术 ,根据分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 。
- 杨德华胡海地张强杨威涛段志泉
- 关键词:创伤性动静脉瘘血管外科手术病例分析
- 不同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栓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20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性97例,女性104例;年龄24-83岁,平均60.4岁。其中血栓发生于左侧肢体174例,右侧24例,双侧3例。所有患者发病≤7d,入院时无肺栓塞,且均获得随访。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独溶栓抗凝组,手术取栓后溶栓抗凝组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溶栓抗凝组。分别计算各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3组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单独溶栓抗凝组住院期间有症状肺栓塞发生率为2.8%(3/107),下腔静脉滤器组、手术组无肺栓塞发生,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出院后随访6~72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间单独溶栓抗凝治疗组及手术取栓组无肺栓塞发生,下腔静脉滤器组肺栓塞发生率为2.4%(1/42)且死于肺栓塞,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症状肺栓塞的影响并无差异,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杨德华李剑何家安胡新华辛世杰段志泉徐克
- 关键词:肺栓塞腔静脉滤器血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