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淑莉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市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疗法
  • 2篇药物
  • 2篇药物制剂
  • 2篇制剂
  • 2篇晚期
  • 2篇固体分散体
  • 2篇放疗
  • 1篇毒性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肢体
  • 1篇肢体瘫痪
  • 1篇肉瘤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机构

  • 7篇青岛市肿瘤医...

作者

  • 7篇杨淑莉
  • 3篇郑翠玲
  • 2篇梁秀琴
  • 2篇赵春晓
  • 2篇万海涛
  • 2篇梁华
  • 1篇姚娟
  • 1篇刘振梅
  • 1篇王俊杰
  • 1篇靖景艳
  • 1篇宋琪

传媒

  • 2篇青岛医药卫生
  • 2篇中华转移性肿...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颅脑肿瘤放疗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观察及护理
1998年
老年颅脑肿瘤放疗过程中易并发脑血管疾病,如果观察不细致,常常误认为肿瘤未得到控制或脑水肿所致。自1995~1997年我科遇到3例颅脑肿瘤在放疗中出现脑血管疾病,由于观察细致经恰当地治疗及护理,使病情很快好转,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例1,男,68岁。初诊左颞叶胶质瘤。
杨淑莉刘振梅范永颂程翠香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肿瘤放疗颅脑肿瘤老年肢体瘫痪静脉点滴
97例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1999年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就97例该病放射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自1994年7月至1998年6月,本院共收治鼻咽癌患者97例,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74岁,男54例,女43例,其中,精神高度紧张者25例;口腔出现严重溃疡者10例。
梁秀琴杨淑莉
关键词:鼻咽癌霉菌感染大出血口腔溃疡葡萄球菌感染
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特别地,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制剂是以4‑((4‑(5‑氨基甲酰基‑2‑(1‑乙基‑3‑甲基‑1H‑吡唑‑5‑甲酰氨基)‑1H‑苯并[d]咪唑‑1‑基)丁基)氨基)...
郑翠玲杨淑莉刘慧赵春晓
文献传递
晚期贲门癌放疗并化疗观察与护理
2000年
梁秀琴杨淑莉宋波
关键词:贲门癌放射疗法药物疗法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洛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Ⅱ期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洛铂方案作为局部晚期食管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9—2020年间18例初治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洛铂方案新辅助治疗3~4周期,疗后评价是否可以手术。主要观察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反应(MPR)、客观缓解率(ORR)及安全性。结果1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9岁(32~66岁)。新辅助治疗完成率达89%(16/18)。R_(0)切除率为61%(11/18)。pCR率为45%(5/11)。MPR达64%(7/11)。RR为69%。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78%)、血小板下降(61%)和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偏高(61%)为主,但多以1~2级为主。术后并发症轻微。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洛铂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MPR且安全性良好。
宋琪杨淑莉郑翠玲穆晓艳万海涛王俊杰梁华
一种治疗横纹肌肉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横纹肌肉瘤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横纹肌肉瘤的药物制剂是以N‑(6‑(5‑(2,4‑二氧代‑1,2,3,4‑四氢嘧啶‑5‑基)‑2‑甲氧基‑3‑(5‑甲基呋喃‑2‑基)苯基)萘...
杨淑莉郑翠玲赵春晓刘慧
TAC方案治疗有内脏转移乳腺癌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TAC方案治疗有内脏转移的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6—2019年间收治的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被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TAC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化疗4个周期,每周期化疗后用G-CSF预防白细胞下降;对照组用多西他赛单药化疗4个周期。每周期评估毒性反应,每2个周期评估疗效,4个周期后总体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为12%(2/17),部分缓解为(PR)65%(11/17),疾病稳定为(SD)18%(3/17),疾病进展为(PD)6%(1/17),总有效率为(CR+PR)77%;毒性反应以3~4级脱发明显,其他少见。对照组CR为0(0/17),PR为41%(7/17),SD为24%(4/17),PD为35%(6/17),总有效率为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似乎近期疗效好,毒性可耐受。
靖景艳徐辉杨淑莉姚娟梁华万海涛
关键词:近期疗效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