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龙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枣瘿蚊诱捕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捕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枣瘿蚊诱捕器,枣瘿蚊诱捕器包括诱捕桶和支架组件。诱捕桶内部形成有空腔,诱捕桶的顶部形成有与空腔连通的桶口,桶口的边沿形成有缺口。缺口设置有滤网,诱捕桶的颜色为黄色。通过采用黄色的诱捕...
- 陆宴辉王海诺杨龙张建民
- 基于MaxEnt的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的潜在分布区预测被引量:48
- 2013年
- 节节麦是麦田恶性杂草,明确节节麦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对有效控制其扩散蔓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节节麦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亚、中东、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是节节麦在全球的主要适生区;节节麦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冬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西南部、陕西关中平原、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江苏和安徽北部。节节麦在全球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0°~45°的冬小麦主产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温室气体在A1b排放情景下,到2050年,节节麦的潜在分布范围将有扩大趋势;A2a和B2a排放情景下,节节麦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则有缩减趋势,但高风险区变化不明显。
- 房锋张朝贤黄红娟李燕陈景超杨龙魏守辉
- 关键词:节节麦MAXENT
- 症状级别法检测5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
- 草甘膦的长期使用导致了抗性杂草的涌现。为发展简便检测杂草对草甘膦敏感性的方法,本实验以稗等5种杂草为材料,在室内与室外条件下,以草甘膦处理杂草后产生的症状为指标检测了其对草甘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GR50值除...
- 陈景超黄红娟张朝贤魏守辉黄兆峰杨龙陈金奕
- 关键词:草甘膦敏感性杂草生物测定
- Mechanism of Solanum rostratum Dunal Seed Germination
- Background and Aims Many domesticated Solanaceae seeds’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but...
- 杨龙魏守辉Hongjuan HuangZhaofeng HuangJingchao ChenJinyi Chen张朝贤
- 关键词:RADICLEGIBBERELLIN
- 文献传递
- 抗咪唑乙烟酸反枝苋乙酰乳酸合成酶的突变研究
- 为探索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inn.)对咪唑乙烟酸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经室内抗性筛选,本实验从分子水平上开展研究,初步明确了反枝苋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保守区域的突变位点.通过敏感...
- 陈金奕张朝贤刘延黄红娟魏守辉黄兆峰杨龙
- 南疆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和空间分布被引量:1
- 2024年
- 枣叶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是新疆枣树上一种重要害虫。明确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与空间分布,将为科学防控枣园枣叶瘿蚊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采用水盘诱捕法和目测法分别调查了枣园枣叶瘿蚊成虫、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情况。同时,比较了枣叶瘿蚊幼虫和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不同方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枣叶瘿蚊主要发生在5、6月,种群发生存在2个明显高峰期;成虫发生1周后幼虫开始为害,2~3周后下一代成虫羽化。枣园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和草蛉,种群数量较低。每年5、6月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为害严重,嫩叶受害率为6.2%~17.8%,枣吊受害率为11.0%~33.8%。枣叶瘿蚊幼虫的种群密度、捕食性天敌数量、枣树叶片受害程度在枣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间无明显差异;枣树叶片受害程度与枣叶瘿蚊幼虫的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明确了南疆阿克苏地区枣园枣叶瘿蚊及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枣叶瘿蚊幼虫对枣树叶片的为害规律,为枣叶瘿蚊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海诺杨龙张建民陆宴辉
- 关键词:天敌种群密度
- 外来入侵杂草刺萼龙葵种子萌发机制
- 研究分析刺萼龙葵种子萌发机制,对入侵机制的阐明,遏制种群的危害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以外来入侵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种子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实体解剖镜,质构仪,凝胶扩散,组织印记等技...
- 杨龙张朝贤
- 关键词:胚根Β-甘露聚糖酶脱落酸
- 利用凝胶扩散法测定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
- 2020年
- β-甘露聚糖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降解胚乳细胞壁的关键酶,明确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可为揭示杂草种子的休眠萌发机制提供重要依据。以外来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种子为材料,建立了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凝胶扩散法。利用凝胶扩散法对不同贮存时间及贮存条件下刺萼龙葵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贮存3年以上的种子中该酶的活性为0.03 nmol/(min·mg),显著低于贮存3年以下的种子中的酶活性0.15 nmol/(min·mg),而湿润冷藏的种子中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为0.12 nmol/(min·mg),显著高于干燥冷藏的种子的酶活性0.02 nmol/(min·mg)。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凝胶扩散法综合了传统方法的优势,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大量种子样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赵丹丹杨龙黄兆峰黄红娟姜翠兰魏守辉
- 关键词:刺萼龙葵Β-甘露聚糖酶种子
- 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抗性水平及分子机制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初步明确大豆田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并从分子角度对抗药性机制进行解释,以我国四川成都和黑龙江嫩江采集的反枝苋种子为材料,通过琼脂法检测了反枝苋对咪唑乙烟酸的抗药性水平,并分别对R(嫩江抗性种群)和S(成都敏感种群)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皿内生测结果表明,成都种群的GI50为11.20,嫩江种群的GI50为52.26,其抗药性指数RI为4.67。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S种群相比,R种群反枝苋ALS位于高度保守区Domain B编码574位氨基酸的基因发生突变,TGG突变为TTG,导致色氨酸被亮氨酸取代。ALS保守区域氨基酸的替换可能是嫩江反枝苋种群对咪唑乙烟酸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陈金奕张朝贤黄红娟魏守辉刘延黄兆峰陈景超杨龙王旭
- 关键词:反枝苋咪唑乙烟酸抗药性突变
- WinSEEDLE系统在测定刺萼龙葵种子维度中扫描分辨率的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WinSEEDLE系统是专门用于研究种子或病斑形态的专业图像分析系统。以外来杂草刺萼龙葵(Solanumrostratum Dunal)种子为材料,探讨了应用该系统进行种子维度测定的最佳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扫描分辨率显著影响WinSEEDLE系统测量种子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当分辨率达到300dpi时可准确计数所有刺萼龙葵种子。测定刺萼龙葵种子维度的推荐分辨率为600dpi,此条件下单次扫描用时较短(27s),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较其他分辨率高,测得种子平均长度2.61mm、宽度2.11mm,与人工实测值基本一致。
- 杨龙张朝贤黄红娟史致国陈景超黄兆峰魏守辉
- 关键词:分辨率刺萼龙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