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美福

作品数:104 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显像
  • 38篇PET/C
  • 38篇PET/CT
  • 21篇肿瘤
  • 21篇18F-FD...
  • 19篇脱氧
  • 18篇脱氧葡萄糖
  • 16篇正电子
  • 16篇正电子发射
  • 14篇正电子发射断...
  • 13篇断层显像
  • 12篇淋巴
  • 1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1篇淋巴瘤
  • 10篇PET/CT...
  • 10篇CT
  • 9篇发射型计算机
  • 9篇PET-CT
  • 8篇正电子发射断...
  • 8篇显像术

机构

  • 84篇福建省立医院
  • 30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省心血管...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103篇林美福
  • 62篇陈彩龙
  • 59篇陈文新
  • 59篇陈国宝
  • 44篇周硕
  • 33篇李君霞
  • 24篇何品玉
  • 17篇王雪梅
  • 16篇戴红峰
  • 15篇周庆伟
  • 13篇林羽
  • 11篇王聚贤
  • 8篇林晓晶
  • 8篇陈凤英
  • 7篇李松
  • 7篇童跃
  • 6篇李瑞玉
  • 6篇郭莘
  • 6篇曹登敏
  • 5篇王恩成

传媒

  • 23篇福建医药杂志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国际放射医学...
  • 5篇首届全国肿瘤...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3篇首届全国分子...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引进与咨询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创伤与急诊电...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在寻找原发灶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寻找肿瘤原发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期间拟诊转移瘤寻找肿瘤原发灶的45例PET/CT检查患者,其中男23例...
陈彩龙林美福周硕陈国宝陈文新
^(18)F-FDG 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不明原因AFP升高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行外科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或射频消融(RFA)术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的17例患者的18F-FDGPET/CT图像,并和组织学、影像学及临床随访对比,临床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结果:17例患者中12例确诊肝细胞癌复发,6例病灶位于肝内,3例病灶位于肝外,3例肝内外均发现病灶。肝外病灶为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1例,双肺及左腹直肌转移1例,双肺及右膈肌脚转移1例。18F-FDGPET/CT诊断肝内复发7例,肝外转移6例。18F-FDGPET/CT诊断肝细胞癌治疗后复发真阳性10例,假阴性3例,真阴性4例,假阳性0例,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00%、82%、100%、57%。结论:对肝细胞癌治疗后AFP升高而常规检查正常患者,18F-FDGPET/CT对发现其肝内复发及肝外转移有重要临床价值。
周硕林美福陈文新何品玉陈彩龙陈国宝李君霞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DG与11C-MET联合PET/CT显像诊断颅脑感染一例
患者,男性,69岁。左侧肢体无力1年,近三月加重,在外院行颈动脉支架,病情未缓解,近一周出现喝水呛咳,意识时清醒时模糊,一天前突发性昏迷伴四肢抽搐一次,注射镇静药后恢复。不伴恶心、呕吐等。外院头颅CT检查:提示颅脑多发占...
王雪梅林美福何品玉陈彩龙李松戴红峰陈国宝李君霞林晓晶
文献传递
PET-CT在恶性淋巴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定性、分期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病例资料:2005年10月-2006年3月经18F-FDG PET-CT检查恶性淋巴瘤患者4例,均经病理证实,男3例...
陈彩龙林美福王雪梅何品玉陈国宝李君霞林晓晶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附75例报告)
2009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胃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胃部病变患者PET-CT表现,部分患者胃部充盈下延迟2 h扫描或加行CT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48例胃癌确诊35例,其中腺癌34例,印戒细胞癌1例,其中1例胃镜示黏膜下早期胃癌,PET/CT未发现明显病灶。(2)对胃间质瘤4例,良性平滑肌瘤2例,恶性间质瘤2例能准确定性、定位及显示毗邻关系。(3)对胃淋巴瘤3例均能准确定性、分期及显示累及范围等。(4)胃炎性摄取或生理性摄取20例,其中8例胃镜示慢性胃炎。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大部分胃部肿瘤及转移灶可准确定性,但早期黏膜下病灶有可能漏诊;对部分正常胃部或炎性病变结合放射性分布特点、胃壁形态,必要时胃部充盈下或低张状态下行CT扫描、延迟扫描或增强扫描等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陈彩龙陈文新周庆伟林美福陈国宝
关键词:18F-FDGPET-CT胃部疾病
^(18)F-FDGPET/CT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18F-FD GPET/CT显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乳腺癌20例(其中7例为乳癌术后随访),乳腺良性病变6例;18F-FDG PET/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19/20)、100%(6/6),诊断准确率为96.15%。结论18F-FDG PET/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乳腺癌分期及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林美福周庆伟何品玉陈文新陈国宝林羽李君霞
1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CT诊断
1998年
本文对12例经临床手术清理证实的(14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进行探讨。主要征象是眼球内软组织肿块、钙化斑以及视神经增粗。CT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病变有无眼外和颅内扩散及眶壁骨质的破坏,对治疗及估计预后均有较大意义。
郑晓红林美福陈婉贞刘宝金陈凤英池树琛郑达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CT
室管膜瘤35例CT表现
1991年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本文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的CT表现。一、一般资料男26例,女9例;年龄2~66岁,以10~20岁居多(45.7%)。临床均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表现。二、CT表现瘤体位于脑室内25例,脑室外10例,幕上13例,幕下22例。幕下脑室内19例,平扫表现为脑室内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形态不规则,直径2.0~6.5cm。7例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12例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其中6例沿第四脑室侧隐窝蔓延至桥小脑角。幕下脑室外3例,小脑半球、小脑蚓部、桥小脑角区各1例。肿块直径3.0~4.0cm,2例为等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境界不清,其中1例见钙化斑。增强后2例有不均匀性强化且有囊性变,1例无强化。幕上脑室内6例。
林美福林弼杨卫忠
关键词:室管膜瘤桥小脑角区混杂密度小脑蚓部小脑半球室管膜细胞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 及18F-FDG PET/CT 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功能显像的认识与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
周硕林美福陈文新陈彩龙王恩成
^(18)F-FDG PET/CT显像在棕色脂肪组织和乳腺癌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2019年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和乳腺癌之间关系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乳腺癌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乳腺癌的癌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同日、同温下行^(18)F-FDG PET/CT检查。观察未绝经、绝经患者的活性BAT发生情况。观察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有活性BAT发生率,棕色脂肪分布,比较组间不同部位有活性棕色脂肪组织SUVmax值差异。结果未绝经及绝经患者中,乳腺癌组及对照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绝经患者,乳腺癌组BAT摄取^(18)F-FDG阳性率为42.1%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绝经患者,乳腺癌组及对照组BAT摄取^(18)F-FDG阳性率为分别为9.7%、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乳腺癌组及对照组,BAT摄取^(18)F-FDG阳性率分别为22.0%(11/50),6.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P=0.021),BAT摄取^(18)F-FDG阳性者发生乳腺癌风险增加(OR=4.4,P=0.03),95%CI(1.2,16.9)。乳腺癌组及对照组摄取^(18)F-FDG BAT部位及SUV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是检测患者激活BAT的有效手段,激活BAT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性激素水平对乳腺癌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周硕林美福陈文新陈国宝曹登敏陈彩龙李君霞
关键词:棕色脂肪X线计算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