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春枝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电镜
  • 6篇电镜观察
  • 6篇淋巴
  • 5篇淋巴管
  • 5篇间皮
  • 4篇细胞
  • 4篇间皮细胞
  • 3篇扫描电镜观察
  • 3篇膈腹膜
  • 2篇血管
  • 2篇扫描电镜
  • 2篇通透性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系
  • 2篇淋巴系统
  • 2篇毛细淋巴管
  • 2篇腹膜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电子显微镜

机构

  • 1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4篇柏春枝
  • 6篇王云祥
  • 5篇海力斯
  • 4篇马晶
  • 3篇袁亮方
  • 2篇李益民
  • 2篇李玉兰
  • 1篇张湛波
  • 1篇秦华东
  • 1篇赵玲辉
  • 1篇张莉
  • 1篇李晓林
  • 1篇汤凤彩
  • 1篇邹小明
  • 1篇倪秀芹
  • 1篇唐立勇
  • 1篇李刚
  • 1篇郑沿
  • 1篇闫朝岐
  • 1篇徐玉东

传媒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1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壁胸膜间皮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鼠壁胸膜间皮孔的形态结构 ,阐明胸膜腔内物质的吸收途径。方法 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射示踪剂 ,应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壁胸膜间皮的形态变化。结果 壁胸膜表面覆盖一层连续的间皮细胞 ,其按形态可分为立方形和扁平形两种 ,细胞表面覆盖大量的微绒毛 ,在立方形间皮区可见间皮孔。
倪秀芹马晶袁亮方李益民柏春枝
关键词:间皮细胞
腹膜腔内注入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2
1990年
将兔血液注入大鼠的腹膜腔内,以戊二醛-锇酸固定法固定膈,用扫描电镜观察膈腹膜间皮细胞的变化和间皮细胞对红细胞等的吞噬作用。结果表明,间皮细胞变形,大部分细胞表面未发现大孔,少数细胞表面出现大孔,红细胞等被间皮细胞部分或完全吞噬。
柏春枝李玉兰海力斯
关键词:膈腹膜间皮细胞扫描电镜
成人角回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为临床MRI图像精确定位大脑角回的微小占位性病变 ,以及脑功能的影像学立体定位的研究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的头颅标本 15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例 ,分别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MRI扫描后 ,再依据MRI扫描的层次 ,获得与MRI图像一致的断层标本。把标本与相应的MRI图像做对照观察、统计 ,以确定角回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上的定位。结果与结论 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3个方向上描述了角回的断面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1)在冠状面上 :①经窦汇的断面 :顶内沟明显纵行 ,枕颞内、外侧回的出现 ,是角回出现的标志。②经胼胝体压部的断面 :胼胝体压部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 ,是角回消失的层面。 (2 )在横断面上 :①经中央旁小叶的断面 :扣带回和顶枕沟的出现 ,伴有扣带沟缘支的消失 ,是角回和缘上回出现的标志。②经室间孔的断面 :在切及颞叶结构时 ,大脑外侧沟由“一”变为“人”字形时 ,是角回消失的标志。 (3)在矢状面上 :在外侧第一个层面上角回就已经出现 ,壳核和侧脑室三角区的出现是角回消失的标志。
袁亮方马晶柏春枝赵太平
关键词:断层解剖学
猪小肠血管在小肠移植中的解剖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小猪小肠移植时供体、受体和最佳血管的选择。方法麻醉,先后称量30头小猪及其小肠的体重与长度,测算两者比例关系;对离体小肠行造影、色料灌注、X线摄片,观测腹主动脉、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在体和离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小肠的长度平均为体长的11.5倍;小肠的重量平均为体重的2.3%。腹主动脉和肠系膜前动脉近段在体与离体灌注后血管外径分别为4.3/4.6mm和2.5/2.7mm左右,肠系膜前静脉较肠系膜前动脉粗1~2mm。肠系膜前动脉水平段分支多为6~8支。一般第5、6支最长[(20.0±7.0)mm和(22.0±8.2)mm],在体与离体血管外径分别达到1.9、2.2mm左右。结论腹主动脉、近段肠系膜前动脉及其第5、6分支水平肠系膜前动脉可以分别作为小猪全小肠和节段小肠移植的首选血管;在实行节段小肠移植时,可以利用肠管长度比例系数,进行初步筛选实验动物。
闫朝岐邹小明袁友萍柏春枝宋茂力李晓林李刚秦华东
关键词:小肠小肠移植
大鼠膈腹膜间皮孔的电镜观察
1995年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大鼠隔腹膜间皮,并观察了腹膜腔内注射中国墨汁和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的变化以及腹膜腔和间皮下毛细淋巴管的关系.结果发现,膈腹膜的间皮分非陷窝区和陷窝区.正常鼠陷窝区无间皮孔,间皮细胞的深方为毛细淋巴管,二者间仅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分隔.腹膜腔内注射兔血液和墨汁后,间皮细胞间出现间皮孔,腹膜腔内的碳颗粒和红细胞等经间皮孔可进入毛细淋巴管腔.非陷窝区未见间皮孔和毛细淋巴管.
柏春枝王云祥海力斯
关键词:膈腹膜毛细淋巴管电子显微镜
大鼠膈淋巴液形成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大鼠膈淋巴液形成的机制。方法 大鼠腹膜腔内注射兔血和示踪剂后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膈腹膜及膈毛细淋巴管的变化。结果 膈腹膜间皮和膈毛细淋巴管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 影响膈淋巴液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膈腹膜吸收孔和呈开放性连接的毛细淋巴管 ,囊泡系统在膈淋巴液形成和物质转运中也起一定作用 ;管腔内表面突起具有释放作用 。
马晶柏春枝刘丽唐立勇
关键词:示踪剂
鼻咽部的淋巴系被引量:1
1981年
1.在70例胎儿及婴儿尸体上用器官内淋巴管注射的方法,观察了鼻咽部的淋巴管及其局部淋巴结。2.在鼻咽部粘膜层具有一层毛细淋巴管网,于咽鼓管扁桃体及咽扁桃体处最为密集。粘膜层毛细淋巴管注入粘膜下淋巴管,后者汇成数条输出管。3.从鼻咽部后壁走出的输出管注入咽后内、外侧淋巴结,或是经过颈内动、静脉的后方,注入乳突尖部深处的颈上深淋巴结。4.从鼻咽部侧壁走出的输出管,注入颈内动、静脉出入颅底处前方的淋巴结,或向下入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及在舌动脉起点至颈总动脉分岐处之间的颈上深淋巴结。5.咽后外侧淋巴结位于寰椎侧块高度,有1~2个;咽后内侧淋巴结紧贴咽腱膜,仅有1个。充色的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仅有一个,形体较大。
王云祥白丽敏柏春枝
关键词:鼻咽部淋巴流向淋巴管淋巴系统
大鼠壁胸膜通透性的电镜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鼠壁胸膜的通透性 ,胸膜腔内物质的吸收途径。方法 向大鼠胸膜腔内注射示踪剂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壁胸膜的物质吸收途径以及壁胸膜间皮的形态变化。结果 壁胸膜表面覆盖一层连续的间皮细胞 ,间皮细胞按形态可分为立方形和扁平形间皮细胞 ,立方形间皮细胞下的结缔组织内存在大量的毛细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突起穿过间皮下结缔组织与间皮细胞相连接而形成的间皮孔 ,是物质吸收的主要途径。结论 壁胸膜通过三种途径吸收物质 :①间皮孔的吸收作用 ;②间皮细胞的吞噬作用 ;
马晶袁亮方李益民柏春枝
关键词:间皮细胞通透性
舌的淋巴系被引量:2
1986年
在80具小儿尸体上,用器官内淋巴管注射方法,观察了舌器官内淋巴管及其淋巴流向。舌前及舌后背侧粘膜只有单层毛细淋巴管网,舌体背侧和舌下面粘膜存有浅、深两层毛细淋巴管网。舌前部淋巴管多半注入颏下淋巴结和下颌下淋巴结,舌中央部淋巴管多是注入平对舌动脉起点高度的颈深上淋巴结及下颌下淋巴结,舌侧部淋巴管主要注入下颌淋巴结和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舌后部淋巴管全部注入颈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柏春枝
关键词:局部淋巴结舌粘膜舌动脉淋巴管淋巴系统淋巴系
实验性血胸时兔壁层胸膜间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1989年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胸膜腔内注入大白鼠血液后免壁层胸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胸膜顶、肋胸膜颅侧和纵隔胸膜颅侧的间皮细胞未见开口。膈胸膜、肋胸膜尾侧和纵隔胸膜尾侧的间皮细胞有各种形态的开口,红细胞和其它细胞部分进入或完全进入开口。
柏春枝李玉兰张莉张雅坤
关键词:胸膜间皮细胞扫描电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