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桑丽娜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白血
  • 3篇预后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3篇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增生
  • 2篇术后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综合征
  • 2篇淋巴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2篇干细胞移植
  • 2篇病患
  • 1篇地西他滨

机构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9篇桑丽娜
  • 8篇孙玲
  • 3篇孙慧
  • 3篇姜中兴
  • 3篇万鼎铭
  • 2篇闫春艳
  • 2篇刘延方
  • 2篇谢新生
  • 2篇汤平
  • 2篇李英梅
  • 2篇李亚飞
  • 2篇韩春艳
  • 2篇张静
  • 2篇王芳
  • 1篇刘林湘
  • 1篇宋丽丽
  • 1篇陈黎
  • 1篇刘柳
  • 1篇李陶冉
  • 1篇樊文娟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出血性膀胱炎(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常引起血尿和泌尿道刺激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移植费用.严重者发生尿道梗阻和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在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后,HC仍有发生[1].为减少HC的发生,提高HSCT后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HSCT的244例血液病患者HC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桑丽娜孙玲李英梅陈胜梅孙慧万鼎铭谢新生张静闫春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移植术后血液病患者尿道刺激症状HSCT
地西他滨对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及TAL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西他滨(DAC)对Jurkat细胞增殖、凋亡及对TAL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不同浓度DAC作用于Jurkat细胞,采用WST-1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qPCR检测TAL1mRNA表达。DAC作用于Jurkat细胞24h、48h、72h,24h与48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8h组与72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 DAC作用于Jurkat细胞48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裂解情况。AnnexinV-FITC/PI双标法显示0μmol/L和5μmol/L DAC作用Jurkat细胞48h,实验组凋亡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PCR检测TAL1mRNA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DAC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并能通过下调TAL1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王怡孙玲王芳桑丽娜韩春艳
关键词:地西他滨JURKAT细胞凋亡
诱导化疗期间行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缓解化疗第7天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分析术对45例原发、初治成人AML患者于诱导缓解化疗第7天行MRD检测。结果化疗第7天MRD〈10—2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MRD〉10—2组患者(分别为85.7%和5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化疗第7天MRD〉10—2者,适当延长化疗时间可提高1个疗程CR率(缓解率分,51J为66.7%和55.6%),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诱导缓解化疗第7天行MRD检测有助于AML预后的评估,同时为是否延长化疗时间提供依据。
张静孙玲孟小莉桑丽娜闫春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率
伴MLL-AF9基因重排和肝功能损伤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自发缓解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自发缓解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伴有MLL-AF9基因重排和肝功能损伤的AML自发缓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报道病例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伴有MLL-AF9基因重排,经历了肺部感染、发热、肝功能损伤,治疗上给予抗感染、输注血制品,未经化疗,患者获完全缓解(CR),随访35个月,仍处于CR,期间伴有轻度间接胆红素升高。1990年至2021年6月文献报道的有骨髓检测支持的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自发缓解患者56例,与本次报道的1例汇总分析,共57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0例,中位年龄51(20~83)岁,中位缓解时间为5个月,52例患者获得CR,5例具有染色体核型资料的长期缓解且至今未复发的病例,3例为正常染色体核型,2例伴有t(9;11)(q21;q23)异常。结论AML自发缓解罕见,可能与免疫抑制、基因均有关。
樊文娟徐婷婷桑丽娜郭洁洁李亚飞裴智信姜中兴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自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allo-HSCT的157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回归法分析受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初诊白细胞计数、诱导疗程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移植物来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57例患者中32例在移植后24个月内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初诊白细胞计数(P=0.023)、诱导疗程数(P=0.074)、移植物来源(P=0.044)、cGVHD(P=0.033)是allo-HSC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诱导疗程数(P=0.027)、cGVHD(P=0.011)是allo-HSCT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诱导疗程数多、未发生cGVHD是allo-HSC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韩春艳孙玲桑丽娜李英梅孙慧万鼎铭谢新生姜中兴刘延方
关键词:复发
噬血细胞综合征102例临床观察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102例HP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肿瘤相关性HPS最多见,共42例(41.18%).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诊断标准中各指标符合率分别为:发热100%(102例),脾大79.41%(81例),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81.37%(83例),高三酰甘油血症38.24%(39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3.92%(55例),铁蛋白升高99.02%(101例),骨髓噬血现象76.60%(72例).用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与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与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肿瘤相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发病年龄、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肖瑾孙玲桑丽娜姜中兴刘林湘刘延方孙慧万鼎铭王芳
关键词: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
H66.丙戊酸钠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表达的影响
李陶冉孙玲李荣芳宋丽丽桑丽娜
文献传递
SF3B1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SF3B1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SF3B1突变对MDS-EB患者疗效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确诊的266例MDS-EB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包括血常规、突变基因、总体反应率(ORR)、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无白血病生存(LFS)等。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266例患者中,男性166例(62.4%),中位年龄57岁(范围17~81岁)。其中,SF3B1突变型患者26例,SF3B1野生型患者240例。与SF3B1野生型患者相比,SF3B1突变型患者的年龄更大[65(51,69)岁比56(46,66)岁,P=0.033],白细胞计数[3.08(2.35,4.78)×10^(9)/L比2.13(1.40,3.77)×10^(9)/L]、血小板[122.5(50.5,215.0)×10^(9)/L比49.0(24.3,100.8)×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3(1.01,2.88)×10^(9)/L比0.80(0.41,1.99)×10^(9)/L]及伴DNMT3A基因突变的比例[23.1%(6/26)比6.7%(16/240)]也更高(均P<0.05);而二者间2疗程和4疗程的ORR(P=0.348、1.000)、LFS(P=0.218)、PFS(P=0.179)、OS(P=0.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分析显示,SF3B1突变不影响MDS-EB患者预后(OS:P=0.193;PFS:P=0.184)。结论SF3B1突变型MDS-EB患者年龄更大,白细胞、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更易伴发DNMT3A突变。在现有的临床实践模式下,整体而言,伴或不伴SF3B1突变的MDS-EB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无显著差别。
和凤李涛李亚飞汤平桑丽娜黄玉敏孙玲刘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特征
症状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60例症状性W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60例症状性WM患者中33(55.0%)例表现为乏力、头晕等贫血相关症状,38(63.3%)例有淋巴结肿大,52(86.7%)例为IgMκ型。55例行骨髓免疫表型检测,其中50(90.9%)例免疫分型为CD19^+、CD20^+、CD10^-、CD5^-、CD79^+、FMC7^+、CD23^-。18例患者中14(77.8%)例MYD88L265P突变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白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IgA定量、IgM定量、化疗方案均与生存时间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白蛋白水平是影响症状性WM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为8.632(1.912~38.983)。结论:症状性WM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相关症状,常见体征为淋巴结肿大,IgMκ型多见。MYD88基因突变率较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延娟张澍桑丽娜汤平陈黎陈丹丹孙玲
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