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光泽

作品数:25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铸造协会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经济管理
  • 6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4篇消失模
  • 19篇失模铸造
  • 19篇消失模铸造
  • 10篇实型铸造
  • 6篇消失模铸造技...
  • 3篇原辅材料
  • 3篇铸件
  • 3篇辅材料
  • 2篇年产量
  • 1篇型腔
  • 1篇研究会
  • 1篇生产效率
  • 1篇株式会社
  • 1篇铸件质量
  • 1篇铸造法
  • 1篇组团
  • 1篇会社
  • 1篇机械加工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技术创新

机构

  • 24篇中国铸造协会
  • 13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25篇梁光泽
  • 14篇李增民

传媒

  • 4篇特种铸造及有...
  • 3篇铸造纵横
  • 2篇铸造技术
  • 2篇中国铸造行业...
  • 1篇机械工人(热...
  • 1篇第八届实型(...
  • 1篇第九届中国铸...
  • 1篇中国第二届消...
  • 1篇中国第三届消...
  • 1篇中国环渤海经...
  • 1篇中国铸造工业...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中国特色消失模铸造之路——中国实型(消失模)铸造的今天和明天
中国是研究和应用实型(消失模)铸造较早的国家,到今已有40年;尤其是近几年产量逐年递增,发展十分迅速。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03年FM(EPC)铸件产量为140600吨,是1991年的61倍,是1995年的9.3倍,最为...
梁光泽
关键词:实型铸造消失模铸造
文献传递
我国消失模铸造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析了我国消失模铸造产业现状,以及消失模铸造设备的技术现状,对消失模铸造设备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消失模铸造装备及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关键设备的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李增民梁光泽
关键词:消失模铸造
文献传递
实型铸造的回顾与前景被引量:10
1994年
实型铸造的回顾与前景中国铸造协会实型铸造专业委员会梁光泽实型铸造自问世到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由于它特有的优点,已愈来愈引起各国铸造界的关注。经世界各国实铸工作者长期不懈地努力,使这项新技术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并在铸造业及铸造生产中占有了它应有的地位。...
梁光泽
关键词:实型铸造
中国实型(消失模)铸造行业发展动态及展望
论述了中国实型(消失模)铸造行业发展的动态,分析了中国实型(消失模)铸造产业的生产规模、铸件类型、装备水平、工装模具、原辅材料等,并对生产的技术水平、铸件质量进行了分析。在铸件生产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山西华恩机械制造有限公...
李增民梁光泽
文献传递
中国消失模铸造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前景展望
简要介绍了中国消失模铸造技术及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历程、工艺及生产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回顾了我国实型/消失模铸造技术发展历程及作出的成就,分析了目前我国实型,消失模铸造技术、工业化生产的现状,展望了我国实型/消失模铸造...
李增民梁光泽
关键词:消失模铸造技术生产效率
中国实型(消失模)铸造行业发展动态及展望
论述了中国实型(消失模)铸造行业发展的动态,分析了中国实型(消失模)铸造产业的生产规模、铸件类型、装备水平、工装模具、原辅材料等,并对生产的技术水平、铸件质量进行了分析。在铸件生产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山西华恩机械制造有限公...
李增民梁光泽
关键词:产品质量
文献传递
中国消失模铸造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前景展望
简要介绍了中国消失模铸造技术及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历程、工艺及生产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回顾了我国实型/消失模铸造技术发展历程及做出的成就,分析了目前我国实型/消失模铸造技术、工业化生产的现状,展望了我国实型/消失模铸造...
李增民梁光泽
关键词:消失模铸造技术
对日本消失模铸造现状的考察被引量:2
2006年
梁光泽黄卉范绍钧
关键词:消失模铸造技术株式会社实型铸造研究会
美国消失模铸造国际会议及有关铸造企业考察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李增民梁光泽
关键词:消失模铸造
我国实型(消失模)铸造的现状被引量:1
2001年
实型铸造(又名消失模铸造、气化模铸造),自问世至今已有43年历史。早在1965年9月份,我国的机械科学研究院和上海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就率先对这项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距今已有36年的历史。但真正引起我国铸造界关注和获得较快发展的。
梁光泽
关键词:实型铸造FM法EPC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