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敏燕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免疫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阳性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分析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治疗糖尿病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胃轻瘫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组织化学
  • 1篇胃癌
  • 1篇胃癌组织
  • 1篇胃轻瘫

机构

  • 4篇武警广东总队...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刘换新
  • 4篇梁敏燕
  • 3篇叶春
  • 2篇陈娟
  • 2篇刘梅
  • 1篇邢德刚
  • 1篇王彩霞
  • 1篇彭娟
  • 1篇张燕
  • 1篇袁怀文
  • 1篇张宏

传媒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ICC和Cx43参与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ICC(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和Cx43(Connexin43)在半夏泻心汤治疗豚鼠糖尿病胃轻瘫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并建立糖尿病胃轻瘫豚鼠模型。处死豚鼠并取材胃标本后免疫组化染色标记cKit和Cx43抗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实验各组豚鼠ICC和Cx43的数量及变化,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IC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能明显增加糖尿病胃轻瘫豚鼠ICC数量,并能修复其受损的超微结构。结论:ICC的数量显著减少并发生变性是发生糖尿病胃轻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能明显增加豚鼠ICC的数量并修复其受损结构,进而增强实验豚鼠的胃动力并恢复其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
张燕刘换新梁敏燕张宏袁怀文刘梅叶春邢德刚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糖尿病胃轻瘫ICCCX43
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4例胃癌癌组织、164例癌旁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zrin和nm-2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均无异常表达,在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率分别为48.2%(79/164)和35.4%(58/164)。Ez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无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Ezrin和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Ezrin和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刘换新彭娟陈娟梁敏燕
关键词:EZRIN蛋白胃癌免疫组化
宫颈毛玻璃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宫颈毛玻璃细胞癌(glassy cell carcinoma,GCC)的诊断、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分析3例宫颈GCC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诊断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HPV感染情况。对照组为宫颈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3例,腺癌3例,鳞状细胞癌3例及腺鳞癌3例,无肿瘤病变宫颈组织3例。结果 3例GCC患者平均33.7岁,症状为阴道流血,其中2例有明显肿块,1例无明显肿块,3例组织学特点相似,均为细胞呈巢状,小灶状分布,细胞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呈毛玻璃样、胞质丰富、含大量嗜酸性颗粒、核膜薄、染色质细腻、核仁嗜酸性且较大。核分裂象及凋亡易见,间质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p63、CK34βE12、CAM5.2、MUC1均阳性,HER-2有2例阳性(2/3),Ki-67指数80%,ER、PR、CK8、CK10、Syn、S-100均阴性。治疗均采取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化疗,术后无癌生存时间3~28个月。结论宫颈GCC是腺鳞癌的特殊亚型,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谱,准确诊断该肿瘤对临床治疗有较大意义。
刘换新王彩霞刘梅叶春梁敏燕
关键词:宫颈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例ALK(+)DLBCL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观察淋巴结结构破坏,可见淋巴窦侵犯,肿瘤细胞大,呈免疫母细胞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ALK、Bob-1、CD4、CD10、CD45、CD56、CD138、EMA、MUM1、Oct-2均(+),CD20、CD79a、PAX-5、CD3和CD30均(-),3例荧光原位杂交均检测到ALK基因易位。结论 ALK(+)DLBCL是一种DLBCL的少见独立亚型,具有特征性免疫表型、形态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
刘换新陈娟梁敏燕叶春
关键词:淋巴瘤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